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
王拓的祖先王相曾任明朝御史,因公正執(zhí)法而遭陷害,郁郁而死。王拓繼承了前人的讀書傳統(tǒng),也遺傳了寧折不彎的一根筋牛脾氣。雖讀書萬卷,滿腹經(jīng)綸,卻不應試,甘愿隱身山野,耕讀為生。
王拓雖酷愛讀書,卻不愛四書五經(jīng)這樣的正統(tǒng)“課本”,只偏愛雜書、異書,如《神仙記》《江淮異人錄》《括異志》等。王拓固執(zhí)地認為,越是流傳民間的異書、怪書,越有現(xiàn)實意義;只有把“正統(tǒng)”書籍和偏怪書籍結(jié)合起來讀,才能充分認知世界的真相。他常常沉浸在書中,又把書的情形映射到現(xiàn)實中,邊讀邊思,就覺得心明眼亮、世事洞明,出口常有驚人之語。
由于王拓苦讀不已,人們尊稱他為“書公子”。有文人學士羨其大名,專程去同他“交流”了一番。王拓不僅知識淵博、胸藏萬卷,還思維敏捷、談吐睿智,頗有高人雅士的風范,折服了不少人。也有人譏笑他:“你讀了這么多書,卻無用武之地,這書不是白讀了嗎?”王拓答道:“所謂有用無用,無非是以功名利祿作參照。其實,讀書的樂趣,就在‘讀中,讀為益智、讀為陶情、讀為明理、讀為修身。舍此,讀書才真正無用?!?/p>
為了證明“讀書人不當官也有用”,王拓專程拜訪了新集知縣俞孝先。俞孝先也曾慕名與王拓有過交往,算是文友。見面時,王拓直言道:“俞大人可有讓我發(fā)一筆大財?shù)馁I賣?”俞孝先一聽啞然失笑,道:“本縣還真有一樁案子未了結(jié),你要是幫了大忙,會有二百兩銀子的賞錢?!?/p>
原來,不久前押往光州知府的一萬兩庫銀,途中被竊,只抓住了一個江洋大盜,名叫陶其,起獲了部分贓銀,但大部分贓銀不知下落。明人皆知,陶其定有同伙做內(nèi)應。俞知縣嚴審陶其,打斷了一條腿,仍未審出同伙。上峰懸賞限期破案,收繳盜銀,但陶其始終守口如瓶。王拓聽完了案情,想了想,道:“不妨如此這般?!?/p>
第二天,王拓親自給陶其送去好酒好菜,笑道:“陶壯士,請用餐。”陶其聞了聞香噴噴的飯菜,道:“這是何意?”王拓道:“陶壯士,我們只是奉命行事,有人保你了!”
陶其不傻,想:能替我打點的,必是有頭面的人物,難道是他?想到這里,陶其感到生存的希望就在眼前了,吃得很香,睡得也熟。
果然,到了月底結(jié)案,俞知縣當堂宣讀了判詞:“陶其盜取官銀,實屬十惡不赦,但念其是從犯,可從輕發(fā)落。特判充軍兩千里?!?/p>
陶其聽了判詞,終于松了口氣。宣判完畢,陶其即被押送配軍??墒?,行到一個僻靜山地,一名差官突然高舉木棒,朝陶其腦袋砸去。陶其見狀,大叫道:“慢!你我前世無冤、今世無仇,為什么要殺死我?”
這時,王拓出現(xiàn)在他面前,道:“陶壯士,你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得罪了人?我是一個盜賊,得罪的人多了去了?!?/p>
“不,你得罪的可不是一般人物。這個人物手眼通天,先打點衙門,給你輕判,又買通我們幾個弟兄,在路上對你暗下殺手。他出手可不是一般的大方呀?!?/p>
“我明白了!王念祖,你想殺人滅口呀,我在閻王那里也不放過你!”
“陶壯士,不能再耽擱了。請你閉上眼睛,一路走好吧!”
“慢!請各位差官大人把我?guī)Щ乜h衙,我要舉報光州知府王念祖,戴罪立功!”
這個案子就這樣破了。
俞知縣興致勃勃地設(shè)宴款待王拓。席間,俞孝先問:“兄臺的連環(huán)計策,為什么這么奏效?”
王拓道:“有道是,偏方治病,偏才治國。所謂偏,無非是逆向謀利,一切全在一個‘巧字,以巧出招,才有四兩撥千斤之力。那陶其乃江洋大盜,是亡命之徒,死早已無所謂了,所以不怕毒打;但盜亦有道,他也不會輕易供出同伙。所以,審、打、招、結(jié)等正常程序已不管用,只有出怪招方能破局。”
俞孝先聽罷,哈哈大笑:“難怪你只讀偏書、怪書,其中自有一番偏理呀。兄臺可愿意留下來做我的師爺?”
“我乃閑云野鶴,還是回家讀我的偏書去吧。以后大人有解不開的難題,想著點在下就是了?!?/p>
說罷,王拓攜二百兩賞銀,騎驢而去。
選自《山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