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遙
我媽每天早上都去早市逛,買過號稱廠家直銷的床單、印著韓文的牙刷和口杯、貌似無印良品的家居服,盡管這些東西用我爸的話說“都是垃圾”。
我家的購物模式基本上是:我媽負責淘寶,我爸負責差評,接下來,我媽負責抱怨我爸,我爸負責消費我媽買的“垃圾”。
在女人眼里,購物還有很多附加樂趣:逛累了找個地方吃小吃、喝咖啡,還有說不出口的諸多隱形好處,如逃避家務勞動、躲開婆媳紛爭,小孩的哭鬧暫時眼不見心不煩……這不僅是購物,還是自己小小的放縱??墒?,對男人來說,這哪兒是桃花源,簡直就是逼郭靖上桃花島。
話也不能說得太絕對,愛好購物的男人也并非沒有。比如同事小萌的新男友,這個暖男說起購物,就跟別的男人說到去看球、喝酒一樣,為了件廚具,他能不辭辛苦地跑遍整座城市。
可是小萌總覺得哪里不對勁。不是嗎?在傳統(tǒng)的消費模式里,男人理應既沒有眼光,品位過時,也不會貨比三家,才叫有男子氣概。關鍵是,這個領域長期被女人占領,她們心底并不希望男人介入。女人抱怨老公不逛街,就像廚師抱怨食客們嘴刁一樣,其實是在炫耀自己的廚藝。女人說不出口的真正原因是,購物其實是婚后權力再分配的一種隱形方式,男人承認自己不擅長消費,女人則在半推半就中實現(xiàn)家中權力的高度集中。
(秦 宇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15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