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巧
人有生必有死。漢朝皇帝承襲秦制,在位的時候就著手建造陵墓。
漢朝早期,每個皇帝所安葬的陵墓旁邊都要新建一個城市,設(shè)置令、丞、尉一整套建制,負責(zé)陵墓的官員來守護、管理。譬如漢高祖劉邦的“長陵”,在長安北面40公里外,本來那里是一片荒地,因為劉邦要安葬在那里,就成為一個縣,歸京師直轄。
秦始皇驪山陵墓的奢侈是古今聞名的,而漢武帝的陵墓規(guī)模也不小,不僅隨葬有無數(shù)的金錢、財物和精雕細琢的鳥獸、魚鱉等一百九十多件價值連城的雕件,還把在世時使喚的數(shù)千名宮女都安置在他的陵園里繼續(xù)“伺候”。
漢成帝在位時,起初建造的是“初陵”,負責(zé)皇家造陵的工匠忙乎了幾年。公元前20年,成帝又看上“霸陵”南面的一塊地,就把“初陵”工程停了,開始在“霸陵”以南重新建造他的陵墓,名之為“昌陵”。這個陵墓花去了一百多億錢,卻連寢宮的寢殿和警衛(wèi)殿門都還沒有造成,“天下虛耗,百姓疲勞”——真是皇帝“死不起”??!大臣紛紛上書勸止,漢成帝只好作罷,后來駕崩葬在了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延陵”,也就是原來的“初陵”。那一時心血來潮興建的“昌陵”成了爛尾工程,百余億錢財以及數(shù)萬民夫五年的血汗付諸東流。
到了東漢,國力與財力都難以與西漢相比,加上光武帝劉秀親歷西漢亂世,相對來說,是個儉約樸素、知民疾苦的皇帝。劉秀在世時還告誡皇子和大臣們:遠古時代的帝王墓葬,都是用一些泥瓦器、陶土俑、木制車駕和茅草搭建的馬匹來隨葬的,值得后世帝王好好學(xué)習(xí)。光武帝去世后,儉樸薄葬,他的兒子孝明帝、孫子孝章帝也都是薄葬。
實際上,建造規(guī)模越是宏大,隨葬財貨越是珍貴的皇陵,被盜的可能性就越大。漢武帝的侄孫廣川王就是個公開的挖墓大盜,他不像如今的小盜墓賊們鬼鬼祟祟地用個洛陽鏟去搗鼓,那家伙膽大包天,他帶領(lǐng)著大批兵丁在自己的屬國里,一個接一個地挖那些名氣大的君王的陵墓。他不僅把墓里的珍貴寶物據(jù)為己有,還挖出墓主尸體、骨架拋露野外。具有喜劇色彩的是,碰到那些墓葬簡陋,又沒有什么隨葬品的墓穴,他反而是秋毫無犯,真可謂“盜亦有道”。
據(jù)說,西漢末年天下大亂,赤眉軍打進京師長安后,也是到處挖財寶,一聽說哪個陵墓里有金銀財寶,就蜂擁而至,把京師附近有名陵墓里的財寶掘了個一干二凈,唯獨漢文帝的“霸陵”沒有遭到挖掘,因為 “霸陵”里沒有什么金銀財寶,所以懶得動手。
正所謂“使其中有可欲,雖錮南山猶有隙”,陵墓奢華,隨葬品富厚,即使墓葬再嚴實堅固,也會被人覬覦,遺禍于后。所以,即便按照傳統(tǒng)觀念亡者應(yīng)“入土為安”的說法,奢華墓葬也不是件可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