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麗,張小雪
安徽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蚌埠,233030
關于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問題,學術界一直在不斷探究。自20世紀90年代,國內外不少學者致力于人力資本產出貢獻的問題研究,由于研究目的和計算方法不同,其結論也有所差異:Maria研究表明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正向關系[1],Filmer認為人力資本積累對經濟增長影響并不明顯[2],而趙立斌則認為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頗為復雜,不同層次的人力資本的產出貢獻存在差異[3]。造成研究結論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資本指標的選取和樣本選取的不同,尤其是人力資本度量的差異。
國內外學者常用的人力資本測度方法主要有三種:Yan Wang等運用的教育年限法[4]、Fraumen運用的收入法[5]、周天勇運用的成本法[6]。無論從收益還是投入視角,或是僅以教育年限度量,以上方法僅從某一角度來測度人力資本,并不能綜合考量人力資本的水平。本文基于人力資本投入與產出的角度,運用多指標綜合法,建立一個更加全面反映我國省際人力資本水平的人力資本評價指標體系,以最新統計數據全面研究我國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國際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對人力資本的定義是:人力資本是個人擁有的能夠創(chuàng)造個人、社會和經濟福祉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7]。因此,本文在人力資本投入與產出指標選取時均從人力資本的定義出發(fā),建立更能貼近人力資本定義的評價指標體系。
人力資本的投入主體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政府投入與非政府投入。政府在對人力資本的投入中主要從科技、教育、文化、衛(wèi)生四個方面進行財政投資,本文采用“政府科教文衛(wèi)財政支出”這一指標度量政府投入。非政府投入主要包括企業(yè)投入、家庭(個人)投入、非營利組織投入。本文采用“培訓與研發(fā)投入”兩個指標度量企業(yè)人力資本投入,以“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來度量家庭投入,以“機構培訓與教育投入”來度量非營利組織投入。
在對人力資本產出指標選取時,本文依據OECD對人力資本定義中對勞動力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分別從勞動力的知識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體能能力四個方面來度量人力資本產出水平。其中,以“平均受教育年限”度量知識能力,以“每萬人擁有專業(yè)技術人員數”度量技能操作能力,以“國內三種專利授權數量”和“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我國科技論文數量”來度量創(chuàng)新能力,以“平均預期壽命”來度量體能能力。進而建立包含2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9個三級指標的人力資本投入產出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人力資本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1.2.1 人力資本指標數據處理
由于數據的可得性,對企業(yè)投入指標“培訓與研發(fā)投入”數據估算時,選擇我國33個工業(yè)部門66家上市公司(每一個工業(yè)部門選取兩家代表性上市公司)2013年度財務報告中“職工教育經費”和“研發(fā)支出”投入總和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出企業(yè)“培訓與研發(fā)投入”占營業(yè)收入的平均比重為1.63%。然后,以中國30個省市“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主營業(yè)務收入”乘以1.63%作為30省市企業(yè)“培訓與研發(fā)投入”指標數據。為消除價格的影響,在對各年數據處理時均采用GDP指數進行平減。
“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標數據統計時,本文通過統計1990-2013年我國30個省市人口教育程度分別為小學(教育年限為6年)、中學(教育年限為9年)、高中(教育年限為12年)、大學(教育年限為16年)的人口數量數據,然后依據以下公式(5)計算出各省市平均受教育年限T:其中,edutj,i表示j省第i種教育層次的教育年限(t=6,9,12,16),Pj,i表示j省第i種教育層次的人口數表示j省所有教育層次的總人口數。
“平均預期壽命”這一指標,統計年鑒中僅有1990、2000、2010年三年抽樣統計數據,本文采取各省市年均增長率進行推算的方法計算出剩余年份的平均預期壽命。
“機構培訓與教育投入”暫無法獲得,其他各指標的最終統計分析數據均取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新中國統計年鑒60年》中經網統計數據庫我國30個省(除港澳臺、重慶地區(qū))1990-2013年對應指標的數據。
1.2.2 人力資本指數構建
運用SPSS13.0對以上指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發(fā)現,KMO統計量為0.760,Bartlett球度檢驗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可見,已選取變量可以作探索性因子分析(表2)。此外,通過作碎石圖和凱澤法判定,結果發(fā)現存在3個公共因子,其對所有變量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1.416%(表3)。并利用方差極大法得出人力資本各指標變量因子載荷矩陣及其方差解釋程度(表4)。
表2 KMO檢驗和Bartlett球度檢驗
表3 總方差解釋
表4 人力資本各指標因子載荷矩陣和方差解釋程度
表4表明,除“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專業(yè)技術人員”“國內專利授權量”“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我國科技論文數量”外,所有變量的方差解釋程度均超過了80%,此外,由表3發(fā)現本文所提取的三個因子基本解釋了各省市的人力資本積累。
通過對各省人力資本的度量得到我國30個省市1900-2013年人力資本得分,本文僅列舉各省市部分年份的人力資本水平(見表5)。
表5 全國30省市人力資本水平得分
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數設定生產函數為:
其中,Yit、Kit、Hit分別為第i省市在t時期的產出水平、物質資本水平、人力資本水平,Ai為i省市的技術投入,εit為隨機誤差項,α、β分別表示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對總產出的彈性系數。對各變量均做對數處理以消除各變量存在異方差現象,模型變形為:
(1)國內生產總值Y。以30個省市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中國各地區(qū)生產總產出水平,并根據GDP指數換算為1990年不變價格。
(2)物質資本存量K。采用永續(xù)盤存法測度我國物質資本存量,基本公式為:
其中,Kit為i省第t年的資本存量,Ki,t-1為i省第t-1年的資本存量,δ為資本折舊率(本文取5%),Iit為i省第t年的新增資本投資量。本文以靖學青對1990年中國各省市的物資資本存量的估算結果作為基期數據[8],運用永續(xù)盤存法,統計《中國統計年鑒》1990-2013年中國30個省市新增固定資產數據,并根據生產總值指數計算為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得出中國30個省市24年的物資資本存量數據。
(3)人力資本積累H。在對各省市人力資本存量(H)的處理中,本文選取已估算的人力資本指數作為實證中各省市人力資本水平的數據。由于已得出的人力資本得分有負值的出現,這不利于實證分析,本文在不改變數據結構的前提下,將數據處理為0-10的數據,公式如下:
其中,fit為i省第t年的人力資本得分,fmax為所有樣本人力資本得分最大值,fmin為所有樣本人力資本得分最小值。
運用stata12.0對各變量作取對數處理(對數變換后的總產出,物質資本存量和人力資本存量分別用lny、lnk、lnh表示),并分別建立了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具體參數見表6。隨后,通過作豪斯曼檢驗,數據顯示,卡方統計量值為335.46,接受原假設的概率為0,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因此應當使用固定效應模型:
表6 面板數據固定效應模型回歸結果及比較
從估計參數可以看出,物質資本存量、人力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表現出對產出增長有積極影響,技術進步、物質資本投入和人力資本綜合得分每增長1個單位分別能夠拉動產出增長3.323、0.118和0.405個單位。顯然,人力資本積累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比物質資本對經濟的拉動力要大得多;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為突出,其結果遠遠超過了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積累對產出的綜合影響。
從人力資本投入產出角度構建了人力資本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法測度了中國30個省市1990-2013年各年度人力資本,并運用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人力資本積累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關系。結論如下:(1)人力資本積累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正向關系。人力資本每增長1%,GDP將增長0.405%。(2)人力資本的產出貢獻率(0.405)顯著大于物質資本積累的影響(0.118)。可見,近24年來,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越來越大。(3)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技術進步的產出貢獻率已超過了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積累對經濟增長的綜合影響。
從中國省際人力資本積累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中可以發(fā)現,不斷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和技術水平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xù)高速增長的有效路徑。為了更好地發(fā)揮人力資本的產出貢獻,給出以下建議:(1)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加大學校教育改革力度,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注重職業(yè)教育,加大職業(yè)教育投入,培養(yǎng)技能突出的優(yōu)秀員工。(2)注重企業(yè)職工培訓,加大研發(fā)投入,在“干中學”中培養(yǎng)人才。(3)制定人才吸引戰(zhàn)略,防止人才流失,并吸引國外優(yōu)質人才向國內流動。(4)建立產學研互動機制,切實將高級人力資本轉化為生產力。
[1]Maria Jesus Freire Seten.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Investigaciones Economicas,Fundacion SEPI,2001,25(3):585-602
[2]Filmer D,Pritchett L.The effect of household wealth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Evidence from 35countries[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1999,25(1):85-120
[3]趙立斌.FDI異質型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基于新加坡的數據分析[J].經濟經緯,2013(2):67-71
[4]Yan Wang,Yu dong Yao.Sources of China economic growth 1952-1999:incorporating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3,14(1):32-52
[5]Barbara Freaman.Human Capital Accounts:Choice of Rates and Construction of Volume Indices[J].Nation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1,3(9):1-19
[6]周天勇.勞動與經濟增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4-98
[7]OECD.The Well-being of Nations:The Role of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R].Paris,2001
[8]靖學青.中國省際物質資本存量估計:1952~2010[J].廣東社會科學,2013(2):46-55
[9]胡永遠.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一個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3(3):54-60
[10]舒爾茨.人力資本投資: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蔣武,張衡,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12-115
[11]吳華明.基于盧卡斯模型的人力資本貢獻率測算[J].管理世界,2012(6):175-176
[12]李海崢,賈娜,張曉蓓.中國人力資本的區(qū)域分布及發(fā)展動態(tài)[J].經濟研究,2013(7):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