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東+錢金標
如果說,“兩彈一艇”打破了西方的核訛詐,為中國人民撐起了“核保護傘”,那么,秦山核電站則填補了中國和平利用核能的空白,實現了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這個被鄒家華副總理譽為“國之光榮”的核電站,無疑是中國核電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由秦山核電站發(fā)端,大亞灣、田灣、嶺澳、紅沿河、寧德、三門、福清、昌江等核電站如雨后春筍般興起,中國核電王國構建了清晰的發(fā)展版圖。
零的突破
“中國核電從這里起步!”1995年7月13日,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視察秦山核電站時,欣然題詞。然而,等待落戶秦山,卻用了整整12年。
1970年2月初,周恩來總理聽取上海缺電情況的匯報后,說出了一句考慮已久的話:“從長遠看,要解決上海和華東地區(qū)的用電問題,要靠核電?!?月8日,上海市革委會傳達周總理的指示精神,研究部署核電站的建設工作。1974年3月31日,中央專委會上,周總理又語重心長地說:“建設第一個核電站的目的不僅在于發(fā)電,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座核電站的研究、設計、建設、運行,掌握核電技術,培訓人員,積累經驗,為今后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然而,事情進展并不順利?!霸O計圖紙不全,實驗研究不夠,設備加工有困難。”1978年8月,有人建議停建30萬千瓦壓水堆,與法國合作建設9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
在核電問題上,科學家的話最有份量。著名物理學家王淦昌在《紅旗》雜志發(fā)表文章指出,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原子能工業(yè)體系,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根本不必整套買。他倡導把核電列入規(guī)劃,爭取在20世紀末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
1979年1月13日,國務院副總理谷牧主持召開聯席會議,6個部門表決,3票贊成,3票反對。最后,谷牧副總理堅定地舉起了右手。他說:“七二八工程是個原型堆核電廠,搞這個工程主要是為了掌握設計和制造技術?,F在已經鋪開了攤子,試驗研究工作不宜草率下馬?!?/p>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事故消息傳來,一時間,恐核情緒飄蕩,第一座核電站前途未卜。1979~1984年間,二機部、國防科委、國家建委、國家機械委等部委和多名核科技專家上書中央,申訴建設原型堆核電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984年1月23日,總書記胡耀邦批示,支持國內自己建設核電站。至此,一場馬拉松式的爭議,終于塵埃落定!
10多年里,關于堆型選擇、科研設計、地址選定也充滿爭議。有人對國際普遍采用的壓水堆先進技術不屑一顧,提出了熔鹽堆方案。在雙方爭執(zhí)不下時,被譽為“開創(chuàng)核電紀元的設計大師”的歐陽予出現了。1971年秋,從“五七干校”接到二機部“急速回京”的電報,劉偉部長對前來聽命的歐陽予開門見山說:“中央決定在華東建一座核電站,中央同意你做技術負責人?!?/p>
歐陽予立即找來相關資料,還將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平利用原子能第三次會議的英文資料調出來,研究發(fā)現壓水堆技術成熟,結構嚴謹,安全性好,具有可操作性。他主張搞壓水堆。
1974年3月31日,周總理抱病主持中央專委會,壓水堆核電站方案獲得批準。1982年8月,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部曲格平部長在上海主持召開了“七二八核電站環(huán)境影響評價審查會”,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環(huán)境保護指標是適宜的,同意定址浙江省海鹽縣秦山。1982年11月9日,新華社和央視報道了這一消息,一時間舉世矚目。
科研、設計幾乎與選址同期展開。從1974年起,在歐陽予的組織下,二機部第一、第二研究設計院、上海原子能研究所和上海市工廠、學校等30多個單位組成七二八工程設計隊,以“大會戰(zhàn)”的形式開展技術攻關。經過“八年抗戰(zhàn)”,1981年9月,歐陽予們終于完成了《秦山核電站開展工程建設的可行性報告》。11月14日,項目獲國務院批準。
“秦山”聳立
1982年4月,趙宏接到二機部黨組通知:二機部改組為中國核工業(yè)部,張忱為首任部長,趙宏為副部長。這可讓濃眉大眼、敦實穩(wěn)重的趙宏進退兩難,在中央黨校學習不是說走就能走的。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國務院副總理張愛萍找到總書記胡耀邦,趙宏被批準提前畢業(yè),全力以赴投入到中國首座核電站建設中。
1982年11月27日,“七二八工程”正式命名為核工業(yè)部秦山核電廠。
1983年6月1日,秦山工地開山炮聲隆隆響起,中國核電站的建設似乎要順利出海揚帆了。
然而,兩個月后,一條消息傳來:引進法國技術的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上馬,而秦山核電站建設工程要下!
“不可能!這個來之不易的項目怎么能說下就下呢?”趙宏迅速向主管核工業(yè)的領導伍紹祖、張愛萍報告,并很快向中央領導提交了報告。陳云明確批示:“不管廣東核電站談成談不成,自己都要搞自己的核電站,再也不能三心二意了?!编囆∑皆陉愒频呐旧袭嬃藗€圈。秦山核電站建設項目保留了下來。
1985年3月20日,秦山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然而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泄漏,來自各方面的質疑和阻撓此起彼伏。工程開工一年后,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設計方案不成熟,施工管理不完善,廠房通風平臺網架支撐結構焊接有裂縫……1984年國家核安全局成立,首任局長姜圣階派出核電專家檢查后,安全殼被認定為不符合項。
這一情況引起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重視。1986年11月3日,南斯拉夫克爾什科核電站總經理杜拉訪問秦山核電廠,看到現場施工情況,杜拉不禁眉頭緊蹙?;氐阶√帲敛谎陲椀貙ψ约旱姆蛉苏f:“像中國人這樣搞下去,是要毀了核電的?!?/p>
陪同翻譯不敢馬虎,把杜拉說的話加上自己的參觀感受,寫成《杜拉同志在秦山核電站的反映》,向核工業(yè)部作了匯報;部外事局將此整理成簡報,轉報黨中央、國務院。李鵬指示:“派一個比較超脫的組(即核工業(yè)部除外)去認真檢查一下?!焙斯I(yè)部蔣心雄部長要求盡快采取措施,加強工程管理和質量控制,使國家和人民放心。
這場由施工管理問題引發(fā)的、經杜拉先生提出、引起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的風波,被稱之為“杜拉旋風”。隨后,國家先后頒布了十幾個核電建設的法律法規(guī)。趙宏立即要求各參建單位采取措施整治。1987年10月,整頓和治理初見成效,國家核安全局、秦山核電公司再次向國務院作了匯報,“工程質量符合要求,使人放心?!崩铢i表示,工程可以繼續(xù)進行。
1990年12月15日,蔣心雄給在北京開會的國營821廠廠長姚啟明下命令:“一年內爭取秦山核電站發(fā)電?!?/p>
1991年1月3日,姚啟明趕到秦山,卻發(fā)現干部職工中彌漫著焦急和失望,勞動紀律松弛。盡管手握“尚方寶劍”,盡管有趙宏的強力支持,姚啟明還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一生與困難“叫板”的姚啟明,毫不猶豫選擇了挑戰(zhàn):簽發(fā)措辭嚴厲的文件,成立公司黨委,嚴明紀律,提出目標,爭當勞模的活動層層展開。
1991年3月27~29日,秦山核電站第一次汽輪機沖轉試驗一次成功。隨后半年多,安全殼密封強度試驗一次成功、首次裝料一次成功、臨界試驗一次成功……
1991年12月15日零時15分,隨著一聲指令:“5、4、3、2、1……”秦山核電站主控制室,運行當班值長王日清果斷下達并網指令,操縱員張初明即時按動電鈕。剎那間,強大的電流并入電網,中國大陸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運行、管理的核電站一次并網成功!標志著中國大陸和平利用原子能實現了“零”的突破!
這一刻,讓在場的蔣心雄、趙宏、姚啟明和其他人員情不自禁地跳躍起來,鼓掌歡呼。這一刻,多年來的委屈、辛酸、勞累、擔憂等種種復雜的情緒統(tǒng)統(tǒng)拋到了九霄云外。姚啟明如期完成任務。
1997年,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秦山30萬千瓦核電廠設計與建設”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至今已安全運行20多年。
2002年6月,國家副主席胡錦濤視察秦山時說:“秦山核電站是我國立足于自主創(chuàng)新建設的第一座核電站,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為我國的核電事業(yè)發(fā)展,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培養(yǎng)了人才,也為我國核工業(yè)的再次創(chuàng)業(yè)和國防事業(yè)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p>
重大跨越
秦山一期攻堅克難之時,秦山二期悄然拉開序幕。
1987年10月10日,國務院領導批示:“工程建設擬采用‘以我為主,中外合作,部分引進國外技術的方式,設計和施工中的技術難點,擬向國外提出咨詢,總體設計由國內承擔?!?/p>
次年11月,國家核安全局批準了秦山二期廠址。此時,與外國聯合設計、聯合制造二期電站設備的意向也已談判成功。但是,“六四風波”驟起,西方國家對我國實施制裁,對外合作談判被迫中斷。二期起步不順,一期又面臨全面整治,壓力如山?!拔野亚厣浇唤o你了!”蔣心雄部長對趙宏提出要求:“你在國內可以出差,但不能出國,在國內坐鎮(zhèn)指揮?!?/p>
于洪福無疑是趙宏手下的一員大將,擔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任命令剛下,他就帶領9名強將上陣了。適逢國家調整基建項目期間,盡管主管部門砍掉一批小項目,擠出有限資金保證秦山二期,但僅僅是杯水車薪,工程前途未卜。
于洪福心里清楚,要保證“設計不能停,設備談判不能停,現場施工不能?!保仨氂谐渥愕馁Y金。在鄒家華和中核總公司的支持下,資金逐步落實。1996年6月2日,二期開工建設。
此時,趙宏的又一干將出場了,中核總調國營404廠黨委書記李永江接手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總經理。中核總給李永江的任務是:秦山二期一定要按時開工。
為了搶回施工進度和算出投資概算,趙宏拖著一條病殘的腿,一個個單位去督促、去協調,不止一次派人到設計單位坐等,拿到圖紙就直奔機場,為加快施工進度贏得了寶貴時間。
為了搶回工期,李永江在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打破國際上核電工程建設的慣例,出了“三個提前介入”的決定,即在責任不轉移的前提下,安裝提前介入土建,調試提前介入安裝,運行提前介入調試。
1998年是秦山二期工程建設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偣疽?,11月15日之前1號反應堆廠房封頂。反應堆廠房內部共有七八層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按常規(guī)施工進度,每一層的澆注需要近兩個月時間,全部完成則至少需要15~16個月,更何況設計圖紙跟不上。
李永江和班子成員商定:無論如何要按期完成第一個里程碑目標,繼續(xù)抓好圖紙設計這一關,最大限度地搶時間趕工期。在趙宏的首肯下,李永江力排異議,從有限的資金中擠出幾百萬元設立“趕工獎”,直接獎勵提前完成任務的施工單位和協作單位。奇跡產生,最后提前5天實現了1號反應堆廠房封頂重要節(jié)點。
8年的建設,李永江幾乎沒休息過一個節(jié)假日,工作像趕場一樣,“會場—現場—機場”成為他生活的主線。經過他和同事們艱苦拼搏,取得了一回路水壓試驗一次成功、首次裝料一次成功、首次臨界一次成功……創(chuàng)造了核電建設史上的一個又一個佳績。
2002年2月6日,1號機組提前23天首次并網發(fā)電;4月15日比計劃提前47天實現商業(yè)運行。2004年3月11日,2號機組首次并網發(fā)電;5月3日投入商運。秦山核電二期是我國“九五”期間開工建設的4座核電項目中唯一國產化項目,也是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運營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
溫家寶總理在中核集團關于秦山核電二期工程建設的匯報材料上作了批示,稱贊秦山二期“走出了一條核電國產化的路子”。
合作典范
正當秦山核電加緊二期電站建設之時,1994年11月,中國和加拿大兩國政府簽署合作協定,決定在秦山建設2臺72.8萬千瓦重水堆核電站。12月,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親臨螳螂山查看,對重水堆廠址甚為贊許。
1996年11月26日,中加合作商務合同在上海正式簽字,國務院總理李鵬、副總理吳邦國和加拿大政府總理讓·克雷蒂安出席簽字儀式。
“工期不能拖一天,投資不能多一分,質量不能出問題。”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張華祝對新領導層鄭重叮囑。1998年6月8日,秦山三期開工建設。
秦山三期的設備和主要安裝材料全部由外國進口,制造商涉及加拿大、美國等國家。設備制造廠家眾多,總經理部排兵布陣,根據設備制造廠區(qū)域分布的實際,重點建立了駐加拿大多倫多、日本日立、韓國韓重3個設備制造質量監(jiān)督點。停工令,是保證設備制造質量的撒手锏。
2000年5月7日,秦山三期副總經理吳兆遠
接到駐韓國重工業(yè)公司設備監(jiān)造辦公室的傳真報告:熱板固定槽開反了,繼而又在反面再開一道槽,并且沒有事先通知業(yè)主。直到我駐韓重設備建造工程師到車間監(jiān)督檢查時,韓方才通報了這一事件。
我方意識到這種行為將會產生嚴重后果,必須有理、有利、有節(jié),及時、冷靜地處理好??偨浝聿肯劝春贤?guī)定以書面形式行使業(yè)主的權利,表達我方的意見和要求。同時,指示我駐多倫多辦事處,盡快與加方當面交涉和談判。然而,加方卻辯稱這只是一個誤差,拒絕向韓重下達停工令。我方寸步不讓,在加方一再拒絕的情況下,我方按照合同規(guī)定向加方下達了停工令。
這只是“三大控制”中質量控制的前奏。投資控制的過程是極其復雜的,但結果最能說明管理的成效——秦山三期節(jié)約投資約25億元人民幣。“100天趕工計劃”又保障了進度控制得以超前,“三大控制”完美收官。
2002年11月19日,秦山三期1號機組并網發(fā)電,同年12月31日正式投入商運,比合同提前43天,創(chuàng)造了同類核電站首臺機組建設周期最短佳績;2號機組2003年6月12日并網發(fā)電,同年7月24日投入商運,提前112天。
秦山三期核電站建設,不僅實現了與國際核電站工程管理的接軌,而且科學地與中國國情與工程實際相結合,借鑒意義重大。
2008年12月26日,秦山核電廠擴建工程——方家山核電工程開工建設。秦山核電基地已是一個擁有9臺機組、國內機組數量最多、堆型最豐富、目前容量最大的大型核電基地。
秦山核電站并網發(fā)電成功僅15天后,中國就收到了國外的一個大訂單——鄰國巴基斯坦與中方正式簽約,拷貝秦山30萬千瓦核電站,在巴基斯坦再建一座。中國一舉成為世界第八個出口核電站的國家。
蝴蝶效應
中國核電潮猶如“蝴蝶效應”,在東南沿海強勁地顯現出來。
田灣核電站于1999年10月20日正式開工建設,一期工程建設2臺單機容量為106萬千瓦的俄羅斯AES-91型壓水堆核電機組,采用了一系列先進設計和安全措施,包括安全系統(tǒng)4通道、堆芯熔融物捕集器、全數字化儀控系統(tǒng)、反應堆廠房雙層安全殼、非能動氫氣復合器等,滿足國際上第三代核電站的要求。
田灣核電站建設之初,專業(yè)人才比較缺乏,而當時秦山一、二、三期和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仍處于建設階段,實在抽不出更多支援人手。當時執(zhí)掌田灣帥印的原中國核工業(yè)部常務副部長、江蘇核電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肇博忽然想到了許多退休賦閑的老專家。秦山一期總設計師歐陽予成為陳肇博挖掘的第一個“寶貝”,他親自登門拜訪,邀請老先生“出山”。歐陽予的老伴擔心丈夫的身體,陳肇博就請她一同到田灣全程照顧歐陽予先生。陳肇博就是這樣想方設法,在田灣集合起一支經驗豐富的老專家隊伍。同時,也積極組織社會招聘和專業(yè)大學生選錄?!盃敔攷е鴮O子干”,開啟了田灣的建設征程。
田灣核電站調試前的土建和安裝階段,場場都是攻堅戰(zhàn),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考驗著田灣人的承壓力。到2002年底,工程只完成了總任務量的40%,但田灣人硬是憑著堅強的意志、過人的智慧和克難的勇氣,于2003年10月提前一周進入冷試期。
田灣轉入調試階段后,再次出現了預想不到的困難。各種質疑聲不絕于耳,甚至有人斷言“田灣核電站不可能發(fā)電”。嚴峻的現實再次逼出田灣人骨子里的斗志,面對諸多不符合項,中俄雙方積極溝通,不符合項一個個得到了妥善處理。
2007年5月17日和8月16日,田灣核電站1、2號機組相繼投入商業(yè)運行。多次來田灣督陣、指導的原俄羅斯原子能部副部長列舍特尼科夫高度評價:“田灣核電站是精彩美妙的一部歷史作品!”由于田灣一期工程建設的良好合作和成功經驗,為中俄雙方繼續(xù)深化核能領域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0年,中俄雙方先后簽署田灣核電站3、4號機組框架合同、技術設計合同和總合同;2012年,中俄兩國政府簽署《關于在中國合作建設田灣核電站3、4號機組的議定書》。2012年12月27日,田灣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成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后國務院核準開工的第一個新建核電項目。
2004年7月,三門核電站一期工程建設獲得國務院批準,采用美國西屋公司開發(fā)的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AP1000建造,規(guī)劃建設6臺125萬千瓦的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750萬千瓦,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建成后,將能提供250萬千瓦供電能力、年均175億千瓦時發(fā)電量,年產值約80億人民幣,預計能承擔浙江全省3.3%電力負荷。
通過建設三門核電,中國可掌握第三代核電AP1000的五大核心技術:核電站核島筏基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整體澆注技術、核島鋼制安全殼底封頭成套制造技術、模塊化設計與制造技術、主管道制造關鍵技術、關鍵設備大型鍛件制造技術,為推進中國核電產業(yè)技術水平的整體跨越奠定堅實的基礎。
海南昌江核電站廠址可容納四臺大型核電機組,其中首期建設兩臺650MWe核電機組,總投資200億元以上。工程采用“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即中核集團自主研發(fā)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CNP600壓水堆核電機組技術。
海南昌江核電項目雙機組投產后,發(fā)電近130萬千瓦,每年發(fā)電量約為90億千瓦時,將占海南省電力供應的30%左右,將大大緩解海南省能源短缺問題。
福清核電站共規(guī)劃6臺百萬千瓦級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機組,實行一次規(guī)劃,連續(xù)建設,總投資近千億元。一期工程建成發(fā)電,每年至少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噸,減少10萬噸火力發(fā)電用煤的灰渣以及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排放。6臺機組計劃在2018年全部建成投產。福清核電站不同凡響的意義,在于它首創(chuàng)的建設模式,實現了商用核電站建設由法方“交鑰匙”工程,到中方“交鑰匙”工程的飛躍,實現了國產化率從當年1%到如今75%的飛躍。
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不斷提高,使中國核電事業(yè)由“適度發(fā)展”轉變?yōu)椤鞍踩咝?、積極推進”,在陸續(xù)開工的一批核電項目中,除了以三代核電技術引進為依托的三門、海陽項目外,包括福清核電站在內的其他核電項目均采用了我國自主設計的“二代加”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
核力無限
以秦山為“引擎”,田灣、三門、昌江、福清等核電站相繼發(fā)展,中核集團核電站可謂星羅棋布,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屬下的核電站共同構建了中國核電版圖,一個嶄新的中國核電發(fā)展格局正式確立。
在項目建設、自主引進消化吸收、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以及核電標準化體系化建設等方面穩(wěn)步推進。在核電發(fā)展技術路線上已經明確:國產化為主,兩代技術并進,在掌握三代技術之前,建造一批二代改進型核電站,同時引進消化三代技術,2015年左右推廣,2020年批量建造。我國一直試圖實現核電技術路線的統(tǒng)一,這無疑將是中國核電事業(yè)里程碑的一步。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表示,中國核電之前是“萬國牌”,引進了幾個國家的堆型,每個電站都不一樣,這樣發(fā)展下去肯定不行,一定要統(tǒng)一技術。統(tǒng)一技術的好處在于:加工制造廠可以根據統(tǒng)一的技術要求來做,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此外,統(tǒng)一技術,也有助于中國企業(yè)在國際核電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中國核電一路長歌,步入了核電技術和商業(yè)化開拓的嶄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