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輝
年輕人處于反叛時期,對于很多事情都愛提出質(zhì)疑,種種疑問之中,最常見的莫過于問“讀書何用”。一般家長被兒女問到這個問題,實在不好回答。如果說讀書是為了將來多賺點錢,未免太功利主義,況且今時今日滿街都是讀了很多書卻不見得能賺很多錢的人,家長的理由便難以站得住腳。
再有一層,年輕人的世界不同于成年人,對于他們來說,錢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實不相瞞,筆者年輕時也問過“讀書何用”這個問題,特別是在面對考試,需要死背一些數(shù)學(xué)公式、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年份時,被迫花掉大好青春去生吞活剝種種“死知識”,更令人覺得無奈和憤怒。小學(xué)生問“讀書何用”,答案很是簡單直接,師長總會說不讀書將來難以立足社會,無法謀生,不懂讀和寫,也難以與人溝通啊。小學(xué)生聽了,或許仍有不滿,但總會愿意接受這種解釋。然而,孩子升到高中之后,卻難免要問,知不知道拿破侖1812年征俄失敗,或者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如何計算出來,或者牛頓第三定律是什么,和我將來的生活有何關(guān)系?即使我將來做小販,也不必懂得計算雞兔一籠,有頭若干腳若干,因為沒有人會把雞兔關(guān)在一起的呀。
經(jīng)過了很多年之后,我才明白:追求知識,原來不是從實用主義出發(fā)的。觀天地之大,察萬物之奇,美麗的圖畫,悅耳的音樂,種種“懂不懂也沒關(guān)系”的知識,能令我們生活得更充實、更豐盛和更有意義。
不然,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與禽獸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