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反抗絕望的心靈之歌

2015-04-30 00:35吳曉雪
北方文學(xué)·下旬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野草

摘 要:《野草》寫于1924至1926年間,其中貫穿了魯迅這一時期的心理變化歷程,可謂是魯迅對自我心靈解剖的寫照。在《野草》中魯迅曾經(jīng)孤獨與彷徨,他發(fā)現(xiàn)黑暗與虛無乃實有。然而,黑暗與虛無并非意味著毫無希望,于是魯迅看到絕望與希望之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在渺茫的希望曙光中,魯迅獨自承擔(dān)甚至犧牲自我來進(jìn)行絕望的抗戰(zhàn)。

關(guān)鍵詞:《野草》;孤獨與彷徨;抉擇與反思;承擔(dān)與抗戰(zhàn)

章衣萍曾經(jīng)回憶說:“魯迅先生自己明白的告訴過我,他的哲學(xué)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了?!盵1]另外,魯迅在寫給蕭軍的信中寫到:“(《野草》)心情太頹唐了,因為那是我碰了很多釘子之后寫出來的?!盵2]可見,《野草》不僅是魯迅思想哲學(xué)的凝聚,更是魯迅在那段時期心靈歷程的積淀。在《野草》中,魯迅對自己進(jìn)行了心靈的解剖以及思想的探尋,《野草》可謂是魯迅心靈的浩歌。在《野草》中,我們不僅看到魯迅曾經(jīng)的孤獨與彷徨,還看到了魯迅和黑暗與虛無進(jìn)行糾纏如毒蛇、執(zhí)著如怨鬼般的抉擇與抗戰(zhàn),更看到了魯迅作為精神戰(zhàn)士無畏的自我承擔(dān)甚至犧牲來進(jìn)行絕望的反抗。

一、孤獨與彷徨

魯迅的《野草》創(chuàng)作于1924至1926年之間。在20世紀(jì)二十年代中期,隨著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潮流的消退,中國知識分子在文化轉(zhuǎn)型中,陷入了無限的孤獨與彷徨。孤獨是這個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共同的精神狀態(tài)。魯迅也不例外,告別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啟蒙與吶喊,他也陷入了夢醒以后無路可走的孤獨與彷徨。在《野草》中,魯迅呈現(xiàn)了這一段孤獨與彷徨的心靈路程。

作為先知先覺的戰(zhàn)斗者,魯迅的孤獨與彷徨首先來自從啟蒙陣營中退卻所感到的失望,孤寂以及猶豫。當(dāng)時新文化運動開始消退,封建復(fù)古有所抬頭,但魯迅堅持無畏的戰(zhàn)斗,竭力保衛(wèi)新文化運動的成果。然而,魯迅卻陷入了孤獨與寂寞,因為他在戰(zhàn)爭中找不到“新的戰(zhàn)友”。

后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隱退,有的前進(jìn)。我又經(jīng)驗了一回,同一戰(zhàn)線中的伙伴還是會這么變化,并且落得一個“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新的戰(zhàn)友在哪里呢?我想,這是很不好的,于是印了這時期的十一篇作品,謂之《彷徨》,愿以后不再這模樣?!奥仿湫捱h(yuǎn)兮,我將上下而求索。”[3]

魯迅曾經(jīng)以高昂的熱情迎接辛亥革命的到來。然而,辛亥革命失敗了。魯迅又以吶喊的姿態(tài),融入五四運動以及新文化運動之中。然而新文化運動的潮起潮落又一次打擊了這位“直面人生”的戰(zhàn)士,讓魯迅曾經(jīng)一度陷入了“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迷茫中。本希望迎接革命的勝利,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戰(zhàn)友,一起啟蒙喚醒在鐵屋子里沉睡的人。但事與愿違,當(dāng)革命深入后新文化運動隊伍卻開始了深刻的分化。這時,魯迅發(fā)現(xiàn)夢醒了以后無路可走,他不僅孤獨而且迷茫。在完成《野草》五年后,魯迅曾說他那時是“兩間獨一卒,荷戟獨彷徨”,孤立無援,舉目無戰(zhàn)友,自己成了游勇,布不成陣。

的確,在《野草》中到處可尋見魯迅苦悶、焦慮與孤獨的身影。在《影的告別》中,魯迅是一個獨自遠(yuǎn)行的“影”,他借“影”來訴說自己的孤獨與彷徨?!拔要氉赃h(yuǎn)行,不但沒有你,并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里”,“影”是孤獨寂寞的。在黑暗的夜里,它獨自遠(yuǎn)行,沒有別的影陪伴與隨行,整個世界都籠罩在黑暗孤獨的茫然里。孤獨的“影”,它還要在不知道時候的時候遠(yuǎn)行,即沒有時間也沒有到達(dá)的空間甚至沒有記憶,沒有目的地。它只是孤獨前行,不管前方是否還是黑暗。這孤獨茫然前行的“影”何嘗不是孤獨奮戰(zhàn)卻又迷茫的魯迅?

魯迅的孤獨不僅來自曾經(jīng)志同道合的戰(zhàn)士的分道揚鑣,更來自其內(nèi)心的糾葛。魯迅是孤獨的心靈探尋者,就如他筆下的“過客”。

“約三四十歲,狀態(tài)困頓倔強,眼光陰沉,黑須,亂發(fā),黑色短衣褲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脅下掛著一個口袋,支著等身的竹杖。”[4]

這與其說是過客落魄的形象與精神狀態(tài)的描寫,還不如說是當(dāng)時魯迅精神面貌呈現(xiàn)。魯迅是孤獨的思想先行者,他就像過客一樣,在探尋生命與思想的道路上一個人獨自遠(yuǎn)行。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從何而來往何處去,不管前面是長滿野百合還是野薔薇的希望之地,還是充滿絕望氣息的死亡之墳,他只是一味地孤獨前行。魯迅借“過客”這個獨行俠展現(xiàn)了自己當(dāng)時內(nèi)心與靈魂的孤獨與彷徨,深刻揭示了他作為一名精神探索者的生存焦慮與孤獨體驗,同時也展現(xiàn)了他作為先行者的無畏。

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獨的探索在夢醒后發(fā)現(xiàn)無路可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美夢幻滅后,魯迅陷入更深的猶豫和彷徨。

“我不過一個影,要別你而沉沒在黑暗里,然而,黑暗又會吞沒我,然而,光明又會使我消失。然而,我不愿彷徨與黑暗之間,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沒。”[5]

在黑暗里,“影”會被吞沒;在光明中,“影”會消失。影何去何從?是被吞沒還是消失,“影”在遠(yuǎn)行時躑躅反復(fù)的選擇,正是這時期魯迅內(nèi)心激烈碰撞的深刻反映。就像“死火”一樣,是選擇“燒完”還是選擇“凍滅”,是選擇生存,還是選擇滅亡,是選擇高升,還是選擇前進(jìn),還是選擇隱退?人生的價值,未來的道路在何方?魯迅陷入糾葛不清的彷徨與糾結(jié)中,就像“影”一樣,“我將彷徨與無地”。

二、解剖與抉擇

然而,彷徨與孤獨從來不能阻礙魯迅堅毅的步伐。這并不是一個封閉世界的孤獨者自我精神的煎熬與咀嚼,而是堅持叛逆抗?fàn)幹懈惺芄陋殨r靈魂的自我解剖與反思。魯迅曾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的解剖我自己。”[6]他開始解剖自己的思想與靈魂并反思抉擇。魯迅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敢于直面現(xiàn)實,敢于承受自我解剖的痛楚。解剖意味著要承受與自己的靈魂進(jìn)行如毒蛇般的糾纏以及與自我撕裂的痛苦。正如《墓碣文》中所說:“抉心自食,欲知其味,創(chuàng)痛酷烈,本味何能知?”自我解剖的創(chuàng)痛是如此酷烈,卻還要在創(chuàng)痛中去尋找本味?“本味何能知?這解剖與反思是如此痛苦而矛盾。魯迅在《野草<題辭>》中說:“當(dāng)我沉默者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盵7]在言與不言中,魯迅的抉擇是如此的糾結(jié)與煎熬。

然而,在自我剖析后,魯迅得到了什么?他面臨著怎樣的抉擇?在《影的告別》中:

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里,我不愿去。[8]

“影”拒絕去往“天堂”、“地獄”甚至“黃金世界”。魯迅曾經(jīng)在《頭發(fā)的故事》里面批評人們對“將來黃金世界”的幻想。他說:“我要借阿爾志跋綏夫的話問你們:你們將黃金時代的出現(xiàn)預(yù)約給這些人們的子孫,但有什么給這些人們自己呢?”[9]“影”的抉擇何嘗不是魯迅的抉擇。他們都堅決拒絕“天堂、地獄、黃金世界”。說到底,就是對“有”的拒絕,對已有的、將有、既定的一切的拒絕。[10]又如“影”的選擇,“我將向黑暗里彷徨于無地”?!拔摇本芙^了“有”,選擇了“無”,選擇了黑暗與虛無。其實,魯迅在自我剖析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思想上竟曾經(jīng)選擇了黑暗與虛無。魯迅在抉擇時,他不僅拒絕光明,他還拒絕同情、悲憫與布施。甚至,他看到了布施背后虛偽,于是他再一次選擇了虛無。在《求乞者》中,

我不布施,我無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給與煩膩,疑心,憎惡。

我將用無所為和沉默求乞……

我至少將得到虛無。[11]

魯迅選擇了拒絕布施,他拒絕同情與悲憫。在魯迅的生命哲學(xué)里,作為一個孤獨的精神界戰(zhàn)士,要保持思想與行動的絕對獨立和自由就必須割斷一切的感情上的牽連,包括溫情和愛,既不向人求乞,也不向人布施。所以魯迅說:“我將用無所謂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將得到虛無?!濒斞赣忠淮芜x擇了虛無。同樣,《過客》中過客拒絕小女孩送給他的小布片一樣。然而,拒絕了愛,拒絕了溫情,過客選擇的還是前方無知的“虛無”。

魯迅在一次次的自我解剖后,魯迅發(fā)現(xiàn)自己思想中選擇的是黑暗與虛無。拒絕光明,拒絕溫情與愛,魯迅得到的卻是“黑暗”與“虛無”。因此,魯迅說:“我自己總覺得我的靈魂里有毒氣與鬼氣,我極憎惡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雖然竭力遮蔽著,總還怕傳染給別人,我之所以對于往來較多的人有時不免感到悲哀者以此。[12]通過自我解剖與抉擇,魯迅看到了自己思想與靈魂的黑暗與虛無。

三、承擔(dān)與反抗

然而,面對“黑暗”與“虛無”,難道沒有希望了嗎?魯迅在寫給許廣平的信中說:“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為我常覺得惟‘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卻偏要做絕望的抗戰(zhàn)。[13]魯迅認(rèn)為,“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濒斞竿瑫r否定希望與絕望,但要徹底拋棄否定“希望”,那么也要同時拋棄“絕望”,希望與絕望是相互并存的,有絕望就意味著希望也存在,有希望也伴隨著絕望的存在。“有”既是“無”,“無”也即是“有”,那么黑暗與空虛背后隱藏的不正是光明與希望嗎?于是,面對黑暗與虛無,魯迅開始了絕望的抗戰(zhàn)。正如《過客》一樣

客——但是,那前面的聲音叫我走

客——多謝你們。祝你們平安。(徘徊,沉思,忽然吃驚,)然而,我不能!我只得走。我還是走罷……”[14]

過客堅決要走,因為他聽到前方有聲音在召喚他走。這就是渺茫的希望的聲音,是反抗絕望的聲音。魯迅相信希望還是有的,“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于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zé)o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15]他相信“身外的青春”盡管是那樣的悲涼與渺茫,但畢竟是指引他前進(jìn)的希望的曙光。于是,面對黑暗與虛無,魯迅決定“永遠(yuǎn)向前走”。這也是魯迅反抗黑暗與虛無,反抗絕望的唯一的堅守與選擇。后來,魯迅也把這種“永遠(yuǎn)往前走”的過客精神概括為“反抗絕望”——《過客》的意思即是雖然明知前路是墳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絕望,因為我以為絕望而反抗者難,比應(yīng)希望而戰(zhàn)斗者更勇猛,更悲壯。[16]魯迅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對黑暗與虛無進(jìn)行了竭力的抗戰(zhàn)。因此,他開始“肉搏這空虛的暗夜”,他毫不猶豫地舉起投槍與匕首刺向黑暗與空虛的心臟,對絕望宣戰(zhàn)。

面對黑暗與虛無,魯迅進(jìn)行了絕望的抗戰(zhàn)。但這抗戰(zhàn)是孤獨的,于是魯迅選擇了自我面對與獨自承擔(dān)?!霸趯で笾?,我就怕我未熟的果實偏偏毒死了偏愛我的果實的人?!盵17]魯迅擔(dān)心自己未熟的果實毒死偏愛他果實的人。因此,在面對黑暗與虛無時,他是獨自一人去做絕望的抗戰(zhàn),去承擔(dān)絕望的抗戰(zhàn)所出現(xiàn)的結(jié)果,哪怕前方是荊棘,是墳,甚至是犧牲他也在所不辭?!兑安荨氛宫F(xiàn)了魯迅作為一位精神的探索者向絕望做最大的反抗以及獨自承擔(dān)甚至自我犧牲的的精神的閃光點。

與絕望做最大的抗戰(zhàn),魯迅是英勇無畏的。“希望,希望,用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襲來”,不管前方的黑暗與虛無是多么的強大,不管前方的絕望有多么深重,魯迅都毅然決然的舉起希望的盾牌,去抗拒絕望的來襲。他都會舉起他的投槍,刺向絕望,做出最頑強的反抗。他也會向棗樹一樣無所畏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fā)白”,恐嚇一切的敵人與阻礙。魯迅正氣無畏的用他的匕首投槍來反抗者絕望。甚至,在這反抗中那怕是犧牲他也在所不辭。他像“小青蟲”或“小飛蟲”一樣進(jìn)行絕望的抗戰(zhàn)直至犧牲。

魯迅不僅一個人在絕望的抗戰(zhàn),他也在獨自承擔(dān)。因為沒有了志同道合的“新戰(zhàn)友”,也擔(dān)心自己的果實毒害了偏愛自己果實的人。魯迅曾說,“我所說的話,常與所想的不同……我為自己和為別人的設(shè)想,是兩樣的。所以者何,就因為我的思想太黑暗,但究竟是否真確,又不得而知。所以只能在自身試驗,不敢邀請別人。”[19]因此,他選擇在自我承擔(dān)中進(jìn)行絕望的抗戰(zhàn)。正如,在《影的告別》中:

我愿意這樣,朋友——

我獨自遠(yuǎn)行,不但沒有你,并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于我自己。[20]

“影”選擇了獨自走向黑夜讓黑夜來把自己吞沒,它選擇獨自前進(jìn)來反抗無限的黑暗。那么,也意味著“影”將獨自承擔(dān)反抗黑暗虛無的結(jié)果與命運?!坝啊钡莫氉猿袚?dān)也恰恰是魯迅在反抗絕望中獨自承擔(dān)的寫照。又如《希望》

我只得由我肉搏這空虛中的暗夜了,縱使尋不到身外的青春,也總得自己來一擲我身中的遲暮。

“由我來肉搏”這空虛的暗夜,這里面只有魯迅一人的搏斗,沒有別人。他獨自去尋找黑暗與虛無背后的渺茫的希望,魯迅獨自去反抗承擔(dān)這一切決斗所帶來的命運與結(jié)果。就像過客一樣,拒絕鮮花,拒絕溫情,追尋中遠(yuǎn)方的聲音,獨自一人前進(jìn),無論前方是野百合,是野薔薇還是墳,都是獨自前進(jìn),獨自承擔(dān),獨自抗?fàn)帯?/p>

四、小結(jié)

在孤獨與彷徨后進(jìn)行解剖抉擇,魯迅發(fā)現(xiàn)自己得到的是黑暗與虛無;面對思想與靈魂的中的黑暗與虛無。魯迅開始直面絕望的人生,他看到了身外渺茫的青春,看到絕望與希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于是,魯迅在獨自承擔(dān)中向絕望抗戰(zhàn)。這就是魯迅那時的心理變化的歷程,也是魯迅在那個時期的心靈路程以及行動的寫照。

注釋:

[1]衣萍:《古廟雜談(五)》載于1925年3月31日《京報副刊》。

[2]魯迅著《魯迅全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年版,第532頁。

[3]《魯迅全集》卷4,第456頁。

[4]《魯迅全集》卷2,第188頁。

[5]《魯迅全集》卷2,第163頁。

[6]《魯迅全集》卷1,第284頁。

[7]《魯迅全集》卷2,第159頁。

[8]《魯迅全集》卷2,第163頁。

[9]《魯迅全集》卷1,第461頁。

[10]錢理群著《魯迅作品十五講》,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第124頁。

[11]《魯迅全集》卷2,第168頁。

[12]《魯迅全集》卷11,第431頁。

[13]《魯迅全集》卷11,第20~21頁。

[14]《魯迅全集》卷2,第191-193頁。

[15]《魯迅全集》卷1,第419頁。

[16]《魯迅全集》卷11,第442頁。

[17]《魯迅全集》卷1,第284頁。

[18]《魯迅全集》卷11,第79~80頁。

[19]《魯迅全集》卷2,第166頁。

[20]《魯迅全集》卷2,第178頁。

參考文獻(xiàn):

[1]魯迅著《魯迅全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年版。

[2]王乾坤著《魯迅的生命哲學(xué)》,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

[3]汪暉著《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xué)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錢理群著《魯迅作品十五講》,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

[5]孫玉石著《<野草>研究》,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簡介:吳曉雪,華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12級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

猜你喜歡
野草
小心野草
留守
李建國:誓把“野草”變身致富草
我種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一束野草
一束野草
野草的生命同樣蓬勃
關(guān)于愛情
愛的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