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
唐代大詩人元稹有一篇著名的傳奇《鶯鶯傳》,寫青年舉人張君瑞客居普救寺,遇相國之女崔鶯鶯,為其美貌所惑,作《春詞》二首。晚上鶯鶯差侍婢紅娘送來彩箋一幅,上有《明月三五夜》詩一首:“待月西廂下,迎風(fēng)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睆埳靼?,這是約他夜于西廂下相會。后來“待月西廂”便成為情人秘密約會的典故。
《西廂記》為元代劇作家王實甫著名作品,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共5本21折。古時瓷器作品崇尚以歷朝戲曲故事版畫為本,《西廂記》是最為流行的題材之一。
人物故事套杯上的《西廂記》
走進浙江嘉興博物館歷史文物陳列大廳,可見到一字排開,從小到大漸次陳列著的10件馬蹄形瓷杯,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著名的雍正粉彩西廂記人物故事套杯。
所謂套杯,即成套之杯,是套具的一種,有各種質(zhì)地制成的,或銅錫,或髹漆,或木竹,或瓷器,尤其以彩繪瓷器套杯受到世人的青睞。
粉彩西廂記人物故事套杯,從小到大的十只杯身外壁分別繪以《佛殿奇逢》(奇逢)《妝臺窺簡》(窺簡)、《僧房假寓》(假寓)、《齋壇鬧會》(鬧會)、《長亭送別》(送別)、《錦字傳情》(傳情)、《夫人?;椤罚ㄍ;椋?、《衣錦還鄉(xiāng)》(還鄉(xiāng))、《乘夜逾墻》(逾墻)、《白馬解圍》(解圍)等典型場景。色彩柔麗典雅,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節(jié)豐富,生活氣息濃厚,構(gòu)圖精美,別具匠心。比如《夫人停婚》那幅,寫琴童攙扶心灰意冷的張生離去之狀尤為入神(有的選本是畫紅娘攙扶張生),立著的老夫人冷酷無情,躲在一旁的鶯鶯卻傷感失望的情形在小小的杯身上均有所反映。為滿足套杯相疊時的整體視角效果,特將疊在最上面的那件,也就是最小的一件的畫面分由內(nèi)底心和外壁兩部分構(gòu)成。這幅《妝臺窺簡》的主題圖案繪在內(nèi)底心:身著紅衣綠裙褲的紅娘斜身倚立在梳妝臺旁,舉鏡窺簡;外壁則是烘托主題的西廂場景。其余9件瓷杯的內(nèi)底心均白釉無圖。為此,疊在上面那件杯子的內(nèi)底心的仕女紅娘裝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用《西廂記》人物故事裝飾瓷器的形式頗多,除了餐具、酒器等之外,還有瓷板、賞瓶、屏風(fēng)、彩瓶嵌飾等等。
雍正粉彩西廂記人物故事套杯,稱得上是清時期粉彩的代表作。屬半脫胎瓷,胎骨細膩。制作精致,造型規(guī)整,釉面純凈,裝飾柔麗。共10件一套。器物逐件由小漸次增大,其口徑5至10厘米、高1.5至5.9厘米、底徑3.1至6.2厘米。每件造型一致,形似倒置的馬蹄,故有馬蹄杯之稱。為敞口、削腹、平底內(nèi)凹,白釉地粉彩。十杯相疊,口平如一,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十只口沿緊密無隙,天衣無縫,且分散時靈活自如,不得不欽佩其工藝的精湛。最為精彩的是每件杯身外壁分別彩繪以西廂記人物故事圖案,筆觸流暢,技法嫻熟,構(gòu)圖生動,柔麗典雅,賞心悅目。
《西廂記》題材最受西方喜愛
外銷瓷是中國明清時期重要的出口產(chǎn)品。那時遠在大洋彼岸的西方人如何了解中國人的生活呢?除了商人游記和使團報告的文字記載,從18、19世紀的外銷瓷上可找到新的答案。中國瓷器貿(mào)易之初,買方以各國東印度公司為主,除了批量購買中國生產(chǎn)的瓷器,也有一些特殊定制和來樣定做的瓷器,后來出現(xiàn)私人貿(mào)易的訂單,專為某個家族、個人或公司定做質(zhì)量上乘的瓷器,價格昂貴?!拔覀儾豢赡芸吹礁赖臇|西了,它是多么誘人,多么精美!它是中國的產(chǎn)品。”這是17世紀中國瓷器大批進入西方市場后,在歐洲流行的一首詩。歐洲人對中國瓷器的喜愛,不僅僅在于其精巧的材質(zhì)。事實上,每一種用來交換的貨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可以看作是那個時代的“傳媒”。
隨著外銷瓷貿(mào)易的發(fā)展,反映中國家庭生活、郊游、狩獵等休閑情景,中式家居及中式庭院、景德鎮(zhèn)御瓷廠、廣州十三行商館區(qū)等重要建筑,中國文學(xué)名著和神話故事人物等圖像紛紛被繪制在外銷瓷上。這些生動有趣、耐人尋味的圖像具有濃郁的中國情調(diào),成為西方人了解中國社會的重要媒介,為他們提供了無限的遐想空間。
明末清初,是中國古典小說發(fā)展的高峰時期,幾大古典名著均在這一時期誕生,并隨著戲曲、小說的流行廣泛傳播。這些題材也大量運用在外銷瓷器裝飾上,特別以清初康雍乾三代為多。其中王實甫創(chuàng)作的《西廂記》最受歡迎。這種世俗愛情故事因為受到中國大眾的廣泛喜愛,被當(dāng)作具有濃郁中國世俗情調(diào)的媒介大量遠舶西方。這或許是中國古典小說首次呈現(xiàn)在西方人面前,比文本的傳播要早。
《西廂記》:瓷器傳播中國文化
《西廂記》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作為文化現(xiàn)象,實際上具有個性解放的思想內(nèi)涵,晚明《西廂記》的評注、改編、??涛党娠L(fēng)氣。而在英國,正是人文主義高揚的時期。十分有趣的是,目前已發(fā)現(xiàn)了當(dāng)時英國向中國定購青花瓷器的函件、訂單的底稿。英國對瓷器上的繪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希望以人物仕女為主,有故事情節(jié)尤佳。根據(jù)這一要求,景德鎮(zhèn)特地?zé)屏艘慌浴段鲙洝返膹埦?、崔鶯鶯愛情故事為題材的青花瓷碟、瓷瓶等。
許多目前珍藏在歐美的青花瓷器上的《西廂記》繪畫與某些明刊本《西廂記》插圖有驚人的相似。倫敦大學(xué)博士徐文琴說,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藝術(shù)博物館所藏的高42.2厘米的青花瓷瓶上的圖案《佛殿奇逢》和西德科隆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所藏的直徑16厘米的青花碟子上的圖案《佛殿奇逢》,都是以日本內(nèi)閣文庫所藏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金陵繼志齋陳邦泰刊《重校北西廂記》的插圖為藍本。艾西莫林博物館所藏青花碟子上的圖案《堂前巧辯》,以清初順治十六年(1659年)刻本《哥林拾翠》之插圖為藍本。徐文琴收錄的有關(guān)《西廂記》的青花瓷器照片,均為歐美博物館的藏品。根據(jù)繪圖人物場景的分析,絲毫沒受南曲《西廂記》的影響。這些瓷瓶、瓷碟照片計有:《佛殿奇逢》、《僧房假寓》、《齋壇鬧會》、《白馬解圍》、《夫人?;椤?、《琴心寫懷》、《妝臺窺簡》、《乘夜逾墻》、《堂前巧辯》、《草橋驚夢》、《衣錦還鄉(xiāng)》、《西廂全景》等。由此看來,早在明刊本《西廂記》還未流傳到歐洲之前,早在《會真記》、《董西廂》、元雜劇《西廂記》諸書被英譯、德譯、法譯之前,歐洲人早已從青花瓷器的圖案上接受并欣賞《西廂記》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了。
民國 方云峰 汪野亭 粉彩《西廂記》人物故事詩文圖四方筆筒
尺寸 高20cm
成交價 RMB 2,300,000
拍賣公司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3年秋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
款識:西廂佇立意千重,倚遍欄干冷露濃,花影竹聲俱恍惚,空教人恨五更鐘。紅袖添香,時在己卯年殘冬為一齋旅座,法家正新平佩霞方云峰敬繪于珠山佛印湖畔。
底款:方齋
與民國珠山八友齊享盛名的民間著名陶瓷藝術(shù)家方云峰(1897—1957),景德鎮(zhèn)人,為當(dāng)?shù)丶ㄒ粡氖绿掌鞑世L的藝人。早年在浙江省立尤泉瓷業(yè)工場任繪瓷技師,后入杭州浙江中華美專中國畫系學(xué)習(xí)三年,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業(yè)學(xué)校、浮梁陶瓷職業(yè)學(xué)校。擅長粉彩,立追嘉慶、道光年間的揚州名家王小梅,繪畫題材廣泛,有人物、山水、花鳥、走獸、草蟲等,善于運用中國畫“立粉洗染法”在瓷上畫花頭。瓷繪古典人物作品大都以戲曲小說故事題材創(chuàng)作,代表作為《西廂記》題材系列作品。方云峰尤善瓷上彩繪仕女,其雖不在珠山八友之列,但其藝術(shù)造詣不在八友之下,繪畫題材廣泛,《景德鎮(zhèn)陶瓷史稿》有言贊其:“貌溫雅而清癯,情嗜畫而善書。寄情于尊爨柘錈,傳神于貓蝶仕女,繼蹤光哲,比壺公以何殊。創(chuàng)新仿古,應(yīng)予年唐而并馳”。
此件《西廂記》四方筆筒無愧為其當(dāng)年力作,四個瓷面有兩面分別繪以西廂記中兩個不同橋段,其余兩面均以詩書表現(xiàn)。每幅畫面全圖富有韻律,工而不板,在中國畫傳統(tǒng)筆墨中融入了西畫寫生素描技法,風(fēng)格與民國間京津名畫家劉奎齡有異曲同工之妙。人物造型神態(tài)逼真,用筆纖麗,線條細勁而流暢,畫面構(gòu)圖飽滿,造型生動,線條流暢自然,具有生動的故事敘事性和場景的再現(xiàn)。題詩“西廂佇立意千重,倚遍欄干冷露濃,花影竹聲俱恍惚,空教人恨五更鐘?!痹姇嬘〖谝惑w,布局呼應(yīng),形成古典繪畫的藝術(shù)形式美感。
清道光 朱石梅制白泥西廂記長方壺
尺寸 寬20.5cm
成交價 RMB 1,897,500
拍賣公司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中國嘉德2014春季拍賣會
壺以精煉白泥制成,呈長方形,四角渾圓,上下起雙弦紋,壺身平正,通景泥繪堆塑西廂記場景,畫面氣韻生動,章法布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景物刻畫精到,形態(tài)畢肖,尤以流、把、鈕的處理,別具匠心。壺口與蓋面齊平,居中處貼塑一束靈芝,呈拱橋狀,韻味十足,壺流飾以數(shù)朵祥云,壺把為蒼天老松,并伸展枝干松針,緊貼于壺身,將畫幅帶出壺外,具立體效果。
畫意取《長亭送別》是《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表現(xiàn)崔鶯鶯和張君瑞的離愁別恨,反映“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的送別主題,畫中油壁香車停泊樹下;疏林中,張生與鶯鶯臨別依依,鶯鶯面容凄慘雙目噙淚,哀怨中透著幾分嬌媚,張生執(zhí)手相看,正要述說情衷,竟無語凝噎。此時,紅娘催發(fā),童仆勸止,瘦馬低首嘶鳴,一幕離情別緒的場景。這一折是情景交融的重場戲之一,朱石梅以堆塑人物的畫面布局來闡述其對于古典名著的理解,充分表現(xiàn)了詞意的內(nèi)涵,非一般匠工所能創(chuàng)作,其意境深遠而極有份量,真有握撥一彈,心搖神移的藝術(shù)感染力,實乃文人佳構(gòu)也!
《西廂記》畫片盛行于道光粉彩瓷器,此壺的堆塑手法更與道光時期陳國治和王炳榮的雕瓷工藝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這類高浮雕形式的工藝罕見于紫砂壺上。據(jù)目前紫砂出版所載,尚未發(fā)現(xiàn)有類似工藝的茗壺,應(yīng)當(dāng)是傳世孤品,具有時代代表性。壺底鈐印"石梅摹古",印款金石味十足,傳世所見朱石梅作品,用印考究,足見朱氏在金石書畫上的全面素養(yǎng)。
朱堅,清代嘉慶、道光間(1796-1850)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字石梅,一作石楳,又作石眉、石某。工鑒賞,多巧思。善制砂壺,于壺上作畫題詠,所作文韻十足,為文人壺一脈,并以精錫制成茗壺,砂胎錫壺是其創(chuàng)制,與清初錫壺大家沈存周齊名。著有《壺史》,嘉、道以來名士題詠殆遍。能畫,善墨梅,亦具蒼古之致,兼長人物花卉。篆、隸、行、楷,均勁逸有風(fēng)致。尤精鐵筆,竹、石、銅、錫靡不工,卒年七十余。《墨林今話續(xù)編》、《廣印人傳》。
清乾隆 白玉西廂記子岡牌
尺寸 長5.2cm
成交價 RMB 1,035,000
拍賣公司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2春季拍賣會
此件玉牌選用上等籽玉雕琢,玉質(zhì)溫潤潔白,通體作厚實的長方板片狀。兩面雕工,一面琢飾西廂記人物故事圖,另一面則鐫刻相應(yīng)的情節(jié)文字。
玉牌正面額首以減地技法浮雕相向而視的夔龍,修長的龍身向下延伸且交于玉牌底部,交尾之處的下方并嵌有如意云紋。四方圍繞的龍身自然形成長方形開光,開光外起邊框,開光內(nèi)減地一層,鏟修平整的地子上刻畫人物故事。仔細審視,近景一仕女坐于推車上回首顧盼,兩旁有推車老漢與俾女各立左右。而中景長亭一側(cè),書生與僮仆跨坐馬上,惟書生側(cè)首凝噎,淚眼相看推車中的仕女,眼睛流露出幾許無奈別情。若再根據(jù)另一面的浮雕文字,即:“直要到,歸來時,畫堂簫鼓鳴春盡,方是一對兒鸞交鳳友?!蹦┦穑鹤訉?。更可知畫面中主角人物,應(yīng)是西廂記故事情節(jié)中,張生被迫進京赴考之際,臨別前與崔鶯鶯難分難舍的催淚畫面。
清早期 竹雕西廂記香筒
尺寸 高27cm
成交價 RMB 977,500
拍賣公司 北京市古天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4秋季拍賣會
此香筒以《西廂記》為題材,以鏤雕、浮雕技法,通景刻繪張生赴京趕考與崔鶯鶯長亭送別的感人場景。香筒以竹為材,色澤溫潤深紅,上下邊口鑲原配角料。相較于同類香筒,此件尺寸較大。作者對人物關(guān)系的梳理,以及主鏡頭的把握,著實巧妙,突出了故事主體性。畫面主體為張生與崔鶯鶯依依惜別的場景,人物神態(tài)細膩到位,張生側(cè)立起身行走,卻一副不舍之態(tài),回首抱拳,有“一步一回頭”之狀;崔鶯鶯則長袖欲掩面,含羞與情郎道別;身旁的侍女扭頭偏向另一側(cè),似乎有意回避二人的私密交談。輔助場景亦是刻繪得極為生動,一側(cè)書童早已將行李準備妥當(dāng),正等待主人出發(fā);另一側(cè)的車夫弓著身體伏車休息,卻還不忘回頭看著這對情深意切的戀人。整體場景豐富,故事性極強,具有合理的場景布局,對人物主次關(guān)系交待得十分恰當(dāng)。山石鏤刻層次豐富,樹木雕琢遒勁有力。
本件竹雕品相完好,人物畫意清晰,充分體現(xiàn)出西廂記長亭送別的不舍氛圍。
明崇禎 青花西廂記人物故事圖筒瓶
尺寸 高42.3cm
成交價 RMB 747,5000
拍賣公司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嘉德四季第二十五期拍賣會
17世紀的瓷器上,喜畫人物故事,取歷史題材或元曲樣本,內(nèi)容豐富,耐人尋味?!疤煜苫?,拈花而笑”乃是此件筒瓶繪畫題材概括之主題。其取材《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中的故事,窮書生張君瑞和宰相千金崔鶯鶯相愛,遭鶯鶯母反對,后鶯鶯母要求張生只有在得取功名做官以后才能娶鶯鶯,張生只能情別鶯鶯赴京趕考。瓷器畫面上描寫的正是這一離別的場面,左下方頭戴唐巾的書生正是張生,其拱手與鶯鶯告別。畫面中央鶯鶯手執(zhí)折枝,正寄語張生,所寄話語書于張生頭頂左上方,乃是“寄語吳剛休折盡,一枝晉待狀元來”,影射吳剛嫦娥之戀,內(nèi)容正是鼓勵張生不要心灰氣餒,鶯鶯會等著他這個狀元回來的那一天。如此情愫,催人淚下。鶯鶯身后,仕女執(zhí)扇服侍,祝愿張生早日高中,與小姐能團鸞花燭。
以《西廂記》之題材繪于瓷器之上,17世紀頗多矣。其中取其段落,表現(xiàn)了不同本折中的故事,且同一本折中的故事也是采取各不相同的方式以及畫面內(nèi)容來表現(xiàn),真是千變?nèi)f化,不一而同,令后人觀之,煞是有趣。此件筒瓶所述之故事已不是初段,故鶯鶯與張生相見時已是面目直視,眉目傳情,乃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此處已經(jīng)摒棄了封建社會之傳統(tǒng)觀念,也不再是《西廂記》之第一折《佛殿奇逢》中所表現(xiàn)的鶯鶯“把輕羅小扇遮羞臉”的情景了。
此一筒瓶在畫風(fēng)上具有典型17世紀的風(fēng)格,其亦隸亦楷的書體,地上有“V”形草紋,山石邊有魚卵狀葉片,半空中飄著浮云拱衛(wèi)的山尖,山頭上有成排的杉科塔形樹,中莖留白的蕉葉紋,山石縫間的“介字點”葉片,皴染畫法的山石,平行括號狀的浮云以及蕉葉山石旁的椿葉點,如此諸多特點俱是典型標準器之要素。此外,其另有一特點,乃是其獨有之特性,于山石旁的三處潑墨式苔點的渲染技法,乃是五代畫家董源所創(chuàng),明晚期在董其昌的提倡下重又流行。此種畫法用于瓷器之上,是晚明初清時的時代特征,但卻是異常罕見。
縱觀上述分析,此件崇禎筒瓶乃是時代之杰作,罕見之珍品,典型之樣本,于17世紀之瓷器史中有其獨特地位,當(dāng)是研究、賞玩、珍藏、沿襲的不二之選。
清乾隆 白玉雕“子岡”款西廂故事圖鼻煙壺
尺寸 高6.5cm
成交價 RMB 552,000
拍賣公司 北京遠方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3春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
此件作品為白玉制扁瓶型鼻煙壺,選料上乘,玉質(zhì)潔白溫潤,直頸,溜肩,內(nèi)凹底,小口,掏膛精細,配碧璽蓋連玳瑁匙。
器身雕刻亭臺人物,選材以《西廂記》故事中“驚艷一遇”為題,展現(xiàn)崔鶯鶯與張生于崔氏別院驚艷一遇之景。壺體一面雕紅娘攜崔鶯鶯于普救寺散心,一面刻張生在法聰和尚的帶領(lǐng)下游覽僧院,二圖刻畫聲情并茂,人物主次分明,山林庭院盡數(shù)于畫面。壺體雙肩下綴行書,文曰:這邊是河中開府相公家,那邊是南海水月觀音院。落款:子岡。當(dāng)出自《西廂記》內(nèi)文:“蘭麝香仍在,佩環(huán)聲漸遠。東風(fēng)搖曳垂楊線,游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這邊是河中開府相公家,那邊是南海水月觀音院。”雕刻工藝細膩嫻熟,布局結(jié)構(gòu)疏密合理,頗具典雅,溫婉之感。
鼻煙壺自康熙時進入宮中,其實極少有玉質(zhì)的。雍正時的玉煙壺,有了白玉、翠玉等幾個品種,造型、紋飾都較古拙。本器選羊脂白玉,造型簡單但琢制精巧,無論人物神情或庭院植物動態(tài),皆細膩精致,雖通體施雕,卻不顯繁縟雍容。器底打磨細潤平滑,呈內(nèi)凹狀,并不多見。自乾隆往后,煙壺多見平底或圈足型底,落年號款識。參閱書目,也并無此類器底的嚴格考證,僅有Hugh Moss的《A TREASURY OF CHINESE SNUFF BOTTLES》套書中記錄下個別煙壺器底為內(nèi)凹型,與本器相似,這類煙壺的年份被定為1720—1800年。年份較早于其他煙壺。本器雖無款識可辨,但較其器型雕工,確與該類煙壺有形神兼似之感。細細想來,雍正時期雖經(jīng)年較短,但也形成了其“精簡文雅,玲瓏秀美”的特有的風(fēng)格,加之玉料尚不如乾隆時期供應(yīng)充足,不以圈足飾之似更顯簡單大方,與乾隆時期追求創(chuàng)新華麗的風(fēng)格形成對比。琢為凹狀,或更比平底氣韻生動流暢,又防止整器給人呆板笨拙之感。
陸子岡善刻人物故事,多見于玉牌之上,正反面分別以畫面、詩文飾之,并刻有名款,刻工精細,淡雅清新。此壺以“子岡”落款,所作人物畫面、詞句皆盡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