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澄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尤其是器樂的演奏。器樂的演奏對于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情感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全面發(fā)展是學校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兒童們以充滿著喜悅的心情,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期盼中逐漸把音樂變成自己吹奏出來的東西,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十分美好的。學生通過器樂演奏,可以更好的掌握音高位置,練習音樂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動手動腦的能力及團結協(xié)作精神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器樂教學作為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兒童進行音樂藝術實踐的一種較好的形式。
一、聽賞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好奇心強,尤其喜好新生事物。怎樣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就要把聽賞體驗放在第一位。在讓學生看一看巴烏的外形后,我就開始吹奏巴烏曲,從學生最熟悉的《閃爍的星星》、《七個小兄弟》開始吹起,然后再吹學生耳熟能詳?shù)碾娨曋黝}曲《大長今》,學生聽完后,興致高昂,都表示十分想學巴烏,希望自己能吹奏出那些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同時我向學生介紹了巴烏的好處,輕便而便宜,在聯(lián)歡會上能即興表演,而且老師也會在課堂上盡心盡力地教他們,比學其他樂器代價低而且效果實用。于是,絕大部分同學表示愿意購買巴烏并希望老師盡快教他們吹奏巴烏。
在巴烏學習過程中,對巴烏也會出現(xiàn)厭煩情緒,為了讓學生繼續(xù)保持興趣,還是要經常聽賞優(yōu)美的曲子,我經常從網(wǎng)上搜索優(yōu)秀的巴烏吹奏視頻讓學生觀看,使學生有興趣并有毅力繼續(xù)練習。
二、氣息練習,為巴烏吹奏打下基礎
氣息的運用控制,力度的分配,是演奏好巴烏運氣的重點,吹奏前應深呼吸,吸入的氣盡可能多一些,吸氣后,氣息下沉,使氣流在有控制的情況下有節(jié)制的均勻向外呼出,氣息要平穩(wěn)。一般的吹奏樂器當演奏到高音都需要一定的力度和強度,音高力度強,相對于低音的演奏要更用力,但巴烏演奏中恰恰相反,越是高音氣流越弱,特別是高音5、 6和低音3的吹奏,只需較緩的氣流即可。我教學生當手指按閉全部音孔時,管中形成的空氣柱最長,發(fā)出的是基音,但演奏時一般不使用。吹低音時,嘴唇、肌肉要放松,氣息應徐緩均勻;吹中音、高音時,兩腮稍微收緊。
三、結合掛圖,掌握音高位置
音高位置在學生的學習中也是一大難題,為了幫助學生早日熟悉音高位置,我提供了較直觀的方法作為學生學習音階的“拐杖”,讓他們切實準確掌握音孔發(fā)音。
四、循序漸進,進行巴烏歌曲吹奏練習
巴烏吹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單純的音階吹奏練習,也會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為了讓學生不斷熟悉巴烏,掌握技巧,我讓學生逐步從基礎練習過渡到吹奏簡單的名曲。
要教給學生吹奏他們喜歡的歌曲,并且在初級階段還不能過難,我選擇的是節(jié)奏簡單明快的《閃爍的小星星》讓學生練吹,然后讓學生吹奏音高位置比較接近的貝多芬的《歡樂頌》,接著是《很久以前》等歌曲。隨著學生對巴烏的不斷熟練,再開始吹奏一些世界名曲,如福斯特的《憶故鄉(xiāng)》、李叔同的《送別》。
五、教師示范,使學生在模仿中進一步提高水平
模仿是學生直接將欣賞感受到的音樂表達出來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巴烏學習中,既有視覺上的模仿,它來自于教師的示范,如演奏姿勢、演奏方法等;又有聽覺上的模仿,它來自于學生聽賞體驗中仔細專注地聆聽,以及教師范奏時由于不同的演奏方法產生的不同音色變化與效果。因此在巴烏學習中要進行模仿演練。例如:在三年級上冊教材《頑皮的小杜鵑》的吹奏學習中,我充分運用了模仿演練。完整聽賞樂曲后,我把這首曲子示范吹奏了一遍,讓學學生感受頓音與連音,觀察教師的跳奏與連奏,并試著吹一吹。在師生的模仿演練過程中,學生似乎聽到了小杜鵑明快歡樂的叫聲。就這樣,學生掌握了吹奏頓音與連音的技能技巧,學會演奏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感受了小杜鵑與小朋友的音樂形象,由此可見,模仿演練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巴烏教學手段。
六、善于傾聽,學會合作
當孩子們合奏一首剛學會的樂曲,往往會各吹各的,音色上也有差異,聽起來顯得雜亂。其實只要引導孩子們逐漸養(yǎng)成用耳朵的習慣,學會傾聽他人的演奏,傾聽自己的演奏,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不同樂器合作,并能夠在過程中調整自己的演奏,形成“音樂的耳朵”。
創(chuàng)設機會,在平時的教學中,最好要堅持每節(jié)課帶巴烏上課,在一些比較簡單、而巴烏又可以吹奏的調內和音區(qū)內,反復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自己練習,這樣不僅使學生學會了歌曲的演唱,也學會了用巴烏來演奏,回家之后還可以利用業(yè)余它進行歌曲的復習,也可幾個同學組織在一起,成為班會上的表演節(jié)目,可謂一舉幾得。在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要求提高演奏技巧,特別是對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布置他們練習一些稍有難度的樂曲,并不定期地請他們在課堂上,或晚會上表演,起示范帶頭作用。對于吹奏得好的同學,進行口頭表揚和物質獎勵,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作者單位:昆山市高科園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