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標題之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因為這位女作家給了我太多的感嘆,她去世時年僅26歲。
26歲時的我們在做什么呢?
戀愛、旅游、聚會、曬自拍照……偶爾吵吵小架,拌拌小嘴,日子過得沒心沒肺,大好時光空揮霍??墒撬男?,卻已然歷盡滄桑。
在情竇初開的時候,她戀上了一個隱瞞身份的有婦之夫,真相大白之時,她憤怒于對方的欺騙,可面對他的“哀求”又生憐憫。這只已被折斷翅翼的小鳥,已飛不出他的囚籠。她暗下決心,這輩子絕不再戀愛,絕不結(jié)婚。
可是,她又遇到了著名的政治活動家、理論家高君宇。
他全心全意地愛著她,可是對愛情懷著傷痛和疑慮的她,卻抱定了獨身主義的宗旨,固守著“冰雪友誼”的藩籬,不肯和他談婚論嫁。高君宇十分痛苦。為了表明自己對愛情忠貞不二的態(tài)度,他特意買了兩枚象牙戒指,一枚寄給北京的她,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以象牙戒指的潔白堅固象征他倆之間的冰雪友誼。
他苦苦地追求,她卻始終猶豫不前。1925年3月5日,他突發(fā)急病逝世,時年29歲。聞聽噩耗,她傷心欲絕,終于意識到錯過了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她終日痛悔不已,決心用眼淚來償付自己所欠下的相思情債。1928年9月30日,年僅26歲的她因急性腦膜炎醫(yī)治無效離開人世。她的朋友們把她安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墓碑上刻著“春風(fēng)青?!彼淖帧?/p>
她叫石評梅,著名女作家,也是廬隱的小說《象牙戒指》的女主人公原型。
石評梅的詩作很多,早期的作品有歌詠鮮花和春天的清新之作,也有一些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表現(xiàn)出對舊社會的不滿和抗議,又加上個人生活的不幸遭遇,作品中有悲傷情緒的流露。高君宇病逝之后,石評梅的作品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貞涍^去的時光,目睹現(xiàn)在的情狀,愛與痛交織的煎熬,讓她的心在泣血,“紅葉”等意象常在她的詩歌中出現(xiàn),用以寄托深厚的情思。后期的作品,她逐步努力從悲傷中擺脫出來,把更多的注意力轉(zhuǎn)向愛國和進步。
綜觀石評梅的詩歌,經(jīng)歷了一個由悲到痛、再由痛到醒的過程。但是,在她醒悟之后不久,生命就戛然而止。我不禁在想,如果她能再走得遠一些,她的文學(xué)才華必定能煥發(fā)出更加耀眼的光輝。
心影
“牧童倦了,
羊兒眠了,
晚霞看得醉了,
夕陽微笑著回去了。”
這是小朋友逛山帶回的消息。
秋的禮贈
秋風(fēng)秋雨驚醒我的秋夢,
披衣靜聽,秋在窗外低吟;
這凄寒秋夜里,什么都死寂沉靜,
猛憶到秋將去,生命又逝去一程。
我替秋預(yù)備下臨別的禮贈,
不是清爽高曠的秋郊,不是薄羅般秋云,
也不是疏星冷月幽寒的秋夜景;
不是秋林,不是秋菊,不是凜冽的秋風(fēng)。
是幾片離枝未殘的紅葉,贈作書簽。
我收撿她們飄零的落葉,
在山巔水涯晚風(fēng)前;
深夜里借月光,寫出心愛的詩句在上邊。
如夢,如夢,回憶舊景一瞥空,
生命的消逝一去不返的征鴻。
系不住,綰不牢,這金箭似的光陰,
愿,愿過去的歡樂,能在這葉里紅。
朋友,你偶然心海底吹皺起的波紋,
請將他緘寄在紅葉的心中;
秋去了,夢也醒,往事都無蹤,
你披卷細尋,這小小葉兒里有夢影秋痕。
人物鏈接:石評梅(1902-1928),山西省平定縣人。中國著名女作家,革命活動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乳名心珠,學(xué)名汝璧。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自取筆名石評梅,她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游記、小說,尤以詩歌見長。小說創(chuàng)作以《紅鬃馬》、《匹馬嘶風(fēng)錄》為代表。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廬隱、陸晶清等友人編輯成《濤語》、《偶然草》兩個集子。
(責(zé)編 ?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