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韌
在我的記憶里,母親總是和家鄉(xiāng)如影隨形。家鄉(xiāng)坐落在離福建海拔最高縣城——周寧縣五公里的地方,四面環(huán)山相抱,著名的“浦源村鯉魚溪”從村中央緩緩流過,既增添了不少景色,也帶來不少靈氣。號稱我國傳統(tǒng)宗族文化的“活化石”的“鄭氏宗祠”就矗立在村北邊,成為全村幾百戶全是鄭氏姓村民的重要精神領(lǐng)地。其“一動一靜”正展示著這里獨特的“剛?cè)嶂馈薄?/p>
母親出生于這個村莊上鄭氏家族里,娘家平常卻又不平凡,還真有傳奇色彩。外祖父在鄉(xiāng)下主要靠做點茶葉生意來謀生,由于天性聰穎,業(yè)余學點中醫(yī),偶也給同村人看個小病。外祖母是典型的鄉(xiāng)下婦女,勤勞且善良,三寸金蓮走在由石塊鋪成的凹凸不平的小巷路上,就像倒圓錐在滑行,很是艱難。小時候看著她走路真是害怕。母親排行老二,共有一個兄長和四姐妹。聽母親講,外祖父是一個既開明又威嚴,同時又極具個性的人。上世紀三十年代,因其仗義執(zhí)言、理事公道而被推選為本縣縣佐,后因看不慣衙門習氣,不到一年便提出辭職回家。上世紀一二十年代,偏僻的小鄉(xiāng)村遺留著清朝舊生活遺風,裹腳風俗盛行,但母親沒有被逼裹腳并可穿新式衣裳,更幸運的是還讓她讀了兩年多私塾,上世紀八十年代母親還偶有寫信給我,約有半頁紙的信多是講“我一切安好,你莫掛念,好好讀書”等鼓勵的話。
在風雨如磐的年代,共產(chǎn)黨地下組織還只是“星星之火”,其中一個“星點”也傳播到了山高路遠的老家。當時老百姓對共產(chǎn)黨最大的認同就是全國人民解放了,大家一起過上幸福的日子。那時在國民黨的統(tǒng)治下,一麻袋的紙幣還買不到一袋米,群眾因而漸漸失望,乃至絕望。淳樸的鄉(xiāng)村老百姓最實在,他們渴望好日子,愿意為新的美好遠景而奮斗。當時本鄉(xiāng)鄰村出現(xiàn)一個進步青年叫凌福順,是葉飛(當時擔任閩東特委書記和閩東工農(nóng)紅軍獨立師政委,后為開國上將)領(lǐng)導下閩東游擊隊第十一支隊長,屢建戰(zhàn)功,威震四面八方,被捕后敵人將其釘在十字架的木板上將其殺害,人們稱贊他中國“紅色耶穌”。建國后,他的英勇事跡還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展出。受其新思想、新理念的影響,當時年僅16歲的三姨鄭一心參加了地下紅軍游擊隊(后來參加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和北上抗日)。之后,舅舅也參加當?shù)氐叵录t軍組織。在兄妹革命思想的熏陶下,年僅18歲的母親也成了他(她)們地下紅軍組織的交通員,常年靈活機智地奔波于各個地下組織的“據(jù)點”之間。
1936年,凌福順在家鄉(xiāng)被國民黨軍隊逮捕,隨后母親也被捕,殘暴的國民黨軍隊就在當?shù)亓止珡R里設(shè)審問處,用老虎凳、踩杠鈴等刑具摧殘母親,母親咬緊牙關(guān),不吐任何革命信息,在敵人長時間的嚴刑酷打下,她昏迷不醒,敵人只好用冷水把她潑醒,最后在本村老人會的擔保下才得以釋放。而就在放行的瞬間,凌福順將已寫好的通知另一地下組織人員疏散的字條,非常巧妙地塞進母親衣服肥大的袖口里,在萬分危險情況下,母親下意識地抓緊,隨即母親拖著全身的傷痛急速地把字條送達目的地,使得該組織得以保存,沒有被敵人吞噬。這件事過去六十多年后,已是七十多歲的老母親,一次回憶起這段刻骨銘心的情景,依然是歷歷在目,她捋起袖子,讓我看當年受刑時被敵人捆綁的幾道深深的粗繩勒痕,已經(jīng)成為永遠“雕刻”在她手臂上的地下革命“紀念章”。母親這段英雄事跡至今還保存在縣黨史檔案中,后來省政府在頒發(fā)給母親《五老榮譽證書》中寫道:“為表彰在第二次革命戰(zhàn)爭時期做出過貢獻而特發(fā)此證?!蓖砟陼r,母親常常依依不舍地拿著這本燙金的證書輕輕地撫摸,一生中那段事跡不會因時間而被塵封,因為它記錄了母親曾用自己的生命,為青春的激情而證明、為人生的價值而證明、為信仰的力量而證明的歷史。
戲劇性的是,正值花季的母親被捕審問時面對嚴刑拷打所表現(xiàn)出的勇敢,還曾“打動”當時在場的一位國民黨年輕軍官,不久,這位年輕軍官專門委托他人到我外祖父家說親,外祖父似乎預見到國民黨氣數(shù)不長,他堅決不答應(yīng)這樁婚事。第一次被婉言謝絕,該軍官并不罷休,之后又多次委托他人提親,最后逼得父女商議用“苦肉計”對付:母親用黃土涂臉、披頭散發(fā)、佯裝瘋癲狀。外祖父深知緩兵之計不可能長久,生怕那位年輕的國民黨軍官從此不甘愿而變本加厲迫害女兒。于是決意選擇一位有一門手藝的年輕人做女婿,目的是讓女兒今后有一口飯吃,打破所謂“門當戶對”及“繁文縟禮”的舊俗。他托媒人到在家制作家具的父親住處說親并很快成婚,演繹了父親與母親樸實動人的愛情故事。
父親勤奮老實,命運坎坷,九歲沒爹,帶著弟弟過著半乞討的艱難生活,14歲又沒了娘,更雪上加霜?!吧蠠o片瓦,下無寸地”是當時父親家境最貼切不過的描述。父親與母親結(jié)婚時,婚禮時穿的衣服是向別人借的,第二天早上母親煮飯都找不到米,真叫苦得揭不開鍋。即便是在這樣的極度困境下,母親也沒有怨言,堅守“夫妻一條心,白手可成家”的信念。夫唱婦隨,父親發(fā)揮木工技藝特長,母親在家一邊養(yǎng)母豬來賣豬仔,一邊手工制作卷煙來販賣,里里外外忙忙碌碌。十多年過去,經(jīng)過節(jié)儉勤奮和頑強打拼,終于建起了自己的房子,初步改變了“一貧如洗”的生活。母親生養(yǎng)了我們六位兄弟姐妹,還想方設(shè)法供我們讀書,相夫教子,終于積勞成疾,五十多歲時胃穿孔做過手術(shù)。父親年輕時被抓“壯丁”,挨打落下病痛,長期身體不好,家里很多重活都落到母親身上,她的一生生動詮釋了忍辱負重、相夫教子的東方女子的美德。
我是家中排行最小的孩子,承受父母陽光雨露自然也最多。遺憾的是初中畢業(yè)那一年,父親病逝,作為農(nóng)村小孩,又遇家境困難,繼續(xù)升學十有八九是要泡湯的,但在母親的堅持下,通過兄弟幫助,我終于念完了高中。由于種種原因,當年高考失利,母親卻沒有一丁點的責怪,相反還是多多鼓勵。當時農(nóng)村人最喜歡聽《隋唐演義》、《楊家將》、《岳飛精忠報國》等故事,因為這些故事演繹的都是外面大地方人的精彩。人們認為“大地方”就是開闊通透,風水好,相比較自己生存的小山區(qū),自然引發(fā)對城里人的羨慕。當時農(nóng)村小孩要想“翻身”,很大程度上只有走高考這條“獨木橋”,才能扭轉(zhuǎn)自己的命運。母親雖然是一名農(nóng)村婦女,一輩子蹲在鄉(xiāng)下,但她心胸開闊,眼界較高。她曾很形象地對我說,村里鯉魚溪的“鯉魚”只有跳到“大地方”才有變“龍”的機會。她堅信,只有到大地方,才能有大作為、大貢獻。我最后一次高考本要放棄,還是母親堅信自己兒子,用心良苦地要我記住她給我取的曾用名“后貴”的寓意,激勵我不要氣餒,還動員近九十歲的外祖母來安慰和勸說,來鼓舞和堅定我的信心,果真這一年我終于圓了大學夢。然而,就在我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前一天,外祖母卻離開了人世,無法分享外孫的快樂,也成為我永遠的遺憾。
青年時期母親從事過黨的地下革命事業(yè),解放后,對黨和政府有一種天然的內(nèi)在“血緣”的深厚感情,其潛意識中期望自己兒女在當年自己未盡事業(yè)上有一種特殊的延伸。在大學讀書時,她經(jīng)常叮囑我要好好學習,今后要做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國家的人。受她影響,大學二年級我就加入了共產(chǎn)黨組織,成為本年級中最早的學生黨員。大學畢業(yè)征求她的意見,是回到她身邊還是留在大學工作好,她毫不猶豫并非常樸實地回答,哪個地方大就在哪個地方好了,沒有像當時絕大多數(shù)農(nóng)村人理念中養(yǎng)兒防老并為自己著想的思想意識。當時從福州回老家的路要走近十個小時,似乎不亞于“蜀道”的艱難,有時車開到崎嶇路邊,看著車輪旁邊的萬丈深淵峽谷,令人膽戰(zhàn)心驚。走上工作崗位,她又常常對我說,你父親當年苦不堪言,讀不起書,從未摸過課本,是個十足的文盲,現(xiàn)在你大學畢業(yè)了,你要好好工作,報答國家。即便在生命垂危之際,母親仍不忘囑咐我:“莫擔憂,安心工作吧?!币淮位杳院笮褋?,家人問她:“要不要叫后貴回來?”她不假思索地說:“他工作忙,不要影響他?!蹦赣H的心中寫滿的是“大我”,唯獨沒有卿卿之“小我”。
歲月流徙,人漸老去,母親最后于93歲那年離開了我們。母親一生充滿艱難困苦,受當年胃病及偏食等因素影響,一生對雞、鴨、魚及牛奶等有營養(yǎng)的東西幾乎不吃。到了晚年,小房屋樓上樓下成為她的生存天地,但絕少依賴人,即使在身體極其虛弱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從二樓蹣跚而下到一樓吃飯,生活過得極其簡樸。每當懷念母親時,我時常在想:老人家為大家無私奉獻的是那么多,而為自己需求的是那么少,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在引擎和支撐讓她走了近一個世紀的路程?我想只能是歸功于她信仰的力量。最典型的莫過于她當年追隨先進青年投入地下紅軍革命事業(yè),表現(xiàn)出不怕殺頭的英雄氣概。除此而外,母親一輩子愛整潔愛漂亮,即使年老行動不便時,頭發(fā)依然梳理得幾乎一絲不亂,衣服照樣干干凈凈,思維也清清楚楚,幾乎所有見過母親的人無不稱贊她的和諧慈祥。事實也是如此,她對待親朋鄰里是那樣樂善好施,對克服困難是那樣有決心和信心,對待兒女是那樣激勵奮發(fā)圖強。這些對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都是她信仰的力量。
又是一個沒有她的春節(jié)來臨,團圓的氛圍漸漸濃厚,我心越是孤寂。母親健在時,我沒有讀透她“活著”的“有限性”,當母親離去后,她“活著”卻成為我思念的“無限性”。當下,回報母親的“物質(zhì)”再豐裕,也只能是一種“供品”,回報母親的“精神”再充沛,也只能被“絕緣”。給母親的“三春暉”無法再兌現(xiàn),回憶的“千秋情”成了永遠的痛楚。2000年我曾為感恩母親的信仰之愛給我的影響,寫下了《祝福你——吉祥母親》。作為讀書人,最大的寄托就是通過這“一紙詩文”在心中焚祭,但愿天堂的母親能接收到我遙祝的香息:
當我在夜色里/你用月光為我祈禱未來夢/當我在藍天下/你用陽光為我編織人生彩虹/你一句句叮囑/宛如春天對綠草的期盼/你一次次微笑/猶如秋天對果實的贊賞/當我在風浪里/你用信念為我揚帆起航/當我在冰雪中/你用意志為我點燃理想/你仁言慈行的溫暖/充足了我前行的力量 /你千山萬水的牽掛/鑄固了我幸福的平安/?。∧赣H,慈祥淑賢的母親/天地良心/母親一顆心/乾坤愛心/母親一顆心/情深似海啊恩重如山/我永遠永遠永遠祝福你/吉——祥——母——親!
責任編輯 石華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