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義
最早見古人書房有保健裝置和設施,是在李漁的《閑情偶寄·居室部·書房壁》中,虧這個老夫子想得出來,他在自己的書房里竟裝上了小便器,這在我們今天的書房里是很少見的。
這個老夫子的小便器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于書房之旁,穴墻為孔,嵌以小竹,使遺在內(nèi)而流于外,穢氣罔聞,有若未嘗溺者,無論陰晴寒暑,可以不出戶庭。此予自為計之者,而亦舉以示人,其無隱諱可知也”。
不要小看了這個小便裝置,它不但讓讀書人在冬日陰寒天特別是夜晚避免外出受涼,還節(jié)約了上廁所來回奔走的工夫,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讀書時間(編者注:這種便器如果室外沒有收集、處理尿液的設施,就是對室外環(huán)境的污染,不值得提倡,也不能將其視為保健品?。?。其實,早在明代之前,文人的書房就有了中間鏤空并裝有兩根活動圓木的踏腳凳了,這種凳子不但讓人感到舒服,讓讀書人的腳遠離寒濕之氣,還能讓讀書人兩腳踩在兩根圓木上,隨意滾動,按摩足底,活動筋骨,消除疲勞,真是一舉多得。
為了免受冬夜讀書的寒冷之苦,李漁還制作了一種功能獨特的“暖椅”。說是暖椅,其實就是一種書桌,是一種桌子和椅子連在一起的書桌。這種書桌下裝有一個可以移動的東西,不但能取暖,還能焚香、熱點心,真可謂其樂融融,溫馨無邊了。用李漁的話說,那就是有了這樣的“暖椅”,冬日讀書之苦,早已黃鶴杳然,一去不復返了。
提起李漁的書房保健品,不能不說到李漁的環(huán)保節(jié)能燈。還是在《閑情偶寄·居室部·書房壁》中,李漁說:“予又有壁內(nèi)藏燈之法,可以養(yǎng)目,可以省膏,可以一物而備兩室之用,取以公世,亦貧士利人之一端也。我輩長夜讀書,燈光射目,最耗元神……因效匡衡鑿壁之義,于墻上穴一小孔,置燈彼屋而光射此房,彼行彼事,我讀我書,是一燈也,而備全家之用,又使目力不竭于焚膏,較之瓦燈,其利奚止十倍?”看樣子,在李漁的心目中,這個創(chuàng)舉不但能節(jié)約能源,還可以保護視力,真是一舉兩得。
(摘自《黃石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