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蟹都是中華民族的盤中珍饈。文人墨客在詩詞中談及吃蟹,往往寫作“持螯”、“持蟹”,并伴以金秋賞菊、品嘗美酒的雅事。唐宋元明清歷代,均留下了許多談蟹的名篇。到了民國時期,新時代的文人們?nèi)匀谎永m(xù)了舊時代嗜蟹的傳統(tǒng)。以下就說說幾個民國名流吃蟹的舊事。
張大千:吃螃蟹吃出個紅顏知己
張大千出生于四川內(nèi)江,在上??ǖ侣罚ń袷T一路)、近新閘路口的民宅內(nèi),卻有一處號稱“海上大風(fēng)堂”的畫室。這幢民宅就是李秋君的父親李薇莊府第,“大風(fēng)堂”就設(shè)在李秋君的畫閣“甌香館”內(nèi)。
來自寧波小港的李家是當(dāng)年滬上有名的富商望族,李薇莊與辛亥革命后首任上海都督的陳其美是好朋友,曾出任上海民政長,與張大千亦為世交,故張來上海多住李家,進而結(jié)識了李府三小姐李秋君。
據(jù)張大千生前回憶,這位三小姐“是滬上才女,家學(xué)淵源,詩詞書畫皆能。且與我常談畫論書,而對我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
如何“無微不至”呢?話頭要從吃螃蟹說起。張的貪吃是出了名的,有次在李府他一餐就吃了15只大閘蟹,然后又上街猛吃兩杯四球冰淇淋,結(jié)果到了晚上上吐下瀉起來。
深夜李秋君前來探視,見狀忙請來醫(yī)生急診,醫(yī)生一邊為張大千治療,一邊安慰李秋君道:“太太,不要緊的,小毛病,您請放心!”
此時張大千躺在床上不便解釋,心想都是自己不好,讓秋君吃了啞巴虧,人家可是沒出閣的小姐!
當(dāng)他病好后向李秋君道歉時,李秋君坦然一笑道:“醫(yī)生誤會了也難怪,不是太太,誰在床邊侍候你?”
張大千一生一妻三妾,紅顏知己無數(shù)。但只有李秋君,他給予了代收門徒的特權(quán)。
張大千自言:“向大風(fēng)堂拜門的弟子,李秋君可以代我決定收不收。如我不在上海,秋君可以代表我接帖,受門生的叩頭大禮。拜了她,就算數(shù)!”
此時的李秋君儼然以“張師娘”自居。吃螃蟹吃出個紅顏知己,雖然滑稽,遠沒有“三跪紅顏知己”來得蕩氣回腸,但也算是一段佳話。
豐子愷:吃蟹做蝴蝶
有不少人以為豐子愷是吃素的,理由是他畫過六冊《護生畫集》,提倡愛護動物,不殺生。
豐子愷女兒豐一吟撰文說,“父親確實吃過一時期的素,但后來就開葷了。他對葷菜有所選擇,只吃魚蝦蟹蛋之類,不吃豬牛羊肉?!彼f到父親吃蟹,更是有趣——
父親裝了假牙以后,蟹鉗咬不動了。在家里還可以用榔頭敲敲,到外面去吃蟹就不行了。
在杭州時,有一次他到王寶和酒店去吃蟹酒,我陪在一旁。他要我替他咬蟹鉗。我實在有點害怕,但父命難違,只得勉強屏住氣替他咬了。
以后我曾幾次問父親,他為什么那么喜歡吃蟹?煮蟹的時候不是很殘忍的嗎?父親點點頭,說:“口腹之欲,無可奈何??!”
接著又補說一句:“單憑這一點,我就和弘一大師有天壤之別了。所以他能爬上三樓,而我只能待在二樓向三樓望望?!?/p>
他在《憶兒時》一文中詳細描述祖父吃蟹的情況,最后說:“這回憶一面使我永遠神往,一面又使我永遠懺悔?!碑?dāng)時他正茹素,后來開了葷,就恢復(fù)了“永遠神往”的吃蟹這件事??梢姟翱诟怪边€是很難克制的。
父親吃蟹的本領(lǐng)是跟祖父學(xué)的。他和祖父一樣吃得很干凈,蟹殼里絕不留一點蟹肉。
我看了覺得驚奇。這時他便得意地說:“既然殺了這只蟹,就要吃得干凈,才對得起它!”他反復(fù)地說這句話,好像是為他的吃蟹作辯護,或者是對內(nèi)疚的補償。
父親每次吃蟹,總是把蟹鉗頭上毛茸茸的兩個東西合起來做成一只蝴蝶。吃幾只蟹就做幾只蝴蝶。所以一到金秋季節(jié),我家墻上總是貼滿蝴蝶。
周作人:腌蟹自有風(fēng)味
如果說梁實秋談的是美食家的飲食之道,那么周作人便是學(xué)問家在談吃。
在他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談?wù)撆c回憶中,其實也講究食物的質(zhì),注重吃的品位,處處透出一種氣定神閑的人生況味。
他說:“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p>
周作人在《吃蟹》一文中這樣說,正陽樓大蟹,“只有官紳巨賈才吃得起,教書匠只能集資聚餐,偶爾去一次而已?!?/p>
“蟹別無什么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蘸姜醋吃而已?!钡故钦`打誤撞,破解了吃蟹的妙法了。
周作人在《吃蟹》里也談到腌蟹:“腌蟹到時候滿街滿店,有俯拾即是之慨,說是某一季的民眾副食物也不為過?!?/p>
“好的其味不亞于醉蟹,只是沒有酒氣。俗語云,九月團臍十月尖,這說明那時是團臍蟹的黃或尖臍蟹的膏最好吃,實際上也是這頂好吃,別的肉在其次,腌蟹的這兩部分也是美味,而且據(jù)我看還可以說超過鮮蟹,這可以下飯,但過酒更好?!?/p>
“腌蟹缺點是那相貌不好,儼然是一只死蟹,就是拆作一胛一胛的,也還是那灰青的顏色?!?/p>
黃侃:持螯、賞菊、飲酒
民國學(xué)人中有三個著名的“瘋子”,一個是被黃興稱之為“章瘋子”的章太炎,性格落拓不羈,一個是劉師培,他提倡衣履不要整潔、不要洗臉、也不要理發(fā),還有一個就是被稱作“黃瘋子”的黃侃。這三人都是國學(xué)大師,而且黃還是章的學(xué)生,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學(xué)問大、脾氣怪。其中黃侃的脾氣之大,性格之怪更是學(xué)界聞名。
黃侃是大文人,也是個有名的美食家。其日記中曾記載他品嘗鰣魚、鰒魚、巨鯽、魚鰭、腌鳧、熊掌等美味佳肴,讀之令人垂涎欲滴。不過,黃侃一生最愛的享受,還是“持螯、賞菊、飲酒”。卞孝萱先生回憶黃侃的風(fēng)韻時曾說道: “群賢雅集,聯(lián)句作詩,(黃侃)一手持酒,一手持螯,談笑風(fēng)生。”
每當(dāng)金秋時節(jié),有黃酒,有黃花,有肥蟹,還有風(fēng)韻自成的女子,均是黃侃所好。口中珍味、眼前美景、心頭酣趣,三位一體,也難怪黃侃在饌飽酒醉之余,借晉代“畢卓持螯”的典故,夢囈般地吟道:“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便足了一生!”
黃侃平日即愛喝酒,早晨要喝四兩酒才出來上課,吐血癥從來沒有斷過根。到了大閘蟹上市的季節(jié),飲酒更多。有一次,他買南京航空彩票竟然中了大獎,欣喜之際帶全家進餐廳吃螃蟹飲美酒,結(jié)果回家就病重。1935年10月5日,黃侃與友人登北極閣、雞鳴寺,照例持螯、賞菊、飲酒,一時興起,飲酒過量,回到家中吐血半盂,最終引發(fā)胃血管破裂,以身殉酒,有人甚至說:“螃蟹吃死了黃季剛。”此話雖較為偏頗,但也提醒世人美味雖好,卻不可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