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利瑪竇·墨特里尼
撿不到便宜
◎[意]利瑪竇·墨特里尼
甲先生為紐約一家醫(yī)院的兒科醫(yī)生,為400名11歲兒童進行診斷之后,他建議其中45%的小孩開刀切除扁桃體。乙先生在同一個地方行醫(yī),他建議其中46%的小孩進行手術。最后,由該地另一名醫(yī)生丙先生進行最終診斷,他建議其中44%的小孩進行手術。
這是美國兒童保健協會經過調查得出的驚人結果。究竟出于什么理由,三位醫(yī)生都建議無須切除扁桃體的小朋友開刀呢?從心理學方面來說,這些醫(yī)生受到了“沉錨效應”的影響。
我們來看看當初心理學家是如何觀察到這種現象的。
在你眼前放置一個轉盤,上面每一格都寫著不同的數字,轉動轉盤后,指針會停在某個數字上。這次轉盤指針剛好停在“65”,實驗者問:“非洲國家加入聯合國的比例是否超過65%?”你回答:“應該沒有那么多?!薄按蟾庞卸嗌伲俊蹦阆肓讼?,回答:“差不多45%?!睋Q成另一個人。這次指針停在“10”,對于實驗者的第一道問題“非洲國家加入聯合國的比例是否超過10%?”那個人回答:“10%以上?!睂τ谙乱坏绬栴}“有百分之幾的非洲國家加入了聯合國?”那個人想了想說:“大約25%?!?/p>
許多人真的是這樣回答的!偶然出現在轉盤上的數字與問題的答案毫無邏輯關系,但成為了人們回答問題時的參考點(錨),之后就算再怎么調整,也只是在參考點附近打轉而已。
因此,沉錨效應也能用來解釋暢貨中心(以低廉價格販賣瑕疵品或剩余庫存的特賣店)的商業(yè)模式為什么會成功。許多商店除了在換季期間大打折扣之外,一年到頭都在打折,這也是利用沉錨效應讓顧客覺得自己全年都能撿到便宜。
當標簽上寫的原價成了參考值之后,顧客總會比較原價和折扣價。比如當你看到原價5000元,而打折后標價4500元的鞋子時,你會選擇購買哪一雙?當然是后者。
還有一種看起來似乎毫無破綻的陷阱。當一家商店里幾乎所有的外套價格都是7000元,如果你看到有一件標價3600元,一定會覺得不買就可惜了。反過來說,假如一家商店里幾乎所有的外套價格都是2000元,而你看到有一件標價3600元時,你一定會認為它太貴了。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事情常常發(fā)生,沉錨陷阱無處不在。我們一定要從中吸取教訓,在自己或他人設定參考值(錨)之前,務必保持警覺。一旦參考值出現,任誰都難以脫身。
(摘自《喜怒哀樂經濟學》新世界出版社 圖/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