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璐
混個眼熟
文/高 璐
每年一次的制冷展,如今已是第26個年頭了。四月的上海,天氣并不是很熱,好在制冷展3天,天氣還不錯。展館內各家在賣力地展現(xiàn)著自己獨特的產(chǎn)品,展館外,天氣也很應景。
如果非要功利化的來計算制冷展的效益,那筆者無從談起,沒有一個精準的報告數(shù)據(jù)來核算;如果說參展企業(yè)是為了通過制冷展來促成多大的交易,拿到什么大項目,這樣的機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此次制冷展,筆者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參展多年的品牌,除了自身平時打造的知名度外,在展館里,很多的參觀者都會特意跑到其展臺看看今年是否跟去年有所不同。實則,參展就是混臉熟,說不定下一年,會有很多的參觀者找你家的展位!
制冷展結束后,人們總是會喜歡評論一番,不管是在新品還是在各品牌創(chuàng)意方面。輿論的焦點是同質化產(chǎn)品太多,每家都一樣,新品也沒有很大的突破。其實筆者認為完全可以換個思路去考慮問題,在批判的時候,是否可以平和一點。在展會中,能博得眼球最好,沒有新花樣也無所謂,就是去混個臉熟,說不定哪一天談攏的大客戶就是在制冷展上“謀面”的呢!
那么,如何混臉熟?
2015年參展的很多品牌還是沿用了去年的套路,微信二維碼,只不過在實現(xiàn)形式上發(fā)生了變化。有關注二維碼后可以轉盤抽獎的、有直接發(fā)紅包的、有一些賺吆喝的,搖一搖,電子屏幕大比拼,最后送出大獎,智能化的比拼更多樣。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廠家抓住了受眾群的這一心理,在關注其品牌微信的時候,送出獎品。那么,接下來就有很多質疑聲音,
這種方式收獲的粉絲質量究竟如何?很多前來觀展的人掃完微信,拿了獎品后,隨之取消了關注,這種行為是否應該得到禁止?
那么我們反過來考慮,試問廠家送出的禮品是不是很貴重的禮品?禮品的“保鮮期”跟參觀者關注微信的“保鮮期”是否成正比?在展會中,筆者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品牌送出的禮品都是小禮品,所以作為參展企業(yè),完全可以不用計較這些小的細節(jié)。其實在你送出禮品的同時,那些關注過你微信的人已經(jīng)在潛意識里記住了你這個品牌,明年制冷展,他還會一如既往的到你的展臺來看看,今年你要送出什么禮品。這樣就夠了,傳播效果已經(jīng)達到了。這就是所謂的“臉熟”。
同理,產(chǎn)品也是一樣,很多剛性的新品面前,必然會有一個漂亮的陰柔的模特,說廠家“蠻拼”也不為過。幾大主機品牌都是展出了自己的新品。2015年海爾、格力、美的在展出自己的主流品牌之外,還主打智能家居,智能化的產(chǎn)品展示也是引來眾多參觀者前來體驗。水機品牌還是以水機為主,主打在技術方面的突破,提高產(chǎn)品的性能。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很多人在拿出手機拍美女的時候,新品機型已經(jīng)進入到了畫面里,如果是我,我肯定在看美女的時候,會看一眼機器,這是不是也算“混臉熟”?
綜上,不要太在意當下的傳播效果如何,細想想,任何“付出”都是有“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