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日榮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p>
前幾天,看到我國著名的地理歷史學家任乃強先生寫的一篇《張瀾先生軼事》。任乃強是張瀾先生的學生,他在《張瀾先生軼事》里說了一件有意義的教育故事:有一次期考,張瀾先生給學生出的題是“如何才能改過”。張瀾先生并沒有像現(xiàn)在的語文教師教學生如何作文,也沒有講過有何方法改過,只是讓學生寫出自己的觀點和思考。有學生就問張瀾先生怎么寫,結(jié)果得到的答案只有“自己開動腦筋去思考”。一些年紀大點的學生,引經(jīng)據(jù)典、長篇大論去闡述。而任乃強因為年紀尚小,只曾讀過《論語》。當然,任乃強記得子路好勇和他聞過則喜的故事,于是在作文紙上勉強寫出:“惟有勇才能改過,故子路人告之以過則喜。”任乃強覺得只有十七個字不成文章。恰好歷史課講過了漢武帝晚年厭兵,下詔悔過。于是在這十七個字后面再配上一句:“漢武帝晚年悔過?!睖悏?4字搪塞,羞答答地把卷子交了。本以為自己會挨批評,結(jié)果卻令任乃強大吃一驚,張瀾先生給任乃強的作文打了100分,并用紅榜貼出來,為全校示范。這讓任乃強感到已被綁在高蹺架上,不能不努力學習了。以后任乃強有過失,張瀾總是用“你從前是怎樣的”這句話來責問他,使他不能不痛改前非,力求上進。在張瀾先生的嚴格要求與激勵下,任乃強發(fā)奮學習,成了我國著名的地理歷史學家!
從任乃強寫的這段教育經(jīng)歷來看,張瀾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激勵藝術(shù),就如同把任乃強送到了舞臺上,舞臺下期待與信任,讓他不得不去表演。因為有了張瀾先生的激勵,任乃強才有了更強的學習動力,讓他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向前。
張瀾的教育智慧讓我想起了現(xiàn)在的部分教師,一些教師對工作不可謂不認真,但在教育方法上卻始終不得要領。比如有的教師看到學生學習有困難,于是怒從心中起,有的甚至大罵學生。對于這些未成年的孩子來說,自尊心嚴重受損,有的學生干脆破罐子破摔,專門和老師作對。師生關(guān)系糟糕的背后,是學生對老師的厭惡,對學校的恐懼,對學習絲毫沒有興趣。
從張瀾激勵任乃強的故事中,我們應該明白激勵的重要性。我們要給學生希望,要用我們的期待與信任伴隨學生成長。在學生的成長路上,教師要做的是給學生加油,而激勵是加油最好的途徑。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