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0分)
永恒的托爾斯泰
①曾經(jīng)讓我激動的小說可真不少,其中當然有托爾斯泰的《復活》和《安娜·卡列妮娜》。而后來,我怎么就那么強烈地喜歡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豐腴的蘊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數(shù)他最有魅力。還有總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納,還有魯爾弗,還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圖書館里吸了一輩子灰塵的博爾赫斯……托爾斯泰怎么竟顯得模糊了?曾經(jīng)“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來卻“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現(xiàn)在又終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細想想,大師是誰,海明威還是??思{?川端還是谷崎潤一郎?心里忽然明白過來,真正的大師應該是托爾斯泰,那個長著大胡子身穿布衣經(jīng)常和農(nóng)民一起耙草的偉大的托爾斯泰。
②現(xiàn)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馬爾克斯,怎么著都覺得散碎了點,思想讓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賞的往往只是語言、細節(jié)和敘述手法?,F(xiàn)代文學展示著現(xiàn)代的人生?如果說文學僅僅是對人生或社會的展示,那怎么能讓人心悅誠服?畢竟,文學不只是展示。僅此一點,海明威怎么能和托爾斯泰比?有人說,托爾斯泰是一面“鏡子”,托爾斯泰怎么能僅僅被說成是一面“鏡子”?
③是什么讓我們覺得托爾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筆下的人物總是彌漫著濃濃的懺悔之情,不是白種人或是黑種人或是黃種人的懺悔,而是人類的懺悔?為什么他的小說能讓人聽到深深的嘆息,感覺到對人類靈魂的無情鞭撻?難道這一切不是基于對人的深深的愛?塔吉雅娜·托爾斯泰這樣回憶她的父親:“有一次在雅斯納亞·波良納那里,父親忽然心血來潮,要大家說出人生的三個愿望。父親想出了兩個——愛一切人,被一切人愛。”現(xiàn)代派作家少的是愛,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學畢竟不是技巧的展示會、語言的雜耍或敘事的雜技。
④讀托爾斯泰,常常讓人想到宗教。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誕,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凈化人類的靈魂。這話太古老了,但托爾斯泰最動人之處正在于此。閱讀托爾斯泰,你會覺得自己的靈魂是那么不干凈,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凈化,像是跳進清流洗了一次澡。據(jù)說田園牧歌是虛幻的,但難道許多現(xiàn)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異化和頹唐能成為人類的精神營養(yǎng)?
⑤我們有時會覺得托爾斯泰太像一位“教主”,然而他的勸諭總是通過“真正的小說”來實現(xiàn)的。小說就是小說,小說不是哲學,小說是入俗而不是說教。和托爾斯泰比較一下,薩特的小說是不是太“非小說化”了?托翁總是不動聲色地通過人物達到他的目的。真理從來都是淺近的,就像太陽,懸在你的頭上,就那么一個圓,帶給你光和熱。讀《復活》或《安娜·卡列妮娜》,你感覺到的是手法?語言?結(jié)構(gòu)?全不是。這一切那么完美地綜合著,任何一面都不特別突出,一切均水乳交融,以求突出人物來傳達作家所要傳達的“教諭”。這才是大師,自然、大方、有力。在托翁面前,現(xiàn)代許多“實驗性小說”是不是太喜歡花樣百出,因而太有些小氣?
⑥文學上“尋根”的說法往往顯得可笑。我們的許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樹,站在大地上卻喋喋不休:“我們的根在哪里?”而暮年的托爾斯泰還是對來訪的朋友說起他正在寫一本書:“我的余生不長了,然而生存一刻就要工作一刻,我正在寫有關政府和人民關系的書?!鄙⒉降臅r候,托翁常常會突然停下來,“一位老農(nóng),剛磨完了一把鐮刀。托爾斯泰伯爵和他說了幾句話,丟下手杖,一下子奪過鐮刀,麻利地割著草以試一試刀刃”?!拔覀冇鲆妰晌幌憧痛虬绲睦项^,背著旅行袋,拄著拐杖,腳上纏著布片,快步走過。托爾斯泰叫住他們,說了一會兒話,又從懷里掏出錢包,給了他們一些錢”。真不知道托爾斯泰和兩個老頭說了些什么,想必不是“今天天氣哈哈哈”。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遠離人民。
⑦閱讀托爾斯泰的小說、日記和關于他的回憶錄,一次次地讓人感動。我想,面對托爾斯泰的著作你就會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師,知道托爾斯泰與某些“大師級”作家分量的不同。
1.請根據(jù)第①段文字,簡要說明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認識變化過程。(4分)
答:
2.結(jié)合文章,簡要賞析文中畫線的兩句話的表達效果。(6分)
①真理從來都是淺近的,就像太陽,懸在你的頭上,就那么一個圓,帶給你光和熱。
②我們的許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樹,站在大地上卻喋喋不休:“我們的根在哪里?”
答:
3.作者為什么說“真正的大師應該是托爾斯泰”?試結(jié)合全文作簡要回答。(4分)
答:
4.本文寫托爾斯泰,為什么要寫到那么多“現(xiàn)代作家”?請結(jié)合原文作簡要分析。(6分)
答:
參考答案
1.①曾經(jīng)覺得托爾斯泰的小說讓“我”激動;②后來感到海明威等作家比托爾斯泰更有魅力;③再后來終于明白(或“肯定”)了托爾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師。
2.①運用比喻修辭,形象地說明真理是淺近的,突出了托爾斯泰作品“教諭”的自然、大方、有力。(意思對即可。也可答成“突出托爾斯泰的勸諭總是通過‘真正的小說來實現(xiàn)的,因而顯得自然、大方、有力”等。)②運用比喻、比擬手法,生動地諷刺了許多作家生活在人民中間卻不扎根于社會生活與人民大眾的可笑,反襯(或“在對比中突出”)托爾斯泰一生“不遠離人民”的可貴品質(zhì)。(意思對即可。)
3.①托爾斯泰的作品基于對人的深深的愛;②托爾斯泰的作品能凈化人類的靈魂;③托爾斯泰的作品總是以突出人物來傳達主題思想;④托爾斯泰始終不遠離人民。(每點1分。)
4.答題要點:①開篇寫到對其他作家的喜愛,表明認識真正的大師需要一個過程,在映襯中凸顯托爾斯泰的地位與價值(或“強化對托爾斯泰的喜愛是真喜愛)。②文中寫到許多現(xiàn)代作家,與托爾斯泰形成鮮明的對比,更能體現(xiàn)托爾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師。(每個要點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