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園林
很多人參觀博物館時,都對那些活化石很感興趣,這些化石保存幾千萬年而不朽,真是讓人佩服。站在這些化石前,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讓自己死后也變成化石,供后人觀瞻呢?
如果你有這個想法,恭喜你,這并不是幻想,而是可以通過努力實現的夢想。
當然,想變成化石,我們就必須得先了解一下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化石有許多種類,有實體化石、骨化石、海貝殼化石等,如果一種動物死后尸體保存完好,那么一萬年后,它就有可能變成化石。而如果想讓尸體保存一萬年,就必須先讓尸體被掩埋,比如火山噴發(fā),大量的火山灰會將附近的活體掩埋;或死在洪水流附近,尸體會隨著其他物質快速沉淀,也有利于變成化石。
大部分化石的形成源自富含礦物質的水與腐爛尸體之間發(fā)生的相互反應:二氧化硅和方解石等礦物質被留在了身體里,隨著時間的流逝,尸體在壓力的作用下變成了實體。
看上去似乎很簡單。
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很多注意事項。事實證明,只有堅硬的身體部位才能保存更長的時間,從而完成石化的漫長過程。科學家透露,在有關化石的記錄中,哺乳動物占大多數,因為哺乳動物有牙齒,而牙齒非常堅硬,便于保存。在已經發(fā)現的化石中,很多都是關于牙齒的。就算尸體腐爛,至少,牙齒可以保存下來,成為后人觀摩的活化石。
除了牙齒,哺乳動物的骨頭也比較堅硬,不像小鳥那般脆弱,因此,也非常利于保存。
這兩大優(yōu)點,足以說明,哺乳動物是成為活化石的首選,人類也在其列。而相較于其他動物來說,人類還有一個后天的優(yōu)勢,那就是人類死后,尸體會被掩埋,還會被裝進棺材里,這非常有利于早期尸體的保存。動物一般就沒有這個待遇,它們死后,尸體暴露在空氣中,或是被別的動物吃掉,從源頭上已經扼制了它們變成化石的機率。
就算有那么多的優(yōu)勢,也不能保證你就一定會變成化石,因為埋藏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它決定了你到底有沒有機會變成化石。
如果被埋在斷層線附近,那基本上你已經失去了變成化石的可能,因為地震會損壞尸體,就算尸體僥幸保存完好,并形成了化石,地震也會把這些化石深深地埋起來,讓這些化石沒有機會重見天日。
那么,最理想的埋藏地點是哪里呢?
科學家表示,目前最理想的地方是北美太平洋,那里地質結構穩(wěn)定,排水良好,附近還有火山灰噴灑,非常有利于化石的形成。
綜上所述,如果你想在死后變成化石,在千百萬年以后“走進”教科書或博物館,供后人研究觀賞,你需要做的是:保持牙齒齊整,保持骨骼健壯,完好無損地死去,并被埋藏在北美太平洋的某個地方。
如果以上幾點你都有幸做到了,那么,你就會有億萬分之一的機會實現變成化石的夢想。
我只能默默地說一聲: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