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齒輪現(xiàn)如今在我國各個領域都被非常廣泛的應用,包括航天航海、儀器儀表以及汽車等?,F(xiàn)如今CAD技術在齒輪機構的設計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使齒輪設計的精準度更高。本文首先對計算機輔助齒輪設計的準則進行了簡單的分析,重點闡述了其設計的具體過程,希望能對齒輪日后的發(fā)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齒輪機構;計算機;輔助軟件
齒輪是齒面相互摩擦產生動力的一個主要元件,其優(yōu)點在于傳動效率高、傳動比穩(wěn)定的特點,齒輪傳動是在主動軸和從動軸上裝置一對齒輪,通過兩齒輪嚙合來產生動力,是現(xiàn)如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傳動形式。為了使齒輪機構設計的準確度更高,以此把計算機輔助軟件CAD應用在設計中,以參數(shù)化設計技術來提高設計的科學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1.計算機輔助齒輪設計的準則
1.1齒輪的設計準則
現(xiàn)如今設計齒輪的原始方法已經被參數(shù)化設計方法代替,參數(shù)設計法能夠建立一個知識信息庫,一方面能夠實現(xiàn)尺寸和特征的驅動,另一方面還好能及時的進行檢驗,也就是智能化的CAD,極大的提高了齒輪設計的精準度。齒輪的種類有很多種,其涉及到的設計方法、材料、理論以及檢驗方式也很繁雜,設計人員在工作時就會有很大的負擔,且會出現(xiàn)很多設計失誤。因此參數(shù)化設計齒輪的方式不僅能提高設計的質量,同時在工作量上也降低了負擔。
1.2漸開線齒輪的CAD
設z為齒輪齒數(shù)、m為齒輪模數(shù)、α為壓力角、x為齒輪變位系數(shù)、ha*為齒頂高系數(shù),C*為頂隙系數(shù)。
①在坐標系中做出齒頂圓、基圓、分度圓和齒根圓,其直徑分別為mz+2(ha*+x)m、mzcosα、mz以及mz-2(ha*+C*-x)m。
②漸開線的繪制,其方程為x= ,y= 。其中,t是漸開線在任一點K的滾動角,t=αk+θk;α和t代表了弧度。為了使齒輪的赤廓全部展現(xiàn)出來,其t的值要較大,最好為0和1之間。漸開線從A點開始交于B點,然后把圓外的漸開線去除。
③基圓中并無漸開線,基圓同齒根圓之間為圓弧,因此要完善圓弧過渡,圓弧的直徑為0.76m,以此做出完整的齒廓。
④計算出基圓齒厚的圓心角∠AOA0,其值為 。做出∠AOA0的平分線On,以On為軸做出齒側的鏡像復制,然后把多于的線條去掉,以此做出輪齒。
⑤通過CAD中的陳列功能,以原點為中心進行一周的圓形陳列,其個數(shù)為z,以此完成齒輪輪廓的設計。
2.齒根彎曲強度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
①結合齒面的硬度,計算出小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最高為δFE1MPa,大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最高為δFE2MPa;齒輪的彎曲疲勞系數(shù)為KFN1、KFN2。
②計算齒輪的彎曲許用應力,許用應力用[δF]1和[δF]1來表示,其分別為 和 。
③載荷系數(shù)K的推算,K等于KAKVKPaKFβ。
④齒形系數(shù)和應力校正系數(shù)的計算,小齒和大齒的齒形系數(shù)分別為YFa1和YFa2,二者的應力校正系數(shù)分別為YSa1和YSa2。
⑤計算出模數(shù),并同前面求得的模數(shù)進行對比,對最合理的模數(shù)進行標準化。然后計算出齒輪的幾何尺寸,分度圓的直徑為d=z×m,最終求得小齒輪的齒寬要大于大齒輪的齒寬。
⑥最后對齒輪進行檢驗,對圓周力進行對比,驗證是否科學合理,最終結合設計的結果繪制出圖像。
3.齒面接觸強度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
①首先要明確工作的環(huán)境和各種參數(shù),P1為輸入功率、u為齒數(shù)比、n1為小齒輪的轉動速度;傳動方案的選擇要依照工作環(huán)境和條件進行設計,齒面的硬度要結合材料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②齒輪齒數(shù)的選取,結合環(huán)境和工作的實際條件,齒數(shù)z1在開式為20和40間,閉式時為17到20之間。然后計算齒寬的系數(shù),其系數(shù)是依照齒輪的實際分布情況進行設計的。
③載荷系數(shù)通常在1.2到1.4之間,小齒輪的傳遞扭矩為95.5×155P1/n1,其中P1為輸入的功率,n1則為小齒輪轉速。
④結合齒輪的硬度能夠求出小齒輪的疲勞強度最大為δHmm1,大齒輪的疲勞強度最大為δHmm2;應力循環(huán)的次數(shù)如下:小齒輪循環(huán)次數(shù)為60n1×jLh,大齒輪循環(huán)次數(shù)為N1×u,其中j為齒輪運動一圈其齒面嚙合的數(shù)量,Lh為齒輪的使用時間。
⑤依照齒輪的循環(huán)次數(shù)能夠求出齒輪的疲勞壽命系數(shù),小齒輪的為KHN1,大齒輪的為KHN2。
⑥圓周速度的計算,圓周速度v等于 。
⑦齒輪的寬度和高度的比為b/h,b=Φd×djt,Φd為齒輪寬度的系數(shù),h為0.25mt,進而求得b/h。
⑧結合齒輪的精度能夠求得動載荷系數(shù)Kv,使用系數(shù)KA,結合KAF/b進而求得KHa、KFA。結合齒輪的精度和小齒輪的支承位置可得KHβ和KFβ。
⑨依照在和系數(shù)最終求出分度圓的直徑為 mm。計算模數(shù)為d1/Z1。
總結:
綜上所述,在齒輪機構的設計中應用CAD技術能使齒輪更加精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設計方法簡單實用,一方面能夠提高設計的效率,另一方面還能增強齒輪的精度,有效的解決了傳統(tǒng)設計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另外還能降低設計人員工作的強度,把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作用充分的發(fā)揮出來,推動我國各個領域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鄒毅,侯亮.Romax軟件在行星齒輪機構中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1,(09):142-143.
[2]朱福堂,陳俐,殷承良,唐林.混合動力汽車行星齒輪機構的方案設計與優(yōu)選[J].中國機械工程,2010,(01):104-109.
[3]周登舉.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及其應用分析[J].網(wǎng)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3,(07):32+34.
[4]李華敏李瑰賢等《齒輪機構的設計與應用》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李春萍(1974年5月),女,籍貫四川省西充縣,機械類專業(yè)助講,現(xiàn)在四川省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從事機械專業(yè)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