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群
宜興紫砂壺歷史悠久,款式千姿百態(tài),內涵豐富多彩。無不生動傳神,是歷代能工巧匠和文人雅士共同創(chuàng)造的寶貴財富,其造型、裝飾的靈活性和自由度充分展示了宜興紫砂壺藝的魅力,紫砂壺藝除了獨特的材質、色澤美之外。還充分顯露其外在的線條與其內在的文化內涵等深層次的美感,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和珍視,正如日本鑒賞家奧玄寶在《茗壺圖錄》一書中對紫砂壺藝美所作的擬人化描述:“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俗如衲子?!?/p>
藝術的表現(xiàn),大致可分為具象化和抽象化兩種。具象化表現(xiàn)要求忠實于客觀物象所具有的生態(tài)美,直接以體現(xiàn)生態(tài)美的物象為創(chuàng)作的來源,它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征,是對現(xiàn)實對象的濃縮、精練、概括與簡化;抽象化表現(xiàn)形式則有抽象的抽象、具象的抽象和半具象、半抽象,其中半具象、半抽象常常是有著現(xiàn)實形態(tài)的基本暗示,加以拆解、重組、添加、變形,使其新形態(tài)介于具象與抽象之間,是最為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紫砂“牧牛壺”(見圖1)就是以通過造型的半抽象和裝飾的半具象,使造型與裝飾互融、半抽象與半具象互補作為創(chuàng)作意念而設計制作的,它充分展示了江南水鄉(xiāng)農家樂的意境和勤奮努力、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心境。
1.半抽象的“牧牛壺”造型
造型是紫砂壺藝的主體,紫砂“牧牛壺”選用上等的清水泥,色澤紫紅,細而不膩、潤而不耀,質感沉穩(wěn)。壺體以傳統(tǒng)的“牛蓋蓮子壺”款式為基礎,遵循紫砂光貨圓器“圓、穩(wěn)、勻、正”的要求,表現(xiàn)出柔中寓剛、圓中有變、厚而不重、穩(wěn)而不笨、骨肉亭勻的特點,利用點、線、面的巧妙組合,達到形體結構的合理,從而構成此壺的完整性和完美性。壺腹為圓柱形,向下稍稍收斂。圈底、直徑。造型簡約含蓄、雄渾大方,儀態(tài)從容飽滿,充盈著健壯豐沛的銳氣;壺流為采用暗接法的三叉形,猶如抽象的牛首,昂首上揚,出水流暢有力;耳形壺把,形似牛尾,端握便利舒適;壓蓋微躬,蓋邊緣呈弧形微微向上彎卷,形態(tài)極像編織的草帽,使用方便??v觀其半抽象的壺器造型,整體酷似放牛娃精神抖擻地騎在牛背上指引著養(yǎng)精蓄銳的牧牛向前進發(fā),邁步在康莊大道上去迎接新的征程:又好像滿載勝利而歸的老黃牛逍遙自在地邁步在鄉(xiāng)間田埂路上,悠然自得地吃著草,牧童自由自在地哼著鄉(xiāng)村小調,好一派寧靜和諧的和諧氛圍,由此也讓人們不禁聯(lián)想到當今祖國富庶昌盛的繁榮景象,也傾訴著人民正在努力以智慧的腦、靠勤勞的手奔向中國夢。
2.半具象的“牧牛壺”裝飾
裝飾是紫砂壺藝的語言,雖然紫砂的裝飾方式多樣、風格迥異,卻都是為了服務整款壺的內涵、意境效果,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紫砂“牧牛壺”采用黃金段泥鑲嵌裝飾手法,在寥寥幾枝隨著輕風飄揚的柳條下。一頭歷盡艱辛、勤奮耕耘的孺子牛逍遙自在地臥躺在清水塘里,飲著水、乘著涼,心安理得地休閑著。在回味著“俯首甘為孺子?!钡臍v程,體味著勤奮奉獻后的安逸,享受著人間的頌揚和歡樂。盡管只是淡淡的幾筆。卻將江南山青水秀、人們安居樂業(yè)、舉國喜慶豐收的場景映襯得淋漓盡致,使金色的半具象的淺刻黃金段泥鑲嵌裝飾與半抽象的造型主體融合成十分協(xié)調的整體,將紫砂“牧牛壺”來龍去脈的故事詳情細節(jié)明確地表述出來,也使紫砂“牧牛壺”的整體效果充分地突顯出來,達到了春牛耕耘、無聲動人的最佳境界,令人賞心悅目。
3.紫砂“牧牛壺”的內涵哲理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中,牛作為生肖中的圖騰形象,無處不在。牛做事謹慎小心、腳踏實地,有穩(wěn)扎穩(wěn)打的習性。它勤奮努力、百折不撓、意志堅強、有進取心:但有時也會固執(zhí)己見,不愛社交保守、頑固,有主觀獨斷傾向。因此,我們也要辯證、客觀看待牛。在為人處事上,要取牛之長,補已之短。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紫砂“牧牛壺”也從另一個角度講述了一個道理: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在當今現(xiàn)實社會里,人們都在繁忙、緊迫地工作著,但也要注意張弛有度,注意勞逸結合。世界偉人列寧說過:“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工作?!笔郎蠜]有永動機,都是要在漫長的奮斗路上不斷地補充能量、不斷地吸取營養(yǎng)、不斷地添加新的血液,只有這樣才能保待充沛的體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人生路上要學會既要兢兢業(yè)業(yè)、樂于奉獻,也要注意亦勞亦逸、勞逸結合,而紫砂“牧牛壺”也正是以半具象、半抽象的形式闡明了這個哲理。
馬克思說得好:“對美的追求是人類的本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紫砂壺的美,不僅是指壺器的外表。還要看它的內在美。只有外表、內涵俱美的紫砂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名壺。在紫砂“牧牛壺”上既能見到田野里“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滴滴”這樣的江南一景,也能看到“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那種鍥而不舍的牛勁,這也是我們制壺藝人所需要學習和借鑒的。也只有這樣,方能在紫砂藝苑生涯中闖出一些事業(yè),為紫砂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一番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