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到來之際,睡眠成為熱議的話題。睡眠是生命所必須的過程,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睡眠可以幫助人們恢復精神和解除疲勞。其實不僅僅是對于人類,對于動物們來說睡眠同樣重要。為了睡個好覺,動物們可謂是各顯神通。它們不但睡姿千奇百怪,“賴床”程度更是超乎你的想象。
吃飯睡覺兩不誤
大熊貓是我們最熟悉的動物了。作為中國的國寶,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賣萌功夫一流,而睡覺則是其最重要的賣萌法寶之一。在睡眠方面,大熊貓絕對是不拘小節(jié),它們幾乎是走哪兒睡哪兒。它們不但趴著睡、躺著睡,有的甚至還爬到樹枝上去睡覺。大熊貓一天睡眠能超過10個小時,不過它們的睡眠并不是連續(xù)的。大熊貓的睡眠是由其食物決定的,由于竹子的營養(yǎng)價值低,它們得不停地進食,所以睡一會兒就要起來吃東西。大熊貓通常都是先吃3至4個小時的竹子,然后睡2至3個小時。大熊貓的進食和睡眠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循環(huán),它們睡覺是為了消化食物,同時還能夠保持穩(wěn)定的能量攝入,以便它們醒來就有力氣去繼續(xù)吃東西啦。大熊貓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才是“吃了睡,睡了吃”的幸福生活!
站著睡覺逃得快
馬是身形健美善于奔跑的動物,它們很早就被馴服并成為我們的好伙伴。在與馬的相處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它們竟然是站著睡覺的。當夜幕降臨,馬群就會聚集在一起。它們四腳站立,腦袋低垂,很快就進入了夢鄉(xiāng)。馬的睡眠時間并不長,一般為3至4個小時。即便在非常安靜和安全的情況下,馬的睡眠時間也才能達到6個小時。馬之所以站著睡,與其生活的險惡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像虎、狼、豺這樣的食肉動物常會在夜晚對睡眠中的馬發(fā)動突然襲擊。如果馬躺臥睡覺則會延長反應時間,對逃生不利。而站著睡覺的姿勢讓馬依然保持很高的警惕性,只要身邊有什么風吹草動,它們就會拔腿逃跑。
水上水下一樣睡
河馬是非洲大陸上的大型哺乳動物,盡管長著四肢,但是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水里。作為群居動物的河馬,一個群體會保持20至30只的數(shù)量。整天待在水中的河馬會覺得無所事事,于是睡覺就成了打發(fā)時間的好辦法——它們一天睡眠的時間多達16個小時。河馬的大部分睡眠都是在水下完成的,因此也練就了一身絕技。當潛入水中睡覺時,河馬的鼻孔閉塞,耳朵折下以防止進水。當在水下氧氣用完時,河馬會浮出水面呼吸換氣,然后再次潛入水中。它們每次潛入水中的時間大約在10分鐘左右。頻繁的潛水換氣并沒有妨礙河馬睡覺,因為這一切都是在它們睡夢中不知不覺完成的。也就是說就算睡著了,河馬也能夠上浮換氣和下潛憋氣。正是具備了這種“全自動”的換氣功能,河馬在水上和水下都能自由酣睡。
抱樹長睡消耗少
樹袋熊又名考拉,它們是澳大利亞最可愛的動物。樹袋熊是有袋類動物,它們的肚子上有一個育兒袋,能將小寶寶放在里面。樹袋熊絕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樹上,它們一天能睡近20個小時,絕對是動物世界中的睡神!樹袋熊之所以如此能睡,這與它們的食物桉樹葉有很大關系。桉樹葉含纖維特別高,但營養(yǎng)價值特別低,樹葉中甚至還含有有毒的化學物質(zhì),除了樹袋熊外幾乎沒有動物會吃它。正是由于桉樹葉的這些特性,樹袋熊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吸收桉樹葉里有限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即便如此,樹袋熊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也只能達到25%。既然吃進去的東西消化吸收低,樹袋熊獲得的能量也就少,那還不如睡覺呢,如此一來既能減少體力的消耗又能有更多的時間消化肚子里的食物。如果你在桉樹林中發(fā)現(xiàn)緊緊抱著樹干睡大覺的樹袋熊,請不要打擾它們,因為它們正在消化食物呢。
倒掛懸空睡得香
蝙蝠是哺乳動物家族中唯一會飛的類群,它們依靠皮膜構成的雙翼飛行,穿梭于夜空之中。蝙蝠有著獨一無二的睡姿,那就是倒掛在洞穴和樹枝上睡覺。每當黎明來臨時,大群的蝙蝠就會返回棲身的洞穴,然后擠在一起,倒掛在巖壁上睡覺。蝙蝠的種類很多,據(jù)研究它們的睡眠時間都超過了12個小時。蝙蝠之所以選擇如此奇特的睡眠方式,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四肢并不發(fā)達,無法在地面上快速移動,為了躲避天敵,上墻是個好辦法。其實倒掛著睡覺的好處還很多:當身體懸空時,蝙蝠更容易張開雙翼,可以隨時起飛;當蝙蝠冬眠的時候,倒掛能讓身體避免與冰冷的洞壁和地面接觸,這樣就減少了身體熱量的散失。倒掛懸空的睡姿是蝙蝠在長期自然進化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除了它們,沒有哪種動物可以做出如此高難度的睡眠動作。
無法察覺的睡眠
鴕鳥是當今最大的鳥類,它長有一對長而健壯的腿,跑起來像風一樣快。人們對于鴕鳥有很多誤解,其中就包括當它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將腦袋埋在沙土中。更有甚者,許多人相信鴕鳥會將腦袋埋在沙土中睡覺,這實際是不可能的,除非鴕鳥想把自己悶死。人們發(fā)現(xiàn)鴕鳥一天24小時都睜著大眼睛,它們好像從來都不睡覺。通過測量鴕鳥的腦電波,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鴕鳥有兩種不同的睡眠狀態(tài),并且這兩種睡眠狀態(tài)是相互交替進行的。雖然有時鴕鳥有點耷拉腦袋,但是在人們看來鴕鳥是清醒的。從睡覺方式來看,鴕鳥絕對稱得上是秘密睡眠專家,往往就在看似清醒的狀態(tài)下,它們已經(jīng)做了好幾個美夢了。
淺度睡眠占多數(shù)
貓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動物啦!這種時而活潑敏捷,時而靜臥冥想的動物博得了人類的喜愛。許多養(yǎng)貓的人都管自己養(yǎng)的貓叫“懶貓”,因為這些家伙們每天能睡14至18個小時,而且睡覺的時候還會擺出各種嬌媚的造型。你是否注意過,當你輕輕從熟睡的貓咪身旁走過,它們會突然睜開雙眼看著你。貓的睡眠分為淺度睡眠和深度睡眠兩種。當它們?nèi)胨?,淺度睡眠和深度睡眠會不斷交替進行,深度睡眠持續(xù)的時間約為5至6個小時。淺度睡眠中的貓咪只能算是在打盹兒,并且經(jīng)常會起來換個姿勢或是干點什么然后繼續(xù)睡覺。作為夜行動物,貓咪總是在白天養(yǎng)精蓄銳。當晚上你上床睡覺后,貓咪們就會精神抖擻地盤算著今天夜里要搞點什么。
睡覺只用半個腦
鯨是不折不扣的龐然大物,它們成群結隊地遨游在廣闊的海洋之中,享受著這個藍色的世界。一生都待在海洋中的鯨無法到陸地上來,因此它們面對的是一個非常不穩(wěn)定的睡眠環(huán)境。當遇到大風浪等惡劣天氣的時候,鯨會長時間保持清醒。遇到風平浪靜的好天氣時,成年鯨群會頭向內(nèi)尾巴向外圍成一個圈,將幼鯨圍在圈內(nèi),就這樣漂浮在海面上進入睡眠狀態(tài)——鯨群的這種隊形便于固定身體位置,又能夠保護幼鯨的安全。其實鯨在睡覺時只有半個大腦在休息,另外半個大腦則在繼續(xù)工作以保持身體游泳的姿態(tài),要不然它們會被淹死的。除了圍在一起睡覺,鯨在平時也會以半個大腦工作半個大腦休息的方式緩解疲勞,調(diào)節(jié)身體機能。這種半腦休息的妙招達到了與睡眠一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