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蓉
摘要:本文針對魏晉時期音樂研究現(xiàn)狀和成果進行統(tǒng)計,對近20年內所寫的關于魏晉時期音樂核心研究發(fā)展進行分析評價,提出一些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魏晉時期歷史由一個在音樂歷史中不是太起眼的音樂史時段漸漸被學者們挖掘出一定的資料。對學術研究有幫助的魏晉時期音樂史的文獻資料加以具體的和邏輯性的整合。
關鍵詞:魏晉音樂 綜述 成果分析
一、研究成果統(tǒng)計
論文論題研究的總體狀況,其中包括近十幾年的走勢,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大體情況可以在搜集論文的數(shù)量上有一定的體現(xiàn)。從1994-2014這20年間,筆者搜索魏晉包含音樂的主題,發(fā)現(xiàn)發(fā)表在中國期刊全庫的關于魏晉時期音樂的核心論文有144篇,而其中音樂舞蹈類的有68篇,其中《中國音樂》占有8篇,《交響(西安音樂學報)》有7篇,《中國音樂學》有6篇,《人民音樂》有5篇,《音樂研究》有6篇等還有其他各類核心期刊、《中國音樂》是搜索為止最早討論這個論題的研究的核心期刊,為后續(xù)魏晉時期的音樂研究提供參考和可能性。搜索優(yōu)秀碩士論文有167篇,最早研究與2001年對“魏晉人文樂府”的研究,博士論文搜素結果有47篇,除核心期刊類其他論文有322篇。在筆者搜索的68篇音樂與舞蹈類關于魏晉時期音樂核心期刊中,分別查閱其內容發(fā)現(xiàn)有14篇寫音樂美學和8篇寫音樂理論以及思想,5篇著重寫音樂審美,5篇寫魏晉時期樂器,4篇寫玄學與音樂,音樂史料有2篇,一篇專門寫魏晉時期音樂人物,另還有佛教音樂,音樂特征,文人音樂,禮儀用樂等文章。
二、研究成果分析
(一)音樂美學及審美
早在1985年,不少音樂研究者就在學術研討會上開始討論用各種方法論來闡述兩部中國傳統(tǒng)音樂美學著作《樂記》、《聲無哀樂論》。而筆者整理發(fā)現(xiàn),陳景娥2009年發(fā)表在《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院報)》的文章《從審美心理學角度談<聲無哀樂論>之“音心”問題》里談到魏晉時期嵇康的代表作《聲無哀樂論》對現(xiàn)代音樂審美體驗理論有很大的影響。陳景娥認為嵇康的聲音以本體為和的“和”是一種自律和他律的調和。陳景娥認為:第一,嵇康對“和”的有感而發(fā),認為哀樂的情感體驗區(qū)別于知覺反映,這和審美心理學的情緒與情感的概念區(qū)別是一樣的。第二,審美心理學講究“靜觀聆聽”,這和嵇康所用的“自然平和”是一致的。第三,審美體驗存在音樂本身不定性和多義性的誤差,而嵇康也曾有關“音樂之無?!钡恼擖c??偨Y以上內容,音樂不能脫離人類的經驗以及人類主體“心”所表達的情感所在。2004年發(fā)表的論文《嵇康音樂思想探源及其審美意義淺析》強調了音樂審美主體的主導作用,“人“作為主體的思想對音樂表現(xiàn)內容的影響力。2011年鄭琳,何一波發(fā)表的文章《論阮籍前后期美學思想的轉向!以其音樂美學思想為例》突出莊周逍遙美學的超然境界和玄學的快速發(fā)展。阮籍審美情趣代表了魏晉時期眾多文人們的灑脫,心追求自然無為的音樂審美。
筆者總結:第一,整理發(fā)現(xiàn)中國魏晉時期音樂美學思想乃至整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的闡述中,缺乏清晰嚴謹?shù)恼Z言以及換種角度的新意,各學者們所爭論的有關于《聲無哀樂論》的看法,莫過于聲和心的重要性,音樂和聲的區(qū)別,理智和感性情感體驗的辯論,因此音樂美學這門學科的規(guī)范用詞和精確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對于學術研究來說是很關鍵的。第二,很多學者在音樂美學這門學科研究中都通過反思來強調人的審美經驗和觀念的重要性,而現(xiàn)在撰寫音樂美學的學者們更加注重在該時期的審美活動以及音樂審美主體的研究。音樂主體地位的提高通過查閱整理不難看出已經呈上升趨勢。最后,筆者通過發(fā)現(xiàn)關于魏晉時期眾多學者研究音樂美學這個方向,不難可以得出音樂美學這門學科的重要性。通過整理這一時期的音樂美學相關論文,可以發(fā)現(xiàn)它包含了中國魏晉時期音樂美學,對于古琴與其他樂器發(fā)展的美學研究,魏晉時期舞蹈等表演藝術的美學,這一時期玄學與美學的關聯(lián),乃至到中國音樂美學現(xiàn)狀的反思以及音樂美學這門學科的未來建立。可以說覆蓋了這一時期音樂的很多重大問題以及對這門學科的思考和疑惑。
(二)音樂理論及思想
筆者整理了中國期刊全庫里的8篇核心期刊魏晉時期音樂理論及思想論文,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論文依舊在研究魏晉時期最重要的一本音樂理論《聲無哀樂論》。例如:2009年王光照,倪永強發(fā)表的文章《嵇康<聲無哀樂論>的主體意識》,劉承華發(fā)表在中國音樂第4期上的論文《嵇康聲無哀樂思想形成的理論背景》對這部音樂理論的背景進行考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他認為魏晉時期很多提議是嵇康將這些零碎不完整的提法歸納總結并形成了自己的音樂美學體系。這本書的理論思想對后世音樂思想研究特別是音樂美學思想的研究有一定參考價值和歷史意義。
筆者認為作為魏晉時期音樂最偉大的著作《聲無哀樂論》,它還是一本充滿哲學內涵的書籍。這部著作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例證,可以有很多的論點可以寫,本書批判了儒家思想忽略人主體性的看法,它確立了音樂主體對客觀的影響地位,它注重了事物的自然發(fā)展。但是經筆者查閱發(fā)現(xiàn),很多相似的論題以及觀點出現(xiàn),內容大都強調聲無哀樂論的主體意識和自然的本體地位。創(chuàng)新和文獻價值上有一定的缺乏。其次,這一時期論文的寫作并無出現(xiàn)一些理論結合實踐,將魏晉時期音樂理論怎么運用到教育學,心理學等其他學科的論文出現(xiàn)。例如:可以將無為自得的觀點運用的心理學或者音樂治療學中去探索研究,這樣清凈無為的音樂又是如何影響文人們的養(yǎng)生觀的等等問題。如何將這一理論觀點運用到教育學中啟發(fā)后代人的思考。最后,應當加大對音樂理論及思想的研究。音樂理論作為注意音樂史學記載方式,和音樂史學研究和其是密切關聯(lián),相輔相成的。而在理論研究中尋找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永遠都是理論研究者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魏晉時期古琴與其他樂器
許彩萍2010年發(fā)表在《中國音樂學》第1期上的文章《魏晉南北朝曲項琵琶的演奏特點》,此文作者通過寫魏晉時期文化大融合,佛教音樂的盛行等對樂器變化發(fā)展的作用,進而整理魏晉時期曲項琵琶的演奏特點,演奏技巧和演變。筆者認為這篇文章通過梳理清楚琵琶始終曲項琵琶的歷史脈絡可以對整個琵琶這門樂器甚至整個中國音樂樂器史存在了參考價值。而徐文武2012年發(fā)表在《交響·西安音樂學院院報》第一期的文章《魏晉南北朝琴學與音樂教育思想》敘述了魏晉時期琴學在于文人們用來修身的而不是技藝。其次說明了琴學的興起對琴譜產生的影響,阮籍注重正統(tǒng)音樂以及顏之推在音樂教育上主張德和藝相結合的思想。并且整理了魏晉時期琴學大師們的簡表。2011年發(fā)表在《天籟》上的文章《魏晉南北朝黃門樂考》通過講述魏晉時期黃門鼓吹樂如何走向衰亡來進行反思,例證了這項樂器的衰亡給音樂制度變化帶來的具體影響。
筆者認為音樂表演離不開樂器這一形式,樂器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體現(xiàn)所在這一時代的音樂風格和音樂審美,也會是這一類樂器歷史走向的分支之一。這一時期樂器的發(fā)展在于不僅僅局限于樂器的本身技藝和演奏,而是把樂器作為文人的一直音樂文化,用來修身養(yǎng)心之用。另一方面通過對魏晉時期樂器的論述看出這一時代的音樂制度的發(fā)展與變革。
(四)其他類型論文
李敦慶2012第4期發(fā)表在《交響·西安音樂學院院報》上的期刊《以古為雅 不相沿樂——論魏晉南北朝禮儀用樂的創(chuàng)作特點》換了一個角度來寫了魏晉時期禮儀用樂的特色。論述了在魏晉時期,雅樂復古是主要的創(chuàng)作方向和目的,但在繼承上另加以自己的創(chuàng)新,這種復古與創(chuàng)新結合的禮儀音樂創(chuàng)作方式是中國禮儀音樂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手段。
筆者認為大量各類型論文的研究證明了對魏晉時期音樂的研究加強了廣度和全面性。筆者認為這個現(xiàn)象在學術界是很好的,不能把思想局限于幾個類型的論文寫作方式,而是要在學科和學科之間發(fā)現(xiàn)關聯(lián),比如音樂和古代禮儀的關系,然后從中挖掘出新的創(chuàng)新點。但是值得思考的是隨著對魏晉時期音樂思考的不斷增加廣度和擴大,一些根基性的基礎概念是否會被研究者們摒棄呢?思考模式過于多元化,跨越到文學、玄學?是否關注魏晉時期音樂本身會有所減少呢?筆者認為回歸音樂史本身史料的整理,將該時期音樂本身研究透徹以及傳統(tǒng)研究的和跨學科的論述挖掘新論點之間能否做到恰好平衡這似乎是個新的挑戰(zhàn)。第二,筆者發(fā)現(xiàn)大量的關于這時期的學術論文都是以魏晉時期音樂史料為主,史論結合來敘述論文的。但是很多作者提出的論點過多偏向于作者的自我對其的理解。黑格爾的《美學》里有這樣一句話:就對象來說,每門學科一開始就要研究兩個題:第一,這個對象是存在的;其次,這個對象究竟是什么。魏晉時期音樂的研究要就研究對象這個問題進行深層次探析,我們得清晰知道我們研究的這段史學資料是什么,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不能一味自圓其說,要有一定根據(jù)和邏輯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