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裕
【關鍵詞】初中物理 三維目標
課程目標 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1A-
0122-01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三維課程目標的真正落實與實踐。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為了踐行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體驗,構建樂學模式,實踐三維課程目標的教學方案。下面筆者就此談三點看法。
一、基于認知基礎,提升基本技能
三維課程目標是相互統(tǒng)一的整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認知基礎,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自主探究和實踐過程與方法,提升學習技能技巧,獲得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構建樂學模式下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是基于“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興趣愛好而實施的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在已有的認知架構上不斷拓展和提升。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獲得基礎性的技能與方法,掌握更多實用性強的解題技巧,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教學目標是第一維目標。人們在生活和生產(chǎn)過程中,用到的知識非常多,需要不斷掌握基礎與核心知識,較好地強化自身的探究和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重力勢能”相關知識時,學生在了解重力勢能計算的基本公式為G=mgh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問題?;谝延姓J知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從質量、高度這兩個方面展開探究。學生設計了采用小木塊、面粉、不同的小球為器材的實驗,結合單一變量原則,分析相同小球在不同高度下落入面粉的高度,以及不同小球在相同的高度落入面粉高度的不同。在這種自主設計的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實驗熱情得到了很好地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增強。學生在自主實驗、思考和探究中,強化了自主分析能力和知識探究能力,構建出樂學模式,快樂探究,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技能與方法。
二、以學生為主體,掌握科學方法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科學性較強的學科,其理論來源于生活實踐和物理實驗,又反過來指導生活和生產(chǎn)過程。掌握過程與方法是學好物理、運用物理的重要一環(huán)。構建樂學模式,就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提供適當?shù)姆椒ê屠碚撝笇В龑W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掌握科學的方法。不過,構建樂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應基于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探索出適合學生個性和認知的完整的教學過程,實現(xiàn)過程與方法的第二維目標。樂學模式理念下,應合理應用教學策略,實施任務式教學、主題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與策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強化自主實踐過程與能力提升。
例如,在學習“小燈泡測定額定功率”相關知識時,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還需要促進、強化學習過程與方法的實踐、應用。由學生自主展開實驗過程,開展“問題聽診會”的探討。學生提出問題:第一,小燈泡不亮,電流表示數(shù)為零,而電壓表具有很大偏轉;第二,小燈泡不亮,電流表、電壓表示數(shù)都為0。在實驗遇到問題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從理論學習中探索出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并結合書本的相關理論知識,研究出科學合理的解決對策。
三、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
樂學模式的理念與教學思想,就是需要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自主思考、探究問題中提升?;趯W生的認知水平,關注學生的興趣特點、知識水平、心理狀態(tài)等,從學生個性特點出發(fā),實施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在積極的學習熱情、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下專注于知識、能力、方法的提升與強化。樂學模式的核心,就是重視學生自我修養(yǎng)的提升,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實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趯W生的興趣特點,引導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互助,在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下獲得認同感和滿足感,以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為今后的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例如,在學習“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實驗探究,從“相互接觸且有壓力、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接觸面粗糙”這三個方面分析產(chǎn)生摩擦力的條件,并結合正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這兩個方面探究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在合作互助與思考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獲得自我認識和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總之,基于樂學模式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以激發(fā)學生熱情、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策略,促進學生思考、實踐和探索,引導學生高效學習,更好地實現(xiàn)三維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