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雨
有一次,我把蘋果和幾片面包放進了儲物柜,等我假期回來之后發(fā)現蘋果和面包都發(fā)了霉。仔細一看,原來面包已經過了保質期,很容易就發(fā)霉了。可蘋果是新鮮的,應該不會這么快發(fā)霉,難道是面包把霉菌傳染給了蘋果?帶著疑問,我決定做個實驗一探究竟,同時我還邀請研究生物學的姨父當我的技術指導。
首先,我準備在三片面包上培養(yǎng)霉菌。黑麥面包是我的首選,因為這類面包比較容易滋生霉菌。接著,我用滴管在每片面包上滴15滴水,再裝進食品塑料袋密封起來。
一天過去了,面包片并有沒有明顯變化,第二天還是一樣??墒堑搅说谒奶?,面包片上開始出現一些黑斑點,第六天和第七天再去看面包片的時候,上面就已經長出很多霉菌了。
當那三片面包長出霉菌后,我去面包店重新買了一袋面包,并從中挑選了兩片新鮮的,在它們身上各滴了15滴水。我將其中一片面包放在食品塑料袋中密封作為參照物,命名為一號。接著我拿出一片長滿霉菌的面包在另一片新鮮的面包上方搖晃一會兒之后,將這片新鮮面包放進塑料袋中密封好,命名為二號。
我分別對橙子和香蕉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這些實驗品被放置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我每天都會去觀察它們的變化。
前兩天,這些食物根本就沒有任何動靜。到了第三天,我發(fā)現二號組塑料袋中的面包片和橙子瓣上面出現了少量黑色斑點。到了第四天,二號組塑料袋里的香蕉也有了動靜,而這個組的面包片已經長出了霉菌,用肉眼都能看到一根根的霉菌立在那里。于是我拿來放大鏡進行觀察,天哪!面包上的霉菌簡直像一片郁郁蔥蔥的叢林。橙子的情況比面包片稍微好點。到了第六天,沒有“感染”霉菌孢子的一號組塑料袋中的食物也開始長霉斑了。第七天,所有二號組塑料袋中的食物都發(fā)霉了,而沒有“感染”霉菌孢子的一號組塑料袋中的食物卻還只長了霉斑!
通過實驗我發(fā)現二號組塑料袋中被霉菌孢子“傳染”過的食物,它們身上霉菌的生長速度比一號組塑料袋中新鮮的食物身上的霉菌生長速度要快得多,霉菌的數量也增長得多一些。而且我還發(fā)現不是所有的霉菌都長得很好,它們相互之間的增長速度也不一樣。
最后我從姨父那兒知道了原因,28~30攝氏度、pH為中性左右的潮濕環(huán)境最適合霉菌成長,它們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能生長傳播。影響霉菌生長繁殖及產毒的因素有很多,如食品的水分、溫度、通風條件等,而且霉菌的孢子還會滿天飛,它們的存在非常普遍,也有很多人對它過敏,嚴重的甚至會引起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后來,我又上網查找了關于霉菌的資料,原來霉菌還有很多不同種類。不同種類的霉菌其生長繁殖的速度和產毒的能力是有差異的。霉菌中毒性最強的有黃曲霉毒素、黃綠青霉素、紅色青霉素及青霉素。目前已知有五種毒素可以引起動物致癌,它們分別是典曲霉毒素、黃天精、環(huán)氯素、雜色曲霉素和展青霉素。
小小觀察員的話
這次實驗讓我對霉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知道了霉菌孢子是如何進行傳播的,還知道了許多有關霉菌種類的信息。這次的實驗真是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