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舊時彌勒佛殿常會懸掛一副對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泵耖g亦有言曰:寬容的人有福。為何寬容的人反而有福呢?
寬容意味著容忍和包容,但中國歷史向來就有“不吃虧”的古訓,理論上,那些不吃虧的人才有福,他們才是人生贏家,但事實是這樣嗎?并不是,人們往往喜歡和那些溫和寬厚的人為友,愿意幫助他們,所以寬厚的人事業(yè)反而更易成功。那些凡事計較、睚眥必報的人,人們一般都會繞著走,因為這一類人,大都依著自己的性子來,很難約束自己的脾氣,有些甚至于習慣沖冠一怒,卻無法面對隨之而來的后果。
在《論語》中,子張向孔子請教怎么能做到仁,孔子列舉了恭、寬、信、敏、惠五種品質(zhì),其中對寬的解釋是:“寬則得眾?!彼^的寬則得眾,從個人品行上說,就是為人應(yīng)寬容,才可以受人愛戴;而從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上說,則是寬容方可得到部屬和同仁的擁戴和愛護。
北宋初期名相王旦,性情寬容有雅量。他和名臣寇準同朝為官,寇準多次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但王旦卻很欣賞寇準的才華,屢次向皇帝舉薦寇準。后來,連皇帝都忍不住了,告訴王旦說:“你雖然總是在我面前夸獎寇準,但寇準卻多次在我面前彈劾你呀!”王旦聽說后,一點沒生氣,反而說:“我做宰相多年,肯定在處理政事時有所紕漏,寇準這是在提醒我,這正顯得寇準忠直,請您一定要重用寇準。”這下連皇帝都感動了,而且寇準后來也真誠地對王旦說,自己的確不如王旦之德。
無獨有偶,唐代名相狄仁杰也曾做過寇準這樣的事??赡芘e凡有才華有天賦的人,都不大看得起那些老實溫吞的“老好人”,恰好名將婁師德又是個“唾面自干”的老好人。所以狄仁杰為相時,對他頗為輕視。后來武則天特地把狄仁杰找來,問道:“你覺得婁師德知人善任嗎?”狄仁杰略有些鄙夷地說:“臣曾與他同僚,沒聽說過他舉薦過何人。”武則天嘆了口氣說:“我任用你為宰相,就是婁師德舉薦的,看來他確實知人啊?!比缓竽贸霎敵鯅鋷煹屡e薦的奏章。狄仁杰看后又驚訝又慚愧,從此改變了對婁師德的態(tài)度。
婁師德和王旦,都是以德服人、寬厚待人的典范,二人也均因?qū)捜荻靡栽诋斒辣艿?,在后世揚名。婁師德在武則天一朝羅織罪名成風的情況下,竟無一人能夠詆毀他,最后得以壽終,實屬難得。王旦更是在真宗、仁宗朝做了十二年的太平宰相,其后人人才輩出,幾十年之后,蘇軾為王氏宗族所作《三槐堂銘》一文中,對王旦的人品依舊推崇不已。寬容的人有福,豈是虛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