方華杰
【作文題】(蘇北四市聯(lián)考)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馬克思說:“偉人之所以看起來偉大,只是因為我們在跪著,站起來吧!”
鄭板橋愛徐青藤(明代畫家徐渭)的畫和詩,自稱為:“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
【思路點撥】
這道題是哲理型材料作文,必須抓住材料的核心含意。
材料有兩則,可以采取先分后合的策略。
首先要分析馬克思的話中的幾個關(guān)鍵詞:“偉大”即每個人對自我的期待與追求;“看起來”是說這種“偉大”是我們的主觀感受;“跪著”是我們面對偉人的通常姿勢,是被否定的;“站起來”是正確的姿態(tài),是我們走向偉大的前提。
然后,由淺入深,分析“跪著”和“站起來”的深刻內(nèi)涵?!肮蛑辈粌H在姿態(tài)上讓自己顯得矮小,而且意味著精神的屈服,體現(xiàn)出一個人人格的卑微?!罢酒饋怼辈还庵干眢w,更重要的是說精神與人格的站立。材料的褒貶取舍已很分明,可作如下立意:①面對偉大的人物,不應(yīng)屈服、卑微;②面對偉大的人物,請選擇平視,保持自己獨立的精神與人格;③對偉人和自我,要有正確而理性的認識與判斷。④要敢于質(zhì)疑、挑戰(zhàn)、突破,自立自強,讓自己偉大。
第二則材料中,鄭板橋?qū)Υ煳嫉膽B(tài)度與材料一截然不同。鄭板橋作為一個書畫大家,對徐渭的作品非常喜愛、仰慕,竟然自稱門下“走狗”,可以看出他對大師的虔敬和態(tài)度的謙遜(或謙卑)。由此可作如下立意:面對偉大的人物,應(yīng)懷有一種虔敬與謙遜的態(tài)度。
將兩則材料結(jié)合起來看,其實體現(xiàn)出一種辯證關(guān)系。即面對偉大的人物,我們需要有辯證的態(tài)度,即要心懷敬畏,但不必過分卑微;要心懷虔敬,但不可盲目崇拜;要心懷謙遜,但也要敢于挑戰(zhàn)。以此立意都是符合題意的。當然,如果兩方面結(jié)合寫的話,不提倡各打五十大板,而應(yīng)該選取一個側(cè)重點,筆力集中,將道理說清說透。
從閱卷情況來看,存在以下問題:①脫離材料的限定。通篇雖有“跪著”“站立”等字眼,但都與對待“偉人”“偉大”無關(guān)。沒有了“偉人”這一參照點,簡單地將諸多如史鐵生等強者的素材寫進作文,那么作文和材料的契合度是很低的,就會給人牽強、跑偏的感覺。②對哲理型材料的含意挖掘不到位。如有的作文雖然強調(diào)“站立”的重要性,觀點正確,但不能對“站立”作深層次的分析。2014年江蘇作文評分細則要求學生作文能夠?qū)χ匾拍钸M行準確界定、“分解”和“剖析”,而不少考生作文中基本看不到“平等”“批判”“謙遜”等核心詞,要得高分自然是不可能的。③兩則材料的關(guān)系沒有弄清,以為是一褒一貶。有的考生在作文中對鄭板橋的態(tài)度予以批判,沒有看出鄭板橋自稱門下“走狗”是戲謔之語,不了解鄭板橋的真性情、真本色,輕下斷語,因而誤解了命題者的意圖。
【作文示例】
站立是對自己最好的尊重
徐雅潔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說對圣人的敬仰。對待偉大的人物,我們固然要抱以虔敬的態(tài)度,但在偉人面前,我們更需要站立的姿態(tài)。
跪著,是很多人面對偉人的一種姿態(tài)。也因為這種姿態(tài),他們喪失自我,認不清自我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的意義所在,進而失去人格與尊嚴,在精神與意識上屈服他人的“偉業(yè)”,迷失在偉人的光焰中,走向渺小。
但如果選擇站立的姿態(tài),結(jié)果卻截然不同。
站立,意味著平視,讓我們看待偉人的視角發(fā)生變化,意味著以一種平等的地位對偉人的成就和自我的價值進行認識與判斷,標志著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精神、人格的站立。
站立,是對自己最好的尊重,因為站立,我們也可以偉大。
亞里士多德曾有言:“我愛我?guī)?,我更愛真理?!弊鳛閭ゴ笏枷胝甙乩瓐D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從靈魂深處敬愛、尊崇其老師,但這并非“跪拜”,而是站立。在真理面前,他自視自己和柏拉圖地位同等,這便是對自己的正確認識與判斷,體現(xiàn)出“我”的重要性及獨立人格,這不僅是對自己的最大尊重,也是對老師的最大尊重。柏拉圖有此學生,夫復(fù)何憾!
“跪著”是扼殺真我的最大兇器,當膜拜偉人成為習慣,便意味著精神的依附和獨立人格的喪失。愛因斯坦如果“跪著”,便不會在牛頓的經(jīng)典力學體系中突圍,打破絕對的時空觀?!跋鼗蕽h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泵珴蓶|如果選擇“跪著”,便不會有自己的偉業(yè)。大凡偉人,開始都是凡人,只因沒有選錯姿態(tài),因而成為偉人。所以,對自己的最大尊重,莫若選擇站立。
站立者,必定在精神上獨立,不會隨意屈從。清華四大導師之一、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每次給新生上課往往如此開宗明義:“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xiàn)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逼洹八牟恢v”,成為他上課標志性的口頭語。陳寅恪如此做法是對古今中外大家學者的無視嗎?非也。陳寅恪其人不僅學術(shù)嚴謹,而且為人謙遜?!八牟恢v”看似狂傲過頭,卻詮釋了“我”之真諦。在古往今來大家面前站立,使他成為真正的一代宗師,他的課堂也成了人們永恒的記憶!
偉人確如夜空閃耀光輝的星辰,我們可以虔敬,但無須跪下來仰望,因為我們也可以成為其中燦爛的一顆。
[點評]
這是一篇角度新穎、立意深刻的作文??忌x擇從“尊重自我”的視角去談我們應(yīng)該如何對待偉人,開頭即提出論點,簡潔有力,既肯定對偉人的虔敬態(tài)度,但更強調(diào)選擇“站立”姿態(tài)的重要性。然后談“跪著”的危害,由此引出“站立”的意義。主體論證部分的事例準確貼切,處理靈活,且能扣住材料含意和觀點展開分析,解剖深入到位,體現(xiàn)出較強的邏輯論證能力。
站立方能保持自我
李馨月
泰戈爾說過:“我存在,乃是所謂生命的一個永久的奇跡?!?/p>
“我”如萬千樹葉中的一片,“我”之逝去抑或如落葉悄然無聲。如何在短暫有限的生命中演繹無限闊大的奇跡,是每一個人的追求。而唯有承認自我的價值,才能使生命燃燒出絢爛的火花。
而現(xiàn)實中卻有多少人卑微到跪在塵埃中仰望他人,無視自身的光芒?
誠然,我們需要以謙遜的態(tài)度面對他人的偉績,但我們更需要一種不卑不亢的謙遜。選擇跪著仰望,只會讓一個人失去自我,長此以往更會丟失靈魂,淪為他人的附庸。
站起來,以一種平等的姿態(tài)面對偉大的人物,方能保持自我,方能從靈魂深處認識到自我的價值及崇高之處,才能獲得精神人格的獨立。民國大師們至今仍備受崇敬,只因他們在那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活出了自己的風流本色。他們不會對偉大人物的光芒屈膝俯首,而選擇了保持真我。這不意味著他們對偉大的人物就沒有虔敬和敬仰,而是說他們能夠在虔敬與敬仰之外,認清自我的價值和意義、能力與才華,因而自信滿滿,成為民國風度的一面旗幟。
面對偉人,我們太需要自己理性思考和判斷。“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币云降鹊牡匚慌c偉人交流,吸收借鑒而又敢于質(zhì)疑,能夠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才能站在偉人的肩膀上,看到更遠、更美的風景。因而馬克思才高聲呼喊:“偉人之所以看起來偉大,只是因為我們在跪著,站起來吧!”是的,只有選擇站立的姿態(tài),我們才可以辨識他人,認清自己,才能在茫茫夜空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發(fā)出自己的明光。
所以,對于精神的站立者,我們應(yīng)該給予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因為這代表著對權(quán)威的質(zhì)疑,代表著思想的獨立和精神的不屈服。有這樣一道小學習題:冰融化了是什么?權(quán)威答案是:水。然而一個小孩卻堅持說:答案不好,冰融化了是春天!一個多么美麗的答案!一個多么生動的解讀!小孩或許因為天真稚趣,視角獨特,才有此答案,但這背后難道沒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意味嗎?放眼人類社會,難道不是只有骨子里不迷信標準、權(quán)威的人,才能有閃光的思想嗎?未來需要的不是順應(yīng)、屈從權(quán)威的人,而是有自我覺醒意識的人。追求偉大、有獨立的人格、堅持自我真諦的人,才是未來時代的弄潮兒,才是新時代的偉人!
在偉大的人物面前,站起來吧!這樣,你才能為自己的思想和靈魂找一個落腳點,收獲一個更加生動的未來。
[點評]
這篇作文頗具匠心,開頭以泰戈爾的哲理名言引入,明確“我”的重要性,含蓄巧妙地扣住材料中隱含的“跪著,我們就會失去自我”之意,然后質(zhì)問“卑微”“跪著”的態(tài)度,分析其危害,由此,第四段提出“站立,選擇平視,方能保持自我”便水到渠成。且后面的論證能夠?qū)Α罢玖ⅰ钡谋举|(zhì)內(nèi)涵有較深的挖掘,可謂獨到而深刻。此外,本文語言除了議論文所具有的嚴密性外,還體現(xiàn)出一定的文采。相信小作者這些錦上添花式的點綴,會深深地打動閱卷老師的心,也會使自己的作文上一個層級。
論謙卑
陳文鑫
一如金黃的稻穗,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謙卑。
謙卑不是自卑,而是謙遜、虔敬。謙卑也不是委屈己身,或為名,或為利,卑到極處,喪失人格尊嚴,這不是謙卑,這叫無恥。謙卑當如鄭板橋面對徐渭的畫和詩時自稱“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一樣,雖是戲謔之語,卻表達了對徐渭的敬仰,體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書畫大家的人格與風度。
與其說謙卑是因為被偉大人物的成就震撼,不如說這是一種生命的姿態(tài)。牛頓建立經(jīng)典力學體系,開辟了科學發(fā)展的一個新天地、新時代,卻說自己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一種何等的謙遜。我們崇拜偉人,如仰望夜空的浩瀚星辰,被燦爛的光芒吸引,這不僅是對偉大人物成就的一種敬仰,更是一種源自心靈深處的渴望與向往。這謙卑中蘊藏著自我的期待與追求,即謙卑者并未忘卻自我之意義。
清華四大導師之一的陳寅恪每次上課,教室都座無虛席,一半是學生,一半是慕名而來的老師。連朱自清、馮友蘭、吳宓也一堂不漏地聽他上課。朱自清、馮友蘭、吳宓他們自己本就是名教授,卻依舊對大師如此謙遜、虔敬,自視卑下,甘做其學生,這是一種何等闊大的襟懷!
季羨林曾說:“朋友中國學基礎(chǔ)勝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競獨占‘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我連‘國學小師都不夠,遑論‘大師!”謙卑者大多如此謙遜待人,體認自我。
面對先行者、先知和其他偉大的人物,謙卑是一種基本的態(tài)度。持此態(tài)度不是看低自己,不是無視自我的存在,不是熄滅自己心中的火把,投入到偉人的烈焰與光芒中去。謙卑者心中自有一叢火,燃燒著自己的渴望、追求,只是表面看起來如水下行而已。水總往低處去,卻“善利萬物而不爭”,保持最美好的品格,而最終能聚成江河,匯入大海,成就了自己的無限與廣闊??梢?,謙卑如水者,身體與姿態(tài)雖然看似卑下,但靈魂與人格卻無比高貴。
如今如鄭板橋一樣的謙卑者似乎不多,自視甚高、鄙薄先賢者卻不鮮見,然而其思想、見識卻遠不如他人,這是不懂謙卑者的無知與淺薄。
謙卑是不易的,丟下所謂的面子容易,然而于其中保持真我卻是極難的。
[點評]
好作文的開頭往往都是簡潔而富有意蘊的,本篇也不例外。不僅開頭顯得大氣,后面的論證更是以對“謙卑”這一概念進行準確界定為基礎(chǔ),闡述謙卑的意義所在,強調(diào)謙卑不僅僅是敬仰,而且“蘊藏著自我的期待與追求”,想他人所未想,發(fā)常人所未發(fā),另辟佳境。文章觀點獨到、深刻,語言老練,對比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手法也運用得很純熟,體現(xiàn)出很強的議論文寫作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