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侃
素質(zhì)教育,老生常談,人皆夸夸其談,然或不得其法或不明其意或違心而不做為,凡此種種,教育者諸生相也。
教育之于人,實為互相謙恭有禮,交談切磋,一起探險鉆研,追求真知灼見,共同成長也。“教”者,左“孝”右“文”,以孝為先,以文相授?!坝闭呱稀霸啤毕隆霸隆?,云為再而,往復,月乃肉字隸體,泛指身體,育之義即為肉身復制。人之復制,以孝為先,以文相授,文而化之,便是教育。
素質(zhì)本是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本真教育的初衷,提升人的素質(zhì)也是社會所賦予學校教育的責任與義務(wù),現(xiàn)在反復提出,無外乎素質(zhì)在教育中出了問題,教育病了,就像廣告中鋪天蓋地的“正宗商品”說明造假的多,是一個道理。
我們的教育哪里出了問題?病得如何?現(xiàn)在提的最多的是“應試教育”,好像“素質(zhì)教育”的提法就是針對“應試教育”,這可真是滑稽。緣何?看一個人的素質(zhì),本來要看受教育的程度,受了教育,素質(zhì)本應提高,何來“素質(zhì)教育”一詞?敢情還有“非素質(zhì)教育”?應試教育提法也不對,會考試、能考試也是人的素質(zhì)之一(好像以前的老校長提出過這個說法,本人贊同)。那應該怎么說,怎么講呢?現(xiàn)今之教育,只能稱之為“育而不教”,施之營養(yǎng),佐以功利以育之,文以灌之而不化,無教無化怎能稱之“教育”二字?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只是在復制地球生命,不是造就社會人。
近日讀《陶行知教育學》(何國華著,廣東教育出版社),大為感動,其推行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和精神,讓我更深層次的了解到近一個世紀前的教育家對教育的解讀:“教育規(guī)范”(類似于大綱)對入學一年級的小學生要求,每天喝五大碗水,每天大便一次,且要定時;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要求,每天整潔一次,每天記日記一次,要認識環(huán)境中最易見到的動植物二十種;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要求,能欣賞名歌名畫和自然風景,會弄一件樂器,會制作科學玩具和動植物標本各十件;對整個小學階段要求,會用十種以上的藥品,要認識社會生活,并擇一種構(gòu)成社會生活之基本的工人生活,如莆田者、瓦匠、木匠等,并詳細觀察、記載,要學會游泳和撐船。試想我們將5、6歲之孩童送入這樣的學校,幾年下來,這個孩子已經(jīng)是一個基本獨立生存的社會人了。
以“教”而言,尊重禮,強調(diào)序。從尊敬父母、尊敬長輩、尊敬老師開始;從不吝嗇“謝謝、對不起、沒關(guān)系”的語言開始;從講衛(wèi)生、講秩序、講文明開始;從尊重勞動,尊重他人,尊重歷史開始;從敬畏法律、敬畏自然、敬畏文化開始。
日本的中小學校都是提供免費午餐的,學校食堂的工人很少,每天的大量勞動都是學生干,每個班在食堂值日一周,每學期從高年級開始,倒著輪流。學生要把餐盤分好并送到來吃飯的每一個學生的面前,每送一個鞠一躬并說一聲“請享用午餐”,牛奶瓶要幫助吃飯學生打開,并隨手把垃圾分類回收,剩余牛奶只有一年級的學生有權(quán)利再次享用,不夠分時采用班級組織“剪子包袱錘”的辦法決定誰多喝一瓶牛奶。這是一個講規(guī)則、講秩序的教育,也是尊禮重序的例子。教化要以學校為主,家庭輔助,從小抓起,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很關(guān)鍵。
以“育”而言,要從尊重生命開始;要從敬畏宇宙開始;從尊重民族、尊重信仰、尊重人格開始;從向往藍天、親近大海、感悟蒼生開始;從仰視白云,俯視綠地,內(nèi)視自我開始。身之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茍言放棄,生命是最崇高的。育人,而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醒人類自身美好的“善根”。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暴風雨的早晨,男士在海灘散步,海灘上到處是昨夜被風浪卷到沙灘的小魚,有幾千條吧,在小水洼中掙扎的游動,他想不消一個中午,就會蒸發(fā)完水分,這些小魚都會死在沙灘上,這時忽然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男孩,正在努力一條一條撿拾小魚,并扔到大海中,男子就問男孩,這么多小魚,你就不過來的。男孩低頭回答:我知道。那你為什么還扔,誰在乎呢?小男孩一邊撿起一條小魚一邊回答:這條小魚在乎!
是啊,這條小魚在乎。我們應該知道一草一木,蟲魚鳥獸皆有生命,“教育應該向人傳遞生命的氣息”(泰戈爾語)。這是靈魂的拯救,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人是有兩面性的,一個是人性,善的;另一個是獸性,惡的。我們的教育要激揚人性,激揚人性中的對生命的尊重,否則,學到再多的知識也是危害。李政道的門生盧剛,因論文獎落選,就開槍打死了四位太空物理學家和獲獎的同學;馬加爵、藥家鑫也是因為瑣事而加害生命,還有好奇害死貓的美女們等等。我們需要反思,學生們對生命對世事的冷淡、冷漠甚至冷酷,我們有責任,在這一點上沒有做好,甚至沒有做為。我們應該時刻提醒我們的孩子,生命來之不易,小草、鮮花、小魚都不能隨意踐踏,尊重生命的存在,敬畏宇宙,讓孩子們知曉這一世得到生命的不可思議,哪怕是最低級的生命。育人,要以家庭為主,學校輔之。
學校的細節(jié)教育,要以學生為本,不以學生為本的細節(jié)是花架子,會增長學生們的逆反,會弄巧成拙。學校的細節(jié)教育要以學生未來為本,因為細節(jié)教育的目的是提升素質(zhì),提升素質(zhì)的目的是讓學生適應社會。學校的細節(jié)教育不在于記錄瞬間,而在于傳承永久,因為文而化之是潤物細無聲,是一個恒態(tài)。學校的細節(jié)教育要放下一切功利化心態(tài),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沉淀,才能積累,才能形成,也才能成為學校文化。
【作者單位:東營市東營區(qū)第三中學小學部 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