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金林
曾經(jīng)我們?nèi)粘I铍x不開的匠人們,隨著科技的進(jìn)步社會的發(fā)展,街頭巷尾已很難再見到他們的身影,但我們不應(yīng)忘記——
彈匠,也稱彈花匠,是指彈制棉絮(也叫棉被)的民間工匠,傳統(tǒng)的彈匠是用專用的彈弓先將棉花的纖維彈開,使其松軟均勻,然后鋪成一張張棉被,用專用工具壓平?,F(xiàn)在的彈匠彈棉花時多用一種專門機(jī)械——彈花機(jī)。晉南,在1960年代將人力腳踏輥式鋸齒的彈花機(jī)還稱作彈棉弓。到1970年代,改為機(jī)、電動力后,才叫彈花機(jī),即現(xiàn)在的梳棉機(jī)。
彈匠的工具主要是一把大木“弓”,用牛筋為弦;還有木棰、鏟頭、磨盤等。弓,根據(jù)個人的習(xí)慣可長可短,通過用榔頭敲擊弓上的弦,來沾取棉花,把棉花拼成方形,同時可聽到“嗡嗡”的彈棉花聲。
彈棉絮工序繁瑣復(fù)雜,首先要將棉花彈活,絲縷理清才能攏成棉被形狀,然后鋪底紗線,拉面線后稍微壓實,翻轉(zhuǎn)彈定型,點綴花草,書寫主人姓名,就能鋪另面的網(wǎng)線了,最后扎角,均勻的碾壓成型。如舊棉重彈,須先除掉表面的舊紗,然后卷成捆,用雙手捧住在滿布釘頭的鏟頭上撕松,再用弓彈。
過去女兒嫁妝的棉絮都是新棉所彈。不過所用之紗,按民俗,一般都用白色。但用作嫁妝的棉絮必須以紅綠兩色紗,以示吉利。
過去有一首呼喚愛情的歌——《彈棉花》。姑娘姓譚(彈)叫棉花,小伙站在高山上呼喚心上人……一唱就會引來花姑娘。這就是音樂的力量。
歌曲《彈棉花》這首歌曲取自電影《巧奔妙逃》中的插曲。歌詞如下:
彈棉花啊彈棉花,
半斤棉彈成八兩八喲,
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
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
哎喲勒喲勒,
哎喲勒喲勒,
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
那個姑娘要出嫁。
彈棉花羅彈棉花,
半斤棉彈出八兩八喲,
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
彈好了棉被姑娘要出嫁。
彈棉花是一種老手藝了,雖然如今的城市里已經(jīng)不多見了,但是40歲以上的人都會對“彈棉花”有著清晰的記憶。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最后把一堆棉花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種魔術(shù),讓孩子們驚訝不已。而那時候的彈棉花工匠們也都走街串巷,生意應(yīng)接不暇。在外行人的眼里,彈棉花是個很有趣的事情,而這些工具也挺有特色。有一把專門的彈棉花的弓,根據(jù)個人的習(xí)慣可長可短,通過用榔頭敲擊弓上的弦,來沾取棉花,把棉花拼成方形,我們所聽到的彈棉花的標(biāo)志性聲響就是由它們發(fā)出來的。這就是彈棉花最基本的工具,整理棉花都要靠這個“弓”。“檀木榔頭,杉木梢;金雞叫,雪花飄”這是彈棉花工匠們對自己的手藝的一種詮釋,也是人們對他們的勞動最為形象的比喻。
有關(guān)彈匠的對聯(lián)謎語:
新花雪色晴能舞;
古調(diào)琴聲靜可彈。
(謎底:彈匠)
有關(guān)彈匠的故事:
(一)黃道婆與木制繩弦大弓
相傳,元朝時候,松江一帶種了許多棉花,但老百姓還是缺衣少布,為什么呢?原來這時,人們紡織棉布要先用手把棉籽剝?nèi)?,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手指甲都剝得脫落了,也剝不出多少來。這時,有一位黃道婆,從海南崖山向黎族人民學(xué)習(xí)了一手很好的紡織本領(lǐng),她下決心要改革家鄉(xiāng)的紡織技術(shù),使鄉(xiāng)親們生活得更好些。
黃道婆請來了一位老木匠,根據(jù)崖山人民用兩根細(xì)長鐵棍轉(zhuǎn)動,軋去棉籽的方法,設(shè)計出了木制手搖軋棉車。這種軋棉車,是靠兩人手搖,一人下籽棉,又干凈又省力,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但有了軋棉車,還是用原來的小竹弓來彈棉花,還是慢呀!黃道婆又去找彈棉花的師傅,商量改革彈棉工具。改革出來,就是今天我們偶爾能見到的4尺多長的木制繩弦大弓。這樣,紡織技術(shù)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老百姓也能穿上各種各樣、五光十色、美麗鮮亮的棉布衣服了。
(二)祝枝山題棉花聯(lián)
有一天,祝枝山來到一處江南小鎮(zhèn),趕上有個大富人家大宴賓客。一打聽,知道主人原是彈棉花起家的,苦心經(jīng)營10年,才成了鎮(zhèn)上的首富。
祝枝山出于好奇,也想進(jìn)去看看。守門的見他衣著平常,以為是失意的秀才,沒讓他進(jìn)去。正在這時,從里面走出一個儒生。這儒生以前見過祝枝山一面,慌忙上前打躬作揖,并替主人把他請了進(jìn)去。
滿廳堂的文人學(xué)子,鄉(xiāng)里名流,聽說江南才子祝枝山駕到,都站起來恭迎,主人更是歡喜不盡。酒過三巡,主人請祝枝山寫一副對聯(lián),準(zhǔn)備掛在正堂之中。眾賓客也極力相請,想看看祝枝山寫字,一飽眼福。祝枝山心中一盤算,即刻寫成一聯(lián):
三尺冰弦彈夜月;
一天飛絮舞春風(fēng)。
主人不識字,立刻讓人去裱。客人們倒看出來了:對聯(lián)說的是彈棉花,三尺冰弦,是彈弓,一天飛絮,是棉花??伤麄冸m然知道祝枝山是譏笑主人彈棉花起家,誰敢在才子面前胡言亂語,只好偷偷一笑,隨它去罷。
(三)彈匠與絕對
昆明附近的富民縣有一個瀑布,景色壯美。傳說明末清初有一天,一位彈棉花的工匠路過富民大疊水瀑布時,看到瀑流飛瀉的奇觀壯景,便隨口出了一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
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
其后數(shù)十年間,沒有人對出下聯(lián),為此,上聯(lián)一時傳為“絕對”。
幾十年后,一位織布工人路過此地,正是夕陽晚照、落霞滿天之時,他看了瀑布的佳景,又看看這副“絕對”,于是不加思索,順口就吟出了下聯(lián):
紅霞似錦,何須梭織繡方成。
這幅對聯(lián)后來也被銘刻于黃果樹瀑布,作者無名。
上聯(lián)從日常生活去生發(fā)想象,由白水想到棉花,由棉花想到彈棉花,讀來感到親切;下聯(lián)從神話傳說去生發(fā)想象,由紅霞想到云錦,由云錦想到“機(jī)杼勞苦”的織女,把讀者的藝術(shù)感受引向更新更佳的層次??梢哉f,上下聯(lián)的想象和比喻,一俗一雅,一近一遠(yuǎn),珠聯(lián)璧合,自然貼切。
彈棉花
游走四方的匠人憑一把木弓就可把板結(jié)的舊棉花重新發(fā)泡整舊如新,但彈棉花的聲響單調(diào)乏味。成都還有歇后語:棉花匠的女會彈不會紡。
民國的時候,有一位才子也對過這個下聯(lián):
遠(yuǎn)山若黛,未經(jīng)筆繪翠偏濃。
這個下聯(lián)和上聯(lián)現(xiàn)在云南騰沖疊水河瀑布旁。對句雅是很雅,卻沒有那位織布工人對的渾然一體,意趣天成。
有關(guān)彈匠(店)的對聯(lián):
辛情彈一曲;
溫暖送萬家。
聚來千畝雪;
化作萬家春。
溫暖如人意;
纏綿系我思。
指間花彈春又度;
口碑人和暖日新。
妙語解出心中事;
巧手彈遍世間花。
花費一腔熱血;
彈遍世間棉花。
玉甑蒸開天地眼;
金錘敲動帝王心。
“甑”,是古代一種瓦制的蒸器,指制酒;“金錘”是彈棉花工具,指彈棉花。
吳下門風(fēng)戶戶盡吹單孔簫;
云間勝景家家皆鼓獨弦琴。
(上聯(lián)是說吹火筒;下聯(lián)是說彈棉花。)
聚來千畝雪;
紡出萬機(jī)云。
寒往暑來功用兼?zhèn)洌?/p>
棉溫葛軟表里咸宜。
(棉布店對聯(lián))
盛傳白紲原為美;
衣被蒼生是此花。
短棒持來,彈成白道皆為朵;
獨弦敲去,衣被蒼生是此花。
(彈棉花店)
五印度佳種傳來,名夸吉貝;
廿余省生民被服,功越童華。
(彈棉花店)
染匠,也叫染匠,就是專門以上門給人染布為生的手藝人。過去人們在街上會經(jīng)常聽到小販高叫:“染衫,染褲,染布”,這是上門替人染布的行業(yè)。
成衣還未發(fā)展前,基于不浪費的原則,市民對衣服布料都物盡其用。假如對穿過的舊衣服顏色不滿意,就會讓染布佬漂染,當(dāng)然,只能把褪了色的衣服再染成深色。
染匠的工具很簡單:小爐、四方形火水鐵罐和數(shù)種基本顏料。他們會上門就地替客人染布,先把顏料注入火水罐攪勻,然后放進(jìn)布料,大約浸一個小時,客人認(rèn)為顏色滿意,生意便完成了。
過去,人們多穿藍(lán)色衣服,土法染藍(lán)特別流行。土靛染布的步驟是:抽靛腳子,用抽水葫蘆抽出沉在染缸底的“靛腳子”;下靛,置土靛于籮中,在缸水中淘洗,使細(xì)靛漏下,再把堿和石灰加入水中;疏缸,下靛后用缸棍子攪動缸水,用缸碗看顏色深淺;染布,在缸中間懸掛一個用鐵絲編成的網(wǎng)狀“缸罩子”,把缸水分成上、下兩層,把布浸在上層,以手操作,染20分鐘,取出,疊起來放在缸口上的“擔(dān)缸板”上輕輕壓出水分,攤開晾干,布就由黃變綠、由綠變藍(lán)了。
第一次染出的是淺藍(lán)色,晾干后再染一次就深一層,愈染愈深,由淺而深的顏色依次是月白色、二藍(lán)、深藍(lán)、缸青,最深的藍(lán)色近于黑色,稱為“青”,“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的成語顯見是染坊中的經(jīng)驗。
有關(guān)染匠的謎語:
鵝黃鴨綠雞冠紫;
鷺白鴉青鶴頂紅。
(謎底:印染店)
有關(guān)染匠的故事:
(一)諸般顏色皆可染
南宋洪邁的《夷堅志》中講述了一個故事:
在京城的大街上有一染匠,推著一輛裝有一個染缸的工匠車在沿街吆喝:“染色羅,各種衣料、各種顏色一律不拒!”。
市井之上有人指著他那“諸般染色”的幌子問:“各種顏色都可染嗎?”
染匠得意的回答:“當(dāng)然啦!,諸般顏色皆可染?!?/p>
有人問道:“可是你只有一個染缸???”
染匠不屑地說:“這你就別問了,染色之法在于技巧,不在缸多缸少?!?/p>
有人將信將疑地拿來一段白布,讓染匠給染成藍(lán)色。染匠接過來扔進(jìn)那黑乎乎的染缸之中,少傾取出,果然已經(jīng)染成了藍(lán)色。另一人拿來一塊麻布說要染成黑色,染匠還是在那個黑染缸中把這塊布料染成了黑色!觀望之人目瞪口呆,紛紛拿來各種棉麻絲綢,結(jié)果都從那個黑染缸中染出了所需的五顔六色。
(二)染布師傅討債
江蘇崇明島南埠鎮(zhèn),大興染店有一位染布師傅,是浙江紹興人,在該店當(dāng)染手多年,月薪侗錢二串。初庚申年,正月十三日鬧兵變,軍人大搶,地面無人維持秩序,一般流氓地棍也趁火打劫,該染布師傅竟起了貪心,以為是發(fā)財良機(jī),也隨眾去搶劫,搶來白銀二十錠。
染布師傅將白銀交與老板代他保存。這年年底,這位染布師傅即辭工不做,心中盤算:我有了這二十錠白銀,合計共一仟余兩,回家買田買屋,娶妻生子,可快活過晚年。
俗語云,依人算無窮漢,那知天不佑惡人。老板將帳一算,給了這位染布師傅十串錢,說你全年用去十四串四百錢,應(yīng)找給你九串六百錢,我給你十串錢吧。這位師傅說,請老板將我存的那二十錠銀子給我吧。老板一聽大怒說,你莫非發(fā)瘋啦,你幾時給我銀子了?你敲我竹杠。這位師傅一聽,無話可說,如果說實話“這是我搶來暫存在你那的”,他一告官豈非發(fā)財夢未成,先送了老命!這真是啞子吃黃連,心里苦口里說不出,無法,只得忍痛而別。返到家中,家中又窮,染布師傅越想越生氣,一時想不開,自己上吊死了。
三年后,這日老板早晨入廁,因廁所是用葦籬做成,他忽然看見一個人由面前急急的向店里走去,好似他過去的染布師傅,隨即提衣而追。追至店中,問其他工人,都說沒見。大家正說著,后宅老板娘生了兒子。老板也自己知道,必是老紹來討債,但也無法。
再說這位小老板,長到十一二歲,不喜歡讀書,只愛賭錢,沒錢就偷店里的布。到了十七八歲眠花宿柳,吸白粉,無所不為,而且還打爹罵娘,無所不用其極。老板娘氣得生病而亡。老板也得了癱癥。不到幾年,小老板將店完全賣光,后來流為乞丐,向人討小錢度生。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三)染布不成改姓氏
傳說,某村有個人姓張,雖不識字,但在村里也算有名望。一天,這人提一匹布去染布店染布。染布店主問:“染什么顏色的?”張說:“我要染蔥色的?!蹦翘煊涃~先生外出,而店主又不識字,“蔥”字不知道如何寫,于是就說:“老兄,今時比較流行天藍(lán)色,天藍(lán)色好看啊?!比静既苏f:“我就蔥色?!钡曛髡f:“你要蔥色,那‘蔥’字你自己寫吧。”而張亦不識字,蔥字不會寫,心想:那不如就染藍(lán)的吧。店主又問:“你貴姓?”張說:“我姓張。”店主又不會寫張,就說:“老兄,咱這地方,王姓最出名,你就姓王吧?!睆堈f:“這怎么可以?”店主又說:“你若姓張,那張字你自己寫吧?!睆堄窒耄何覐堊忠膊粫?,不如就照他說的,姓王就姓王吧。
后人講笑話:染蔥不染變?nèi)舅{(lán),姓張不姓變姓王。
(四)賣傘和染布的
有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兒子,一個是賣傘的一個是染布的。老太太很不快樂,焦慮她兩個兒子。天下雨,她焦慮大兒子的布怎么晾得干?天晴了,她又焦慮二兒子的傘怎么賣得出。下雨她焦慮,出太陽她也焦慮。有一個智者對她說,你換一種思維吧:天下雨,你高興,二兒子的傘賣得出去。天晴,我高興,大兒子的布晾得干。換個角度,你不時時都高興?
故事雖短,卻給人以啟迪。同樣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看,情況卻大不相同。
有關(guān)染匠(店)的對聯(lián):
還君白璧無瑕,華袞初回新氣象。
洗汝紅塵萬斛,威儀重整漢衣冠。
抗戰(zhàn)時,湖南長沙北正街某洗染店懸此春聯(lián)。此聯(lián)非常貼切,全聯(lián)都未離洗染店主題。但又把新春、抗戰(zhàn)等意暗寓其中,非長于此道者,何能撰此妙聯(lián)。
白疑疊雪;
朱若含春。
輕裘被服;
羅綺生香。
淡濃隨意著;
深淺入時新。
馭來非朽索;
挽去有新韁。
冷暖隨人意;
纏綿動客心。
夙裕經(jīng)綸志;
爭看錦繡才。
緯經(jīng)新組織;
文采自風(fēng)流。
此中皆錦繡;
以外少文章。
布衣衣大雅;
舒服服高才。
淺深總可如人意;
濃淡皆能稱客心。
豈僅一身無舊染;
還欣四序有新裝。
塵垢總期衣不染;
風(fēng)姿長并德維新。
赤字綠文皆可詠;
淡妝濃抹總相宜。
不待才媛吟柳絮;
何愁孝子著蘆花。
欲待春花明錦繡;
先從曉月煥絲綸。
赤忱為人民服務(wù);
彩色染祖國江山。
缸中染就千般錦;
架上香飄五彩云。
六宮粉黛幾無顏色;
五彩彰施其有文章。
妙手調(diào)和一江春水;
能工巧染五色祥云。
制藍(lán)圖:1、刈藍(lán)倒坑,于坑中下水;2、急手杵之;3、澄清瀉去水;猶如強(qiáng)粥。
嫩綠嬌紅添就幾般春色;
輕黃淡白染成一段秋容。
染布浣紗,有如西子;
補(bǔ)裘繡雀,亦似晴雯。
淡濃隨意變,缸中染就千般錦;
深淺入時新,架上香飄五彩云。
鵝黃鴨綠雞冠紫,一色同仁分老嫩;
鷺白鴉青鶴頂紅,三江水源定鮮明。
蘇東坡到某染布訪染布,被認(rèn)出,求對聯(lián)一幅。蘇東坡寫到:
不論細(xì)粗短長,一律欣然接手;
且看干進(jìn)濕出,只憑深淺要錢。
【鏈接】 藍(lán)印花布制作過程:藍(lán)印花布藍(lán)得清純,是因為采用了植物染料——藍(lán)草。據(jù)《光緒通州志》記載:“種藍(lán)成畦,五月刈曰頭藍(lán),七月再刈曰二藍(lán),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攪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于染布,曰小缸青。出如皋者尤擅名。”春播秋收,葉子浸放在石潭中,幾天后去掉腐枝,放入石灰或海蛤粉,使之沉淀。沉淀后的染料似土狀,俗稱“土靛”。每年的五月七日,南通人收割當(dāng)?shù)爻霎a(chǎn)的植物染料——藍(lán)草,作為藍(lán)印花布的染色顏料進(jìn)行加工。在明代,藍(lán)靛是進(jìn)貢朝廷的貢品,它給藍(lán)印花布打上了純厚而凝重的底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