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多維視角下毛澤東的蘇聯(lián)觀

2015-05-22 01:41周樹輝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毛澤東

摘 要:影響毛澤東蘇聯(lián)觀形成的因素極為復雜,我們可以從意識形態(tài)、國家利益、大國關系、周邊國家關系、黨際關系、國際共運和領導者獨特個性等多維視角對毛澤東的蘇聯(lián)觀進行探討。

關鍵詞:毛澤東;蘇聯(lián)觀;多維視角

作者簡介:周樹輝,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法學博士(湖南 長沙 410082)

“毛澤東的蘇聯(lián)觀”可以簡單界定為:在不同歷史時期充當不同社會角色(有時同時肩負幾個社會角色)的毛澤東對蘇聯(lián)及其執(zhí)政黨和政黨領袖、國家領導人的根本看法和觀點。由于毛澤東在黨和國家中的獨特地位,他的蘇聯(lián)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共產黨的對蘇戰(zhàn)略和新中國政府的內政外交,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毛澤東的蘇聯(lián)觀的影響因素。影響毛澤東蘇聯(lián)觀形成的因素極為復雜,既有意識形態(tài)的因素,又有國家利益的因素,也有民族情感的因素,還有由于特殊成長環(huán)境、教育背景所致獨特個性的因素等。我們可以從多個維度來探討毛澤東的蘇聯(lián)觀。

一、意識形態(tài)視角下毛澤東的蘇聯(lián)觀

意識形態(tài)作為一個階級或者政黨的思想理論體系,是社會階級、集團根本利益在觀念上的反映,是一種自覺理論系統(tǒng),是“一定社會最權威的解釋體系”{1}。

毛澤東一生對意識形態(tài)的論述很多(有時不一定用的是“意識形態(tài)”一詞),早在上世紀 20 年代他就認為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有一種思想上的共識,如他曾寫道:“我想這種空氣,固然要有一班刻苦勵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種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義,沒有主義,是造不成空氣的……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2},這里強調的是意識形態(tài)的導向功能。毛澤東尤其重視意識形態(tài)的維護功能。“三大改造”完成后,他認為雖然經(jīng)濟基礎實現(xiàn)了根本性變革,但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階級斗爭還會長期存在,并極度關乎社會主義制度的穩(wěn)定和鞏固。為此他明確指出,“隨著經(jīng)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xiàn)一個文化建設高潮”{3},要用社會主義的文化教育人、鼓舞人,為保衛(wèi)社會主義制度筑起牢不可破的思想防線。同時,意識形態(tài)的維護功能還表現(xiàn)在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中。他曾強調:“帝國主義者長期以來散布他們是文明的、高尚的、衛(wèi)生的。這一點在世界上還有影響,如存在一種奴隸思想……現(xiàn)在我們有些人中還有這種精神影響,所以我們在廣泛宣傳破除迷信。過去中國人中有恐美病,要去掉他的影響?!眥4}(筆者注:在毛澤東斷言蘇聯(lián)變成了修正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之后,此言當然適應于蘇聯(lián))

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是中蘇友好的基石之一。在當時美蘇冷戰(zhàn)、世界分裂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國際政治格局下,意識形態(tài)在當時國家政治利益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各國間政治上的對立、軍事上的對抗、經(jīng)濟上的爭奪,無不受到意識形態(tài)的支配和影響,正是由于這一點雙方對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就顯得特別重要。{5}反過來說,如果中蘇雙方的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分歧,則必然影響到兩黨兩國的正常關系,甚至可能反目成仇,歷史的發(fā)展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毛澤東堅持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始終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反對資本主義;始終堅持馬列主義、反對修正主義;始終支持各被壓迫被剝削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因此,當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作了反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時,毛澤東雖然基本支持蘇共二十大的路線及反對斯大林的個人迷信,但他指責赫魯曉夫的“非斯大林化”,“非馬克思主義”,認為 “斯大林這把刀子不能丟”。他不贊同蘇共二十大提出的“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的國際共運總路線。在1957年的莫斯科會議上,中蘇兩黨在“三和路線”上爭論激烈,以致最后形成的《莫斯科宣言》妥協(xié)性地指出和平過渡的可能性的同時,也指出非和平過渡的道路。毛澤東還堅持要中共代表團寫了一個《關于和平過渡問題的意見提綱》給蘇共。當赫魯曉夫在中印沖突中偏袒印度,而后又在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前訪華期間大肆鼓吹主張“美蘇和解,共同主宰世界”的“戴維營精神”時,毛澤東不惜與之發(fā)生面對面的爭吵,認為蘇聯(lián)已背離了馬列主義,已走向“半修正主義”。為此,在列寧誕辰90周年之際,中共發(fā)表了《列寧主義萬歲》等三篇文章,闡明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時代、戰(zhàn)爭與和平、反對現(xiàn)代修正主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觀點,實際是對赫魯曉夫的一系列觀點進行不指名的批駁。赫魯曉夫自然不甘示弱,進行反擊,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中蘇兩黨意識形態(tài)的論戰(zhàn)全面爆發(fā)。1961年蘇共二十二大上,赫魯曉夫又拋出了“兩全”理論,毛澤東對此極為反感,認為“三和兩全”是徹頭徹尾的集修正主義之大成的新綱領。于是,毛澤東開始了與蘇聯(lián)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公開的指名道姓的大論戰(zhàn),而且表現(xiàn)出了不畏強權的勇敢精神和富于挑戰(zhàn)的性格。

二、國家利益視角下毛澤東的蘇聯(lián)觀

國家利益至上是國際關系的根本準則。中蘇從友好到分歧,而后分裂,最后到對抗,國家利益起了關鍵的作用。建國初,毛澤東選擇“一邊倒”,意識形態(tài)的因素固然很重要,但國家利益的因素也不可忽視,甚至可以說是更為重要的因素。這可以從安全利益、經(jīng)濟利益和外交利益等方面進行考量。

先說安全利益。安全利益是一國國家利益中最基本的利益,國家安全不保則其他利益一概不保。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在冷戰(zhàn)進行正酣的時候取得的。在當時,要鞏固中國革命的勝利成果,單靠中國自身的力量是難以保證的,中國必須從蘇美兩個大國那兒尋找強有力的外援。而在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華友好,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對華敵對的冷戰(zhàn)格局下,更由于中國國力貧弱而不能保持中立地位以維護自身安全利益的二元對立格局下,新中國就只能實行向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這一政策制定的根本考量就是如何保障新生而貧弱的中國的安全利益。

再說經(jīng)濟利益。新中國成立之初,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經(jīng)濟恢復和經(jīng)濟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雖然毛澤東一向主張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但是,這絕非意味著中國革命和建設就可以不要外援。當時的外援,到哪里去找呢?毛澤東指出:“我們在國際上是屬于以蘇聯(lián)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zhàn)線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誼的援助只能向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國主義戰(zhàn)線一方面去找。”{6}而事實上,蘇聯(lián)在自身經(jīng)濟相當困難的條件下,確實給予了新中國大量的經(jīng)濟援助。據(jù)統(tǒng)計,新中國建設初期僅從蘇聯(lián)一國就獲得了14億美元貸款,引進了156項成套的工業(yè)設備,這些資金和設備對于中國國民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奠定了中國現(xiàn)代工業(yè)的基礎,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jīng)濟體系。

最后說外交利益。新中國建立前后的外交利益主要是獲得國際承認,爭取外國援助和取得聯(lián)合國席位。這三種外交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邊倒”外交政策的形成。在當時美蘇冷戰(zhàn)、美中敵對的大環(huán)境下,毛澤東選擇“一邊倒”,獲得了巨大的外交利益。新中國成立后第二天,蘇聯(lián)即宣布承認中國,在蘇聯(lián)的帶動下,一批社會主義國家相繼承認中國,這對于新生的共產黨政權來說是莫大的支持。兩個月后,毛澤東出訪蘇聯(lián),與蘇聯(lián)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蘇同盟關系建立,隨后蘇聯(lián)對中國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經(jīng)濟援助。至于聯(lián)合國的席位問題,由于美國的阻撓,一直到1972年才解決,但這可以視作是實現(xiàn)上述其他利益而付出的必要代價。

中蘇的蜜月期不到十年。實際上,就是在蜜月期,也存在一些齟齬和矛盾。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兩國利益之間的矛盾?!吨刑K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時,毛澤東對斯大林迫使他另外簽訂《補充協(xié)定(關于不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邊境從事活動)》等協(xié)議(“劃分了兩個勢力范圍”和“搞了四個合營公司”)很不滿意,認為這有損中國主權,只是由于中蘇實力、毛澤東和斯大林地位的懸殊而使得毛澤東只能暫且接受。斯大林逝世后,毛澤東自然不能容忍蘇聯(lián)再有侵犯中國主權的情況發(fā)生。因此,當赫魯曉夫提出長波電臺和“共同艦隊”的建議時,毛澤東勃然大怒,認為這是個政治問題,“要講政治條件,連半個指頭都不行”。中蘇邊界摩擦中,毛澤東更是寸土必爭,不惜為了一個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珍寶島而與蘇聯(lián)兵戎相見。至此,在中蘇國家利益的沖突中,蘇聯(lián)在毛澤東的眼里一步步由最可靠的盟友變成了最危險的敵人。

一句話,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等國家利益問題上,毛澤東從沒有過一絲一毫的含糊,更不允許拿原則作交易。對于新中國來說,保衛(wèi)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不受侵犯是其保持國格和尊嚴的基礎與最根本的條件。20世紀50至70年代中國與蘇聯(lián)、美國等國保持的關系,無論是“一邊倒”還是“兩只拳頭打人”或者“一條線、一大片”,無不說明毛澤東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利益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和比較高超的戰(zhàn)略策略思想。

三、大國關系視角下毛澤東的蘇聯(lián)觀

大國關系是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構成要素之一。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國際舞臺上各種力量(主要是主權國家和國家集團)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一種結構、態(tài)勢。它是一定歷史時期內國際關系比較集中而概括的表現(xiàn)形式。{7}

對于新中國而言,最重要的外交關系毫無疑問是中美關系和中蘇關系。而美蘇中戰(zhàn)略大三角關系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決定著各種政治力量的分化與組合。美蘇是兩個超級大國,而中國在經(jīng)濟、政治、科技、軍事等各方面的實力與美蘇不可比擬。但是,中國仍然是個政治大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是一支誰也不能忽視的政治力量。在美蘇爭霸中,中國倒向哪一邊,哪一邊即可以取得戰(zhàn)略上的優(yōu)勢。作為戰(zhàn)略大師的毛澤東,自然深諳此中奧妙,在制定新中國外交戰(zhàn)略時,他必須在美蘇之間左右權衡,以期實現(xiàn)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建國前毛澤東就公開宣稱“一邊倒”,并以實際行動向蘇聯(lián)靠攏。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毛澤東毅然決然出兵朝鮮,才徹底打消了斯大林的疑慮,相信毛澤東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而此前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及以后斯大林對條約的兌現(xiàn),保證了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國家安全和經(jīng)濟恢復與建設工作。這段時期,毛澤東視蘇聯(lián)為“老大哥”、“同志加兄弟”、“可靠的盟友”,并在20世紀50年代初在全國范圍內發(fā)起“向蘇聯(lián)學習”運動。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中蘇關系逐步惡化直至兵戎相見,而中美關系難以破冰,中國被迫兩線作戰(zhàn)——兩只拳頭打人。但毛澤東深知,中國腹背受敵,國家安全環(huán)境極其惡劣,決不可與兩個超級大國長期對抗,因此,必須尋求至少與其中一方關系的和解。在珍寶島武裝沖突后,蘇聯(lián)陳兵百萬于中蘇、中蒙邊境,中蘇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的情況下,毛澤東視蘇聯(lián)為社會帝國主義——蘇聯(lián)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危險的敵人,中蘇和解暫無可能。而美國在當時的美蘇爭霸中處于劣勢,美國非常擔心失去作為戰(zhàn)略重點的歐洲,更由于美國陷在越南戰(zhàn)爭的泥潭中不可自拔,此時的美國需要緩和同中國的關系。毛澤東敏銳了抓住了中美和解的歷史機遇,毅然拋開意識形態(tài)的絆腳石,打開了中美和解的大門。中美關系的改善帶動了中國與日本、西歐、東南亞、拉美國家關系的改善,出現(xiàn)了建國后第三次建交高潮。在這一背景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終于取代臺灣當局獲得了在聯(lián)合國及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合法席位。20世紀70年代初,毛澤東提出“一條線、一大片”戰(zhàn)略,把反對霸權主義、建立世界范圍內的反霸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為中國外交的首要目標。這樣,從大國關系的角度看,毛澤東完成了由“聯(lián)蘇抗美”到“抗美抗蘇”再到“聯(lián)美抗蘇”的外交戰(zhàn)略轉變。

四、周邊國家關系視角下毛澤東的蘇聯(lián)觀

中蘇不僅是兩個社會主義大國,而且還是背靠背的鄰國。這種周邊環(huán)境,在中蘇友好時期無疑是一種安全保障,而當兩黨關系破裂、兩國關系惡化、邊界爭端肇始后,即變成了一種無形的軍事壓力。更何況,中蘇之間還存在著糾纏不清的歷史恩怨和領土問題,用鄧小平的話來說,近代侵略過中國的國家有十幾個,而從中國獲利最大的國家除了日本(由于日本戰(zhàn)敗,中國收復了所有被它侵占的臺灣與澎湖列島)就是沙俄,以后延續(xù)到蘇聯(lián)。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侵占的中國土地,超過150萬平方公里。十月革命后也還有侵害中國的事情,例如黑瞎子島就是1929年蘇聯(lián)從中國占去的。主要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接近勝利時,美、英、蘇三國在雅爾塔簽訂秘密協(xié)定,劃分勢力范圍,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利益。{8}而歷史恩怨尤其是領土糾紛是最容易導致國家關系惡化的因素之一。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中國的地緣環(huán)境是比較惡劣的。拿北面來說,中蘇接壤,而中國與蘇聯(lián)的實力懸殊,一旦中蘇關系惡化,則必須考慮如何防范蘇聯(lián)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更現(xiàn)實的因素是,蘇聯(lián)軍隊從中蒙邊界的二連浩特經(jīng)張家口到中國首都北京的直線距離只有560余公里,蘇軍戰(zhàn)略軍團的當前任務縱深則可達700余公里,完成當前任務的時限為10~14晝夜,而中蒙邊界地區(qū)地勢基本平緩,尤其便于蘇聯(lián)機械化部隊的前進及展開。蘇聯(lián)部署在其國土縱深的洲際導彈和靠前部署的中程導彈可以攻擊中國全境;部署于遠東戰(zhàn)區(qū)的遠程航空兵如從中國“三北”方向入襲,作戰(zhàn)半徑可達長江一線。{9}這些,使毛澤東不得不在制定對蘇政策時考慮地緣政治的因素。

建國初,毛澤東選擇“一邊倒”,不僅是一個政治戰(zhàn)略的選擇,也是一個地緣戰(zhàn)略的選擇,它解決了新中國外交的主要方向和地緣戰(zhàn)略的依托問題,為新中國在國際上尋找到了強有力的支持。20世紀50年代,中國以“一邊倒”戰(zhàn)略為依托,贏得了朝鮮戰(zhàn)爭的勝利,頂住了美國對中國戰(zhàn)略封堵的壓力,確保了國家的安全。同時,由于我們獲得了一條穩(wěn)定、可靠的北部地緣安全線,使我國可以全力經(jīng)營西南部和處理東部面臨的戰(zhàn)略問題。而當中蘇關系惡化時,毛澤東就開始對北部不放心了,開始考慮蘇聯(lián)對中國安全利益的威脅問題。如在1964年2月會見金日成時談到:蘇聯(lián)在壓中國屈服的各種措施都不能湊效后,“還有打仗”這一條。{10}1966年1月,蘇聯(lián)把軍事力量的駐扎地推進到距離中國首都只有幾百公里的中蒙邊境,事實上對中國華北、東北、西北三個方向構成了軍事威脅。這使毛澤東進一步感受到蘇聯(lián)對中國的軍事壓力,開始明確做出主要針對蘇聯(lián)的備戰(zhàn)部署。隨著中蘇邊界沖突的不斷升級,中蘇雙方最終都未能克制,終于在珍寶島發(fā)生了武裝沖突,隨后,兩個曾經(jīng)是“同志加兄弟”的社會主義大國竟差點走到了全面戰(zhàn)爭的邊緣。珍寶島戰(zhàn)爭后,毛澤東認定蘇聯(lián)已經(jīng)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敵人,蘇聯(lián)也變成了地地道道的新沙皇——社會帝國主義。

五、黨際關系視角下毛澤東的蘇聯(lián)觀

毛澤東十分重視不同政黨尤其社會主義國家政黨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并在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黨際關系準則。

一是獨立自主。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也是毛澤東黨際關系理論的核心和出發(fā)點。新中國成立以后,獨立自主成為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基本準則。1956年發(fā)生了波匈事件,毛澤東認為根本原因在于蘇聯(lián)的大國主義、大黨主義。他在1957年出席莫斯科會議時,堅決捍衛(wèi)各國共產黨對外交往中的獨立自主,他對波蘭統(tǒng)一工人黨第一書記哥穆爾卡說:“各國黨完全獨立……各個黨的事情由每個黨自己負責”{11}。在毛澤東等人的努力下,體現(xiàn)各國愿望和要求的獨立自主原則被寫入《莫斯科宣言》,成為各國共產黨彼此尊重的重要準則。

二是完全平等。毛澤東認為黨與黨之間本質上是同志式的平等關系,即兄弟黨關系,而不是老子黨和兒子黨的關系。他認為黨與黨不分大小、強弱,取得政權的黨和沒有取得政權的黨,在國際共運中一律平等,都有參與權、討論權、表決權、知情權。他還堅決反對老子黨作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從某種程度上說,建國后中蘇兩黨的關系由結盟到破裂再到對抗,其實質是中共反對蘇共的大黨主義,反對政黨交往中的不平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蘇共黨際交往中的不平等進行了堅決的斗爭,1956年波蘭事件發(fā)生以后,毛澤東明確指出:“蘇波關系不是老子和兒子的關系,是兩個國家,兩個共產黨之間的關系,按道理,兩黨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不能像舊社會老子對兒子那樣?!眥11}同年12月,中共發(fā)表了《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jīng)驗》一文,明確指出:“當各國共產黨相互之間保持平等關系,經(jīng)過真正的而不是形式上的協(xié)商而達到意見和行動的一致,他們的團結就會增進,反之,如果在相互關系中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別人,或者用互相干涉內部事務的辦法代替同志式的建議和批評,他們的團結就會受到損害”{12}。三是國際主義。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由其共同的階級地位、根本利益、社會理想所產生的一種無比崇高和無比純真的感情,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互相聯(lián)系、互相支持、和睦相處、同舟共濟的精神支柱。中國共產黨自從誕生之日起就把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作為自己的一面旗幟,建國后,毛澤東繼續(xù)把無產階級國際主義作為發(fā)展黨際關系的重要準則之一。在中蘇關系中,毛澤東既由衷感謝蘇共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援助,又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也是對蘇聯(lián)的大力支持,建國后中國也盡力支持著蘇聯(lián),如向蘇提供其急需的戰(zhàn)略物資等。波匈事件后,毛澤東顧全大局,幫助蘇聯(lián)化解了危機,維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1957年在莫斯科會議上,毛澤東又一再強調“以蘇聯(lián)為首”。而對于蘇共背離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搞大國沙文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的做法,毛澤東則堅決反對。

總之,在毛澤東堅持獨立自主、完全平等和國際主義的原則,而蘇共又不放棄老子黨作風的情況下,中蘇兩黨兩國出現(xiàn)分歧直至分裂具有必然性,毛澤東對蘇聯(lián)的看法一步步惡化也在情理之中了。

六、國際共運視角下毛澤東的蘇聯(lián)觀

1919年3月,列寧創(chuàng)建共產國際,總部設在莫斯科。長期以來,國際共運形成了以俄(聯(lián))共為單一最高權威的運行機制。照理,俄(聯(lián))共也只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但實際上俄(聯(lián))共是共產國際的“太上皇”,俄(聯(lián))共及其領導人斯大林掌控著共產國際的一切重大事務(經(jīng)費、組織機構及領導人選等),進而通過共產國際遙控著各國共產黨。共產國際事實上成為俄(聯(lián))共推行對外政策、維護國家利益的一個工具。

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加入共產國際,并成為它的一個支部。在共產國際的組織原則和運行機制下,毛澤東經(jīng)常備受掣肘甚至長時期遭受排斥與孤立。1943年5月,共產國際宣布解散,但是并沒有改變聯(lián)(蘇)共繼續(xù)充當世界無產階級總司令的角色。直到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以秘密報告的形式批判斯大林的錯誤,這一狀況才悄然發(fā)生變化。換言之,蘇共在國際共運中的權威地位受到中共的挑戰(zhàn)。

中蘇兩黨從1956年蘇共二十大開始了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到1966年蘇共二十三大兩黨關系中斷,經(jīng)歷了十年論戰(zhàn)。十年論戰(zhàn),難以排除中共和蘇共、毛澤東與赫魯曉夫國際共運領導權之爭的因素。1957年和1960年兩次莫斯科會議,事實上形成了國際共運中蘇聯(lián)和中國兩個權威的結果,這與國際共運史上單一權威的傳統(tǒng)機制發(fā)生深刻沖突。在毛澤東看來,修正主義者已無法擔負起指導國際革命運動的職責,隨著世界革命的重心由歐洲轉向亞非拉,革命的指導中心也應該移到中國,中共理應擔當起國際共運的領導責任。{13}1962年9月26日 ,周恩來在八屆十中全會上提到:“現(xiàn)階段在我們兄弟國家的關系上,起了一個性質上的變化”?!巴緜冋f得對,馬列主義真理,世界革命的中心,是從莫斯科轉到北京了?!眥14}同年11月,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全國外事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了“同修正主義在國際斗爭中爭奪領導權的問題”。1963年3月30日,蘇共中央在公開發(fā)表的給中共中央的復信中,提出了“制定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符合它在現(xiàn)階段的根本任務的總路線”的問題,實際上就是蘇共制定的“三和”路線。赫魯曉夫自然也不愿給中共提供爭奪領導權的機會。但是,中國共產黨此時已不能接受把蘇共的綱領確定為國際共運的總路線。因為,中共中央此時已認定赫魯曉夫由半修正主義淪落為徹底的修正主義者,成為“資產階級的代言人”,蘇共已是修正主義政黨,蘇聯(lián)也已是搞資本主義的國家,領導國際共運的責任已落到了中共及其領袖毛澤東的身上。于是,當赫魯曉夫送來這一契機時,中共中央迅速抓住,于6月14日復函蘇共中央,并以《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為題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這封信。中共中央在信中提出了與蘇共綱領大相徑庭的關于國際共運總路線的設想,正式邁出了爭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導權的步伐。至此,中蘇兩黨誰都不愿、也不能再做出實質性讓步。一場前所未有的中蘇公開大論戰(zhàn)已不可避免。

七、領導者獨特個性視角下毛澤東的蘇聯(lián)觀

劉德喜認為,中蘇同盟的溝通機制過多依賴領導人的個人關系,領導人之間的認同對中蘇同盟的發(fā)展命運攸關。中蘇同盟溝通機制具有濃厚的個人色彩。{15}斯大林時期,作為中蘇兩國當時的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和毛澤東,對本國對內和對外事務都有最高的發(fā)言權,沒有兩個人的同意,中蘇同盟是無法形成的。因為中蘇兩國的同盟關系是建立在中蘇兩黨黨際關系基礎上,而兩黨關系又建立在兩黨領導人的個人關系之上。斯大林逝世后 ,蘇聯(lián)政治生活中“人治”的色彩并沒有被沖淡,赫魯曉夫仍然牢牢主導著中蘇關系發(fā)展的方向,其作用仍是他人所無法替代的。而在中國,有關中蘇關系的問題也基本上由毛澤東直接作出決定,而不是經(jīng)過外交部和中聯(lián)部。毛澤東和赫魯曉夫的個人關系幾乎決定了中蘇同盟的發(fā)展命運。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的獨特個性及沖突無疑將對中蘇關系的走向產生重大影響。當年曾在蘇共中央聯(lián)絡部工作的俄國學者杰留辛回憶說:當時我和同事們曾經(jīng)議論過,大家都認為,雙方在互相爭吵、互相罵的時候,中國方面罵蘇聯(lián)可以,罵蘇聯(lián)共產黨也可以,就是別罵赫魯曉夫本人,罵他本人就完了,就無法挽救了。另據(jù)知情者回憶,鄧小平在同蘇聯(lián)人的一次談話中也曾表示,蘇方可以批評他本人,批評劉少奇或周恩來,這都有可能再和解,“但你們直接攻擊毛澤東的威望,這是不能補救的”{16}。

在這里,我們僅簡單探討下毛澤東的獨特個性對蘇聯(lián)及其領導人認識和發(fā)展變化的影響。毛澤東曾說過,“在我身上有些虎氣,是為主,也有些猴氣,是為次”{17}。按照長期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林克的說法,這里所說的“虎氣”,“就是原則性”,“只要他認定是正確的目標,就執(zhí)著追求,至死不悔”。而所謂的“猴氣”,“包含著不滿現(xiàn)狀,要求變革;不守成規(guī),喜歡變動;獨立思考,不愿盲從;不講排場,不擺架子,而且灑脫不羈。總之,就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說、敢干”{18}。就原則性而言,毛澤東一貫重視路線、方針及重大理論和重大原則問題。凡是他認為正確的,總是堅持不渝,絕不動搖。這是他一生的信條。因此,當他認定赫魯曉夫的思想觀點和路線方針存在問題時,便毫不退讓,堅持要對它進行修正。1958年和1959年,赫魯曉夫兩次訪華,毛澤東都在一些原則問題上與之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導致中蘇兩黨蜜月期的結束。在以后的中蘇論戰(zhàn)和中蘇對抗中,毛澤東認定真理在自己一邊,堅決要與赫魯曉夫斗爭到底,并堅信自己一定會取得勝利。

毛澤東時刻追求變革的沖動以及他那“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挑戰(zhàn)氣質,是他所謂自己性格中“猴氣”的一面。斯大林問題的暴露,堅定了他以蘇為鑒走出一條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決心。但獨立探索本身也是對蘇聯(lián)盟主地位的沖擊,這必然會引起赫魯曉夫等蘇共領導人的不安與不滿。赫魯曉夫對中國脫離蘇聯(lián)模式的戒心與毛澤東對赫魯曉夫對中國指手畫腳的不滿無形中都加劇了雙方的隔膜與敵意。隨著赫魯曉夫和毛澤東彼此不信任和敵意的加深,中蘇兩黨兩國的關系一步步惡化。雖然主觀上毛澤東并不希望中蘇關系破裂,但他堅定地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是對方偏離了正確的路線,因此要千方百計地把對方拉回到自認為是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軌道上來;而當赫魯曉夫也這么認為時,雙方的矛盾就不可調和了。1963年7月,雙方關系徹底破裂,毛澤東決定“轉入反攻”,并要“大鬧天宮”。當時令整個世界震耳欲聾的“九評”似乎在近半個世紀后的今天仍然余音繞梁。作為中蘇大論戰(zhàn)的總導演和總指揮,毛澤東的獨特個性毫無疑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總之,毛澤東的獨特個性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對蘇聯(lián)認識的發(fā)展變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對蘇政策,也從一個方面左右著中蘇關系的發(fā)展變化。

注 釋:

{1}朱兆中:《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縱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8頁。

{2}毛澤東:《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54頁。

{3}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5頁。

{4}毛澤東:《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320-321頁。

{5}劉德喜:《從同盟到伙伴——中俄(蘇)關系50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第135-136頁。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5頁。

{7}考研教育網(wǎng):2012考研政治考前預測之兩極格局解體[EB/OL].[2012-01-06].http://www.cnedu.cn/news/2-4/2012-1-6-du706 5.shtml.

{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2-293頁。

{9}王仲春:《中美關系正?;M程中的蘇聯(lián)因素(1969-1979)》,《黨的文獻》2002年第4期。

{10}沈志華:《中蘇關系史綱(1917-1991)》,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年,第343頁。

{11}吳冷西:《十年論戰(zhàn):1956—1966中蘇關系回憶錄》(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第35頁。

{12}人民日報評論員:《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jīng)驗》,《人民日報》1956年12月29日。

{13}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9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281-282頁。

{14}李丹慧:《中國與印度支那戰(zhàn)爭》,香港: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第38頁。

{15}丁明:《回顧與思考——與中蘇關系親歷者的對話》,《當代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2期。

{16}(德)迪特·海茵茨希:《中蘇走向聯(lián)盟的艱難歷程》,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第676頁。

{17}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2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72頁。

{18}蒲國良:《赫魯曉夫與毛澤東的性格沖突與中蘇大論戰(zhàn)》,《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3年第5期。

MAO Ze-dongs View of the Soviet Union form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ZHOU Shu-hui

Abstract: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of MAO Ze-dongs view of the Soviet union are very complicated,We can discuss and analyze MAO Ze-dongs view of the Soviet union from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such as ideology,the interests of a county,the relation between big powers,relations between neighboring countries,inter-party relations,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s,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leaders and so on.

Key words:MAO Ze-dong;view of the soviet union;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責任編校:文 一)

猜你喜歡
毛澤東
抗美援朝,毛澤東立國之戰(zhàn)
1949,毛澤東點將
劉文西筆下的毛澤東
《毛選》第五卷緣何未能在毛澤東生前出版
錄毛澤東詞一首(草書)
毛澤東對葉劍英的深情厚望
吳自立“鬧事”與毛澤東復信
毛澤東的生日宴會都上些什么菜
政治家的身高
電視連續(xù)劇《開國領袖毛澤東》
保靖县| 通河县| 三原县| 崇礼县| 巩义市| 南平市| 孟村| 盐边县| 黄冈市| 福建省| 抚远县| 宣威市| 宝应县| 名山县| 沛县| 茶陵县| 玛纳斯县| 昌平区| 信丰县| 名山县| 井研县| 宕昌县| 吉隆县| 双桥区| 栾川县| 内丘县| 若羌县| 眉山市| 上虞市| 千阳县| 耒阳市| 承德市| 韶山市| 阜城县| 崇左市| 梨树县| 加查县| 大宁县| 齐齐哈尔市| 苗栗县|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