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麗麗
摘要:園林植物是城市生態(tài)和文化環(huán)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對城市綠化中園林植物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園林植物;綠化;功能
一、樹種選擇
一個城市的文化歷史在園林植物配置上能夠具體體現(xiàn),如北京香山紅葉(黃櫨),杭州柳浪聞鶯(垂柳),金陵十景棲霞丹楓(楓香),??诘囊L(椰子),蘇州的香雪海(梅花),這些植物景觀都和城市的歷史文脈緊緊聯(lián)系一起。園林植物樹種選擇上,首先應遵循適地適樹、植物多樣性的原則,同時還要考慮市花市樹、珍貴樹種、古樹名木保護利用。
二、植物配置
園林植物的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的構(gòu)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相互之間的配置。園林植物配置原則有以下要求:
1.順應地勢,割劃空間
植物空間的合理劃分,應順應地形的起伏程度,水面的曲直變化及空間的大小等立地的現(xiàn)實自然條件和欣賞要求而定。欲“揚”則“揚”,欲“抑”則“抑”。對原有地形,既不可一律保持,又不宜過分雕琢;既要處處匠心獨運,又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以達“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的目的。
2.空間多樣,統(tǒng)一收局
現(xiàn)代園林空間藝術(shù),講求植物造景,多以植物、土坡等分割和劃分空間。因此植物種類要多樣,配置要有一定的景深,空間大小相濟,避免一覽無余,并有豁然開朗之意境。但每一空間植物應豐富而不亂,變化中求統(tǒng)一。同一空間骨干樹種要求單一,不同空間樹種則要求豐富多變。既不流于單純乏味,又不致煩瑣雜亂。
3.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植物配置的空間,無論平面或立面,都要根據(jù)植物的形態(tài)、高低、大小、落葉或常綠、色彩、質(zhì)地等,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群體配置,要充分發(fā)揮不同園林植物的個性特色,分清主次突出主題?,F(xiàn)代園林造景講求群落景觀,“師法自然”植物造景利用喬、灌、草形成樹叢、樹群時深淺并有,若隱若現(xiàn),虛實相生,疏落有致。開朗中有封閉,封閉中有開朗,以無形之虛造有形之實,體現(xiàn)自然環(huán)境美。
4.立體輪廓,均衡韻律
群植景觀,講求優(yōu)美的林冠線和曲折回蕩的林緣線。植物空間的輪廓,要有平有直,有彎有曲。行道樹以整齊為美,而風景林以自然為美。立體輪廓線可重復但要有韻律,林緣線要曲折但忌煩瑣。
5.環(huán)境配置,和諧自然
在植物景觀設計時,要注意植物與其周圍建筑小品以及水體等環(huán)境的和諧。建筑是形態(tài)固定的實體,而植物是隨季節(jié)產(chǎn)生變化的。植物豐富的自然色彩、柔美線條以及優(yōu)美的風姿會給建筑以美感,使其生動活潑而富有季節(jié)變化的動勢,從而使建筑與自然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起來。無論何種水體,其主景、配景或小景都借助植物來豐富其景觀。水中、水旁的植物姿態(tài)、色彩均增加了水體的美感。水中倒影,波光粼粼,自成景象。
6.一季突出,季季有景。
園林植物的顯著特色使其變換的季節(jié)性景觀,運用得當,一年四季都可賞景。
三、各類園林植物綠化應用
1.彩葉植物的應用
彩葉植物因在生長季節(jié)內(nèi)能呈現(xiàn)出鮮艷的色彩而備受人們的歡迎。彩葉植物具有成景快、栽培容易、觀賞期長等特點,在現(xiàn)代城市園林綠化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1植物種類
彩葉植物一般分為常色葉植物、春色葉植物和秋色葉植物三類。常色葉植物是指整個生長期內(nèi)都呈現(xiàn)彩色葉色,而春色葉植物及秋色葉植物只是在生長期的某一段時間呈現(xiàn)彩色葉色。常見的春色葉植物有:紅葉石楠、黃花柳、衛(wèi)矛、臭椿等。常見的秋色葉植物有:雞爪槭、三角楓、鵝掌楸、元寶楓、銀杏、黃櫨、漆樹、火炬樹。常見的常色葉植物有:紫葉李、紫葉桃、金葉接骨木、金葉女貞、紫葉小檗等。
1.2園林應用
孤植:彩葉植物顏色醒目,可以作為中心景觀處理,能達到引導視線的作用。如株形高大豐滿的紫葉梓樹、金葉皂莢、金葉刺槐,以及株形緊密的紫葉矮櫻、花葉槭、紅葉石楠等都可以孤植于庭院或草坪中,獨立成景。
叢植:成叢栽植彩葉植物可以美化環(huán)境,增添更多色彩。將紫色或黃色的彩葉植物叢植于淺色的建筑物前或?qū)⒕G色的喬木做背景、彩葉植物作前景處理,均能得到較好的景觀效果。
彩籬或模紋花壇:紫葉小檗、金葉女貞、金葉黃楊等耐修剪的彩葉植物是極好的彩籬植物材料,與綠色植物相搭配可構(gòu)成美麗的圖案,其廣泛應用在城市公共綠地、分車道、立交橋下、綠島、小游園、廠礦企業(yè)、居住小區(qū)中。
群植或片植:將彩葉植物成片栽植,達到成林的規(guī)模,可營造出較有氣勢的景觀。如北京的“香山紅葉”主要栽種的是黃櫨,金陵十景之一的“棲霞丹楓”主要栽種的是楓香,蘇州太平山的“怪石、清泉、紅楓”三絕中的紅楓主要是指三角楓。
2.地被植物的應用
所謂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觀賞價值,鋪設于大面積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適于陰濕林下和林間隙地等各種環(huán)境覆蓋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叢生、枝葉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草坪和草本花卉是最為人們熟悉地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有以下特點:
2.1地被植物個體小、種類繁多、品種豐富。地被植物的枝、葉、花、果富有變化,色彩萬紫千紅,季相紛繁多樣,營造多種生態(tài)景觀。
2.2地被植物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可以在陰、陽、干、濕多種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生長,彌補了喬木生長緩慢、下層空隙大的不足,在短時間內(nèi)可以收到較好的觀賞效果。
2.3地被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有高低、層次上的變化,而且易干造型修飾成模紋圖案。
2.4繁殖簡單,一次種下,多年受益。在后期養(yǎng)護管理上,地被植物較單一的大面積的草坪,病蟲害少,不易滋生雜草,養(yǎng)護管理粗放,不需要經(jīng)常修剪和精心護理,減少了人工養(yǎng)護的花費的精力。
3.水生植物的配置
水生植物景觀能夠給人一種清新、舒暢的感覺,它不僅可以觀葉、品姿、賞花,還能欣賞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聯(lián)翩。湖面上數(shù)株亭亭玉立的荷花,荷葉青翠欲滴,粉紅、紫紅的令箭荷花嬌羞迷人,在晨光晚霞中,湖光倒影,向人們展現(xiàn)出一幅迷人的畫卷。另外,水生植物也是營造野趣的上好材料,在河岸密植蘆葦林、大片的香蒲、慈姑、水蔥、浮萍定能使水景野趣盎然。
水生植物造景最好以自然水體為載體或與自然水體相連,這樣流動的水體有利于水質(zhì)更新,減少藻類繁殖,加快凈化,不宜在人工湖、人工河等不流動的水體中做大量布置。種植時宜根據(jù)植物的生態(tài)習性設置深水、中水、淺水栽植區(qū),分別種不同植物。通常深水區(qū)在中央,漸至岸邊分別制作中水、淺水和沼生、濕生植物區(qū)。考慮到很多水生植物在北方不易越冬和管理的方便,最好在水中設置種植槽,不僅有利于管理,還可以有計劃的更新布置。另外用一池清水來擴大空間,打破郁閉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自然活潑的景觀,如在公園局部景點,居住區(qū)花園、屋頂花園、展覽溫室內(nèi)部、大型賓館的花園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園,配以水際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畫圖。
在園林規(guī)劃建設中,重視對水體的造景作用、處理好園林植物與水體的景觀關系,不但可以營造引人入勝的景觀,而且能夠體現(xiàn)出真善美的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