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半個月里,西方大國不顧美國反對,紛紛表示愿意加入亞投行。這成為當前全球金融領域最具看點的事件,每一進展都牽動著各方神經。
對亞投行受到的熱捧,全球媒體不乏贊譽:“這是一次世界權力的轉移和交接”、“亞投行讓中國贏得外交紅利”、“亞投行是多邊共贏之舉”。甚至,連美國經濟學家也認為,“歐洲國家紛紛加入亞投行,是出于對亞投行重要價值的認可而做出的理性投資,同時也折射出他們對中國倡議的多邊共贏之舉的信任?!?/p>
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信任,就像政治不會有無緣無故的傾向。西方曾有政治家說,國家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西方發(fā)達國家紛紛加入亞投行,首先是有共同的利益。
而他們的加入,也可以增加國際評估機構對亞投行的信用評級和融資能力,還能帶來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技術和設備。此外,他們在多邊金融機構中的管理經驗對亞投行的運營也將有巨大幫助。
成立亞投行,與其說中國是輸出資金、技術和設備,不如說是輸出“發(fā)展經驗”?!耙敫唬刃蘼贰笔侵袊鴰资杲洕咚僭鲩L的經驗?;A設施建設可以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還能促進大量就業(yè)。而完善的基礎設施,又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擴大中國和發(fā)達國家的市場輻射能力,消化過剩產能。
不管是對中國還是對亞洲,不管是對西方發(fā)達國家還是對全球,亞投行起到了“一子落而全世界經濟活”的作用,其貢獻是不可估量的。但它卻屢屢遭到美國的反對,他們或許仍在用冷戰(zhàn)思維思考中國的崛起。
主動的挑戰(zhàn)才叫競爭。中國倡立亞投行并不是主動挑戰(zhàn),更像是無奈選擇。由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和范式,要么“僧多粥少”,要么附加太多的政治條件,頗受詬病。中國雖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但在國際金融體系的話語權仍十分微弱。
美國多次強調,崛起的中國應該在世界范圍內承擔更大的責任,但當中國響應號召想為世界做更大貢獻時,美國卻又屢屢掣肘。得不到資金支持的亞洲各國,曾經對美國主導的金融體系期望很大,但期望卻屢屢落空。
中國倡立亞投行,其實正合了西方各國和亞洲各國的意圖,當然也滿足了西方各國的利益。于是,他們像羊群一樣跟風加入也便順理成章了。
好的愿望并不必然有一個好的結果,好的開頭亦不必然有一個好的結尾。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亞投行未來面臨的挑戰(zhàn)。美國關于亞投行在“治理能力、環(huán)境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擔憂,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畢竟里面也有善意的成分。
不過,中國有足夠的胸懷接受批評,也有足夠的胸懷接納更多國家的參與,用“集體智慧”理性思考亞投行的實際運營。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的講話體現(xiàn)了中國的胸懷和理性:中國放棄一票否決權,亞投行將以商業(yè)原則運營,投資項目必須有一定回報。
利益捆綁、合作共贏必然讓亞投行向良性的方向發(fā)展。我們堅信,一個給世界各國帶來利益的倡議,一個推動世界各國發(fā)展的行動,一定會得到信任和支持。(支點雜志2015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