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麥香
幼兒園里的寶寶家庭出身不同,性格各異,他們的情緒有時會出現(xiàn)起伏,相處中難免有摩擦,若仔細(xì)觀察,總能發(fā)現(xiàn)其中有心理相對脆弱的寶寶。盡管他們心理脆弱的表現(xiàn)各種各樣,但根源可能是相同的——缺乏安全感。
批評過多,所以膽怯
【案例1】 畏懼老師的萌萌
萌萌是幼兒園中班的一個男孩,平時性格開朗,非?;钴S,和小朋友們相處得相當(dāng)不錯,是個適應(yīng)性很強的孩子。不過,與老師交流時,他的表現(xiàn)判若兩人:老師和他說話時,他就像做錯事似的,馬上把頭低下來,不敢與老師目光接觸,局促不安,小手不知道放哪里,神情非常緊張。老師提問,他剛才和同伴們明明已經(jīng)一起大聲把答案說出來了,可是只要老師請他單獨回答,他馬上就臉漲得通紅,說話結(jié)結(jié)巴巴、一字一頓的,聲音小得像蚊子哼。
與萌萌媽交流后,幼兒園老師得知,萌萌從小就特別調(diào)皮,幾乎每天都要被爸媽訓(xùn)斥,甚至挨爸爸的巴掌。入園后,雖然調(diào)皮的秉性不改,但只要面對成人,他就馬上變得小心翼翼,唯唯諾諾,生怕自己再被批評。也就是說,爸媽過多的批評讓萌萌形成了條件反射。這還只是表面,在內(nèi)心深處,萌萌缺乏安全感,對成人懷有不信任心理。
【補救方法】
讓孩子相信成人的善意
第一,父母和老師應(yīng)該對萌萌的膽怯、不自信表現(xiàn)作淡化處理。萌萌對成人有警惕心理,他的不安表現(xiàn)是本能反應(yīng),直接矯正,效果適得其反,只會讓他更不知所措,而成人的不動聲色會讓他慢慢放松。
第二,與萌萌交談時,最好用豐富的肢體動作表達對他的友好和欣賞,比如摸摸他的頭,對他微笑,蹲下來親切地看著他,等等,向他傳達“爸媽喜歡你”“老師是友善的”等信息。
第三,萌萌接受成人的善意一定會有一個過程,從戒備到半信半疑,從試探到最后確信,其中還會有反復(fù),所以父母和老師要一如既往地向他表達善意,即使他犯了錯誤,也要以引導(dǎo)認(rèn)識錯誤入手,耐心地與他講道理。對這樣的孩子,與其讓他害怕,不如讓他慚愧。
第四,多表揚,少批評。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點,也都有缺點,如果父母和老師只盯著孩子的缺點,無異于放大缺點;同理,如果多看孩子的優(yōu)點,孩子的行為便會向好的方面發(fā)展?!昂⒆樱皇强蓯勰悴艕鬯?,而是你愛他他才可愛?!泵让鹊陌謰寫?yīng)該深入領(lǐng)會這句話。
傷害過多,所以戒備
【案例2】 外強中干的帥帥
4歲的帥帥是一個身體強壯的男孩,在幼兒園經(jīng)常跟小朋友動粗,只要對什么事不滿意,他就習(xí)慣性地用拳頭說話,不僅常常把男孩子鼻子打出血,有時對女孩也拳腳相加。有一次,老師把他帶到教室一角,讓他反省10分鐘,不得參加游戲活動,沒想到他居然攻擊老師,朝女老師臉上啐唾沫,抓住老師的頭發(fā)左右亂扯。
家訪時老師得知,帥帥家的氣氛相當(dāng)糟糕,父母經(jīng)常吵架,脾氣暴躁的爸爸動不動就毆打愛嘮叨的媽媽。帥帥扯老師的頭發(fā),就是跟爸爸學(xué)的。很明顯,帥帥行為上的暴力傾向、性格中的固執(zhí)和偏激是受家庭氣氛影響的結(jié)果。在家庭的暴風(fēng)驟雨中,帥帥受的傷害太多,所以他對任何人和事都容易產(chǎn)生戒備、抵觸心理,從而用過激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但是,他外表的強悍反而證明了他內(nèi)心的敏感和脆弱。
【補救方法】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夫妻不合,不僅給孩子做出了負(fù)面榜樣,讓孩子學(xué)會攻擊別人,行為上出現(xiàn)暴力傾向,而且孩子會受到驚嚇,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導(dǎo)致膽怯、畏生、敏感、內(nèi)向、偏激和固執(zhí)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因此,對于這一類孩子,建議父母先從自身做起,從權(quán)威型家長逐步向民主型家長轉(zhuǎn)變,逐步營造一種和諧、民主、講道理的家庭氛圍,充分發(fā)揮家長本身榜樣的作用,逐步引導(dǎo)孩子養(yǎng)成平和、友善的性格。
母愛不足,所以黏人
【案例3】 整天哭泣的月月
4歲的月月是中班的一個小女孩。她有一個外號,叫“哭星”。上小班的時候,每天媽媽送她來幼兒園,離開的時候月月都要鬧一場,攥住媽媽的衣角不讓走,哭得撕心裂肺,引得整個幼兒園的孩子圍觀。月月媽急著上班,狠狠心走了,月月就跑到幼兒園大門口,抓住欄桿使勁晃,像是生離死別一樣。老師好不容易安撫住她,可她仍抽泣不止,有時能小聲哭上一整天。如今上了中班,情況好一點,但每天早上與媽媽告別仍讓她痛苦,小聲哭到中午是常有的事。心情不好,她自然不參加游戲。老師有意逗她開心,讓她做游戲的主角,往往被她拒絕。
月月媽說,月月在家是個纏人的孩子,只要媽媽下班,她就不離媽媽左右,晚上睡覺也不肯去自己的房間,賴在媽媽的臥室不走,媽媽強制她自己睡,她就半夜跑到媽媽臥室,偷偷鉆進媽媽的被窩。
幼兒園老師還發(fā)現(xiàn),媽媽不在的時候,月月很懂事,與人交往禮讓為先,但只要媽媽在場,她就像變了一個人,蠻不講理,動不動就大聲哭鬧。
月月的黏人和性情善變,是母愛不足導(dǎo)致的安全感缺乏。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年輕的媽媽多在職場上拼搏,無暇陪伴孩子,似乎是不得已的事,但母愛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yǎng),孩子長期得不到充足的母愛,必然在心理和行為上出現(xiàn)異常。像月月這樣的孩子為數(shù)不少,而且有不斷增多的趨勢,值得家長們警惕。
【補救方法】
給孩子充足的母愛
向孩子補償母愛的方法多種多樣,但父母們要注意,母愛是精神營養(yǎng),僅僅用零食、玩具、漂亮衣服等物質(zhì)是無法代替的。補償母愛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花錢不如花時間。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比如一起做游戲,一起散步,一起吃飯,一起讀書,而這些活動都需要時間。孩子有的是時間,但時間對父母來說是金錢。這就是矛盾所在。怎么辦呢?只有父母想開點,少加幾次班,少賺一些錢,抽出時間與孩子共享天倫之樂。這樣做是值得的,因為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否則他有可能失去安全感,而失去安全感對孩子來說意味著失去未來。
第二,對學(xué)齡前孩子,父母要多給孩子“觸膚情感刺激”。所謂“觸膚情感刺激”,就是父母多與孩子肌膚接觸,比如多抱孩子,多親吻孩子,手拉手過馬路,等等。這樣的肌膚接觸是親切的表示,更是親情之愛的自然流露,對孩子來說最直接,效果最好。經(jīng)常被父母撫摸,是孩子心靈滿足、獲得安全感的基礎(chǔ),在此基礎(chǔ)上,孩子才能自然而然地信任父母,敞開心靈之窗與父母交流,從而產(chǎn)生精神愉悅感。有了這種安全感和愉悅感,孩子才能大膽地探索外部世界,與人和諧相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正確的行為方式。反之,如月月那樣,因缺乏母親的愛撫而寸步不離媽媽,實際上是在向媽媽討要愛撫,這是“母愛缺乏癥”的顯著癥狀。長此以往,孩子的情商發(fā)展將會受到負(fù)面影響。
第三,對大一點的學(xué)齡前兒童,父母應(yīng)加強與孩子的心靈溝通。五六歲的孩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會本能地對父母的愛進行求證,即“父母究竟愛不愛我”“父母愛我的理由是什么”“我有什么值得父母愛我”。這是孩子思維發(fā)展的必然過程,如果孩子在求證的過程中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他會痛苦,并把痛苦深深埋在心底。所以,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yīng)加強與孩子溝通,探討的問題不妨深入一些,思考問題不妨多幾個角度,認(rèn)真而誠實地回答孩子上述三個內(nèi)心疑問,給孩子踏踏實實的安全感。
照顧過度,所以依賴
【案例4】 懼怕分離的龍龍
5歲的龍龍也是與媽媽難分難舍的孩子,但他的情況與月月正好相反,他的父母對他格外寵愛。沒錯,溺愛也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從出生開始,龍龍就是4個長輩的生活中心,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都把他當(dāng)成掌上明珠,他從來沒有受過一點委屈。如果不小心碰到桌角,奶奶會趕緊跑過來安慰,爺爺則用力拍打桌子,罵桌子是壞蛋。有一次,爸媽帶龍龍去肯德基餐廳吃飯,進門的時候,龍龍的小手被門夾住了。因為夾得不疼,龍龍只是皺了皺眉,媽媽看到了,發(fā)出一聲尖叫,一邊緊緊抱住龍龍,一邊用顫抖的聲音呼叫人群中的龍龍爸。見此情景,龍龍大聲哭起來,感覺被夾過的手“特別特別疼”。在幼兒園,龍龍是有名的“嬌氣鬼”,說不得碰不得,冒險游戲他從來不敢參加。他動不動就哭,受一點委屈就向媽媽告狀,媽媽則力挺兒子,兩年間換了4所幼兒園。
【補救方法】
多給孩子獨自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機會
學(xué)齡前孩子正處于“吸收性心智期”,他們從周圍的人,尤其是家中的長輩那里獲得對這個世界的認(rèn)識,如果長輩做事小心翼翼,孩子便會認(rèn)為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這便是孩子沒有安全感的心理根源。這樣的孩子一步都不愿離開那個使他認(rèn)為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人。
補償孩子的安全感,根本的方法是父母調(diào)整心態(tài)。父母要知道,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不是絕對安全的,我們對孩子的保護也有限度,在我們的能力范圍內(nèi),為孩子提供安全的環(huán)境,余下的只有讓他自己去體會去經(jīng)歷,給他足夠的愛心支持,適當(dāng)?shù)胤攀郑拍荏w驗到什么是安全感。原則是: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他支持,不需要的時候給予他自由。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