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
這不是生活的真相
很小的時候,我個子矮,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特別聽老師的話。那個時候,愛讀書的學生是不招小朋友們待見的。長大一點了才明白,要想扎進人堆里就得同流合污,于是裝出一副壞孩子的樣子,和大家瘋玩,跟老師吵架,深夜和小伙伴們一起去偷鄰居家地里的甘蔗,一邊偷東西,還一邊罵人,沒有告訴任何人其實自己已經(jīng)被嚇得尿了褲子。
擰巴的人生應(yīng)該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再大一點,初二那年,我突然就比班里所有的女生都高了,甚至比同桌的男生都高,又瘦,站在哪兒都能一眼被認出來。那個時候,我見著比自己矮的男生總是很不好意思,在跟人說話時都是一副抱歉的樣子,身子低下來,頭埋著。
總怕跟人不一樣,總想在一個群體里得到認同,湮沒在人群里才會有安全感,從來沒有堅定過這一輩子要成為怎樣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長大后,我有了很多朋友,會處事、待人熱情、寬容、善良、周到——這些差不多是別人對我的全部評價,好像也是我樂于接受的評價。但我究竟要去哪里?不知道。
讀書、打工、做導游、當演員、考研、上講臺、進電視臺、做記者、做編導、做主持人、做制片人……這些經(jīng)歷構(gòu)成了我之后的生活軌跡。做導游的時候,我還是學生;進電視臺的時候,我是老師;在講臺上的時候,我也是個主持人。我力所能及地做很多事,我足夠聰明和努力,命運總是給我安排過多的選擇,我總是按照大家給我的評價和定義去選擇、去活著。但我仍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所有的選擇都基于別人定義我的樣子,或者我想象中的別人所希望我成為的樣子,我把真實的自我深深地掩埋。
很長一段時間,我對自己努力經(jīng)營出來的樣子感到滿意,但內(nèi)心很清楚,這不是生活的真相。
你是誰,就會遇見誰
我只有躲在自己的本性里時才覺得最舒服。常常累得不行了,回到家還是舍不得休息。讀書、做手工、種花……這些在別人看來可有可無的事情,對于我卻異常重要。
幾塊碎花布,在我的拼接下會變成讓人驚訝的模樣,飛針走線里,它們開始變得生動,開始有自己的風格和氣質(zhì),開始擁有精神層面的含義。一顆植物的種子,埋進土里就會慢慢生根發(fā)芽,我給它澆水、施肥,它就能慢慢長成我所希望的樣子。這些瑣碎的過程在我看來美好得很。在簡單的手工勞動里,我可以和自己對話,與自己相處。
在這段長長的時間里,做手工占據(jù)了我大部分的生活,我經(jīng)常找來各種碎布頭,把它們縫成我想要的樣子,常??p著縫著,一抬頭天已經(jīng)暗了下來。
一切發(fā)生得那么自然。兩年前的某一天,我突然想要一雙鞋子,一雙我小時候一直想要卻得不到的那種原始的、不花哨的丁字皮鞋。但我逛遍了商場也沒能找到。在我的想象中,它散發(fā)著童年的味道、原始的氣息。得不到,我就把它畫在紙上。后來在經(jīng)過鄉(xiāng)下一家皮鞋作坊時,我走進去問那個正在埋頭做鞋的師傅:“你能照這個樣子幫我做出來嗎?”他看了看我遞過去的圖紙,說:“這多簡單?。 ?/p>
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溝通后,我想象中的鞋子終于擺在了我面前,而這雙鞋子從一個想法到圖紙再到成品的過程,也被我用文字和圖片呈現(xiàn)在了網(wǎng)絡(luò)上。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居然也有人和我一樣,想要一雙這樣的皮鞋。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家對我做出這樣一雙鞋子完全不以為然,大多數(shù)人并不需要這樣一雙沒有裝飾,也不流行、不時尚的鞋子。網(wǎng)絡(luò)那么大,世界那么小,我就憑借這雙丁字皮鞋找到了同類。你是誰,就會遇見誰。
我們生活在一個匆忙的世界,如果不是被手中的這個小物件吸引,真的很難找到一段獨自面對自己的時間。沉下心來讓身體投入到一項簡單的勞動中,精神就會得到放松。
以前,我想讓湮沒在人群里的自己獲得認同,如今做手工讓我明白,尋找安全感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最可靠的是:讓內(nèi)心變得堅定和從容。
安靜與專注地傾聽
我曾經(jīng)做過一檔話題節(jié)目的主持人。所謂“話題節(jié)目”,就是請來一幫嘉賓和當事人,針對一個話題進行爭論。這種節(jié)目很火,制作成本相對來講不算高,收視率卻往往超出預期。嘉賓們在現(xiàn)場進行一場話語的狂歡,盡情表達,主持人要做的是平衡發(fā)言,在吵得太厲害的時候也適當阻止,當然,耳機里會傳來導演的小聲提醒:“不要說話,讓他們再爭論一會兒?!睂а菔亲钋宄模好恐艿氖找暵蕯?shù)據(jù)顯示,收視率的最高點就在嘉賓們爭吵得最厲害的那一段。一定是這樣的。
所有的人都在說話,持不同意見的嘉賓來到節(jié)目中,只為找到合適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時幾個話筒里都是聲音,音量越來越高,每一個人都試圖讓其他人聽見自己的聲音,電視機前面的觀眾也可以參與討論,他們可以通過打電話、發(fā)短信、發(fā)微博、發(fā)微信等方式加入談話。也就是說,所有的人都在說話。這多像這個時代的縮影,多像我們這個喧囂的世界。有時看著他們吵啊吵,我會突然在心里問:“誰在聽啊?”
是的,忍不住想問,如果所有的人都在說話,那么聽眾在哪里?
在這個散亂的世界,每個人都在表達自己,卻唯獨少了那些坐在對面認真聆聽、靜靜端詳著你的聽眾。我們所有的人都陷入了言語世界的狂歡中,但原來這只是一群人的孤單。
曾經(jīng)在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和一群盲人孩子交流,幾十名學生坐在臺下,教室里安靜得出奇。孩子們的身體微微前傾,表情莊嚴而安然,他們依靠聽覺用心來感知我,我緊張得無所適從,太長時間沒有被一群人這么安靜又專注地傾聽,我竟然悄悄地哭了,那是一種好到不安的感覺。
安靜與專注,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最為稀缺的東西,我們經(jīng)常不由自主地就成為喧鬧的人群的一部分。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可不可以安靜下來,從做一名認真聆聽的聽眾開始?
這是我的選擇
在夏天消逝之前,我摘下了院子里的最后一個紅番茄,是紅在地里的番茄。那些在市場上買到的絕大部分番茄,你看到它們是紅的,但實際上在它們還是青綠色的時候,就被迫離開了土地,離開了藤蔓。它們被裝進箱子中,運進城里,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等你們看到它們的時候,它們已經(jīng)紅了,它們不是紅在藤蔓上,而是紅在疲憊的運輸過程中。
如果你見過紅在地里的番茄,你就會相信我所說的話:這兩種紅是不一樣的,番茄的味道也是不一樣的,成熟在地里的番茄更甜,或者更酸。
生命是一種博大的東西,除了番茄,還有南瓜、生姜、辣椒、小蔥和玉米,我家不到70平方米的一樓小院里擠滿了各種蔬菜。不僅如此,兩周前買來的紅薯,有一個被放在廚房的角落里忘了吃掉,我發(fā)現(xiàn)的時候它已長出了嫩芽,就干脆把它放在盤子里,每天澆水,兩周過去,它就長成了我心里想要的樣子:水培盆景。把它放在落地窗前,枝葉就倚靠在玻璃上,它們總是朝著屋外有光的方向伸展。過兩天我讓它們轉(zhuǎn)身,背陰的一面對著光,再過兩天,這背陰一面的枝葉又伸展開來……
在影片《海上鋼琴師》里,那個世人無法理解的鋼琴師1900,從出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待在海上,從未離開過大船。有一天,1900終于鼓起勇氣準備下船了,他走到第三級臺階的時候回望了大海,又轉(zhuǎn)身回到了船上。
“你在海上待了32年,從出生到現(xiàn)在,從未離開,為什么?現(xiàn)在又為什么想離開?為什么又要回來?”有人問他。
“我只是想從陸地上看看大海。”他說。他最終和大船一起消失在海里。也許海洋上的88個琴鍵,在他的世界里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也可能在還沒有學會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之前,這是最好的選擇。他的一生就是這樣,他憑借鋼琴注視世界,并獲取了它的靈魂。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在做著不需要被人理解的事。
這是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