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梅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 應用外國語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沈從文創(chuàng)作與外國文學淵源之探討
江玉梅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 應用外國語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沈從文一生著作眾多,其作品的題材、主題、思想以及他本人的性格等都一定程度上受外國文化的影響,本文選取沈從文部分文學作品,用比較文學中影響研究的淵源學方法討論沈從文文學作品與外國文化的淵源關系。
沈從文;淵源學;圣經(jīng)
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沈從文一生創(chuàng)作的結(jié)集有80多部,是現(xiàn)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位。然而一九四九年為沈從文文學創(chuàng)作的分水嶺,一九四九年前沈創(chuàng)作了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但建國后,他的主要精力轉(zhuǎn)移在物質(zhì)文化研究上,也作出不菲的成績。本文主要運用比較文學淵源學的方法集中論述沈從文一九四九年前其文學創(chuàng)作與外國文學的淵源關系。淵源學來源于法國學派,指的是以文學接受者為出發(fā)點,去探尋放送者的影響,就是在比較文學視野中,揭示某一文學現(xiàn)象或作家的主題、題材、情節(jié)、風格、語言等地外來因素,是一種對跨國影響淵源的實證性追溯和研究[1]72。
沈從文雖然沒有出國留學,但他從大量的外國書籍譯本中獲取營養(yǎng),汪曾祺就談到過其讀書很“雜”:“一般的四部書、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外國文學的譯本、社會學、人類學、黑格爾的《小邏輯》、弗洛伊德、亨利·詹姆斯、道教史、陶瓷史……兼收并蓄,五花八門”[2]。由于沈從文大量閱讀外國文學及哲學作品,因此他在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時,直接吸收外國文學和哲學營養(yǎng),從中得到創(chuàng)作靈感和精神慰藉。
沈從文的大量著作中,有些題材和主題直接或間接來自外國文學作品或經(jīng)典典籍。
一九二八年,沈從文創(chuàng)作《阿麗思中國游記》,這是從《阿麗思漫游奇境記》作者路易斯·卡洛爾那里得到啟發(fā),把阿麗思小姐的兔子伙伴寫成一個漫畫式人物,是非?;尚?,而又富于同情心的紳士,跟他的大名約翰·儺喜一樣,兔子儺喜先生舉止一半是中國人,一半是英國人。但阿麗思和儺喜兩人在漫游中國途中見到的,卻盡是荒誕不經(jīng)的中國典型。例如給中國窮人一個方便解決辦法是提到《育嬰芻議》,主張把中國挨餓父母養(yǎng)的兒子腌制起來,賣給帝國主義者和中國上流人。沈從文寫《中國旅行指南》那種諷刺筆墨,以及他在同時期其他作品里類似的挖苦嘲弄筆調(diào),完全看得出是在模仿斯特恩的《項狄傳》。可以說,在沈從文早期作品中,如《阿麗思中國游記》等,簡直把項狄似的說話人的運用發(fā)揮到了頂點。這部小說展現(xiàn)出作者幽默機智、藐視結(jié)構(gòu)情節(jié)清規(guī)戒律,激情一發(fā)而不可收拾。懷著自卑自憐向讀者求情,又戲弄挖苦諷刺文學家、道學家的說教,而后證明這類說教全都是荒誕可笑的冒牌貨,當中還出現(xiàn)一些挖空心思想出來的長長的外國名字,哲學話題,以及故做多情的陳詞濫調(diào)。
《月下小景》是沈從文1932年—1933年寫成的一個短篇小說集。《月下小景》最初由上?,F(xiàn)代書局1933年11月15日初版,收入“現(xiàn)代創(chuàng)作叢書”第十二種,共收入小說九篇:《月下小景》、《扇陀》、《慷慨的王子》、《醫(yī)生》、《一個農(nóng)夫的故事》、《尋覓》、《獵人的故事》、《女人》和《愛欲》九篇小說,外加《題記》共10篇。
《月下小景》與薄伽丘的《十日談》和佛經(jīng)《法苑珠林》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結(jié)構(gòu)上,沈從文借鑒了兩者的框架結(jié)構(gòu),并以此為基礎建立起嵌套結(jié)構(gòu);在內(nèi)容和主體上,沈從文吸取了《十日談》的情愛與智慧內(nèi)容和主題,從《法苑珠林》摘錄了與情愛、智慧和犧牲相關的故事。
《十日談》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創(chuàng)作于14世紀的一組短篇故事集,他從《天方夜譚》等東方民間故事取材,將這些故事的背景放在了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一方面諷刺人們的虛偽做作,另一方面也贊美他們的真情智慧,具有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風格?!斗ㄔ分榱帧肥欠鸾?jīng)故事集,共有100卷,主要有來自佛經(jīng)經(jīng)卷的故事、偈言與民間故事組成,是講述佛法時所用的經(jīng)典佛經(jīng),充滿著神秘怪誕虛幻的色彩。這兩部作品都為沈從文的小說提供了結(jié)構(gòu)上的初級形式(框架結(jié)構(gòu))、故事上的主題與來源(男女情欲與智慧犧牲的主題、諷刺風格與虛幻神秘色彩)。沈從文在這兩個故事的影響下,創(chuàng)作了他的小說集《月下小景》,同時他自覺地進行了屬于自己的獨特的藝術探索。
《十日談》、《天方夜譚》和《月下小景》都具有取材異域的故事原型。《十日談》來源之一為《天方夜譚》,《法苑珠林》有很多故事和異域有關,如盤瓠故事就是屬于西南蠻夷的傳說,對于編撰者而言,這里所記述的故事大部分是屬于印度等地的傳說和故事,沈從文《月下小景》中的八篇十個故事(除了同名的單篇小說外)皆來源于《法苑珠林》,都是對《法苑珠林》中已有的故事的改編?!斗ㄔ分榱帧酚幸话倬?,沈從文計劃中的一百篇故事應該都是準備取材于此的。《月下小景》包含著兩種地域的混合故事:一是對閱讀者來說比較陌生的邊疆僻地的故事,故事的背景處于孤立隔絕中的地域,“傍了××省邊境由南而北的橫斷山脈長嶺腳下,有一些為人類所疏忽歷史所遺忘的殘余種族聚集的山寨,他們用另一種言語,用另一種習慣,另一種夢,生活到這個世界一隅,已經(jīng)有許多年?!盵3]
2.1 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影響
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受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影響,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沈生前在一次與凌宇的談話中,曾告訴凌宇他對病態(tài)心理學很有研究,大約正是由于對病態(tài)心理學的探究,才確立起沈從文對人生的心理學觀察角度。因此在沈的創(chuàng)作中,也時常能看到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影子。美國學者金介甫也指出早在1925年,弗洛伊德中有關下意識的一概念就已在沈從文小說中加以應用。在沈從文以都市人生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下意識的心理描寫尤為顯著。例如《用A字記下來的事》、《自殺》、《來客》、《都市一婦人》、《八駿圖》、《看虹錄》、《摘星錄》等篇章中有關人物的心理描寫,都見出意識與下意識的分裂、沖突的癥候,豁顯出人物生存的尷尬。關于對小說中心理描寫的來源,沈從文在1949年曾在自我檢討中明確說出:
自己過去習作中的一部分,見出與社會現(xiàn)實的脫節(jié)。由情感幻異的以佛經(jīng)故事改造的故事,發(fā)展成《七色魘》的病態(tài)格局,以及《看虹錄》、《摘星錄》中夸侈荒誕的戀愛小說?!科湓颍俗x書范圍雜,以尼采式的孤立,佛經(jīng)的虛無主義和文選諸子學,以及弗洛伊德、喬伊斯造成的思想雜糅混合,全起源于個人與現(xiàn)實政治游離產(chǎn)生的孤立[4]。
下意識心理描寫,是沈從文都市諷刺的重要手段?!栋蓑E圖》似乎集中體現(xiàn)出這一特征,小說展示出某大學八位教授的病態(tài)人生。在意識層面,他們或信奉獨身主義,或標榜清心寡欲,或主張泛愛主義,或強調(diào)道德名分。然而,在下意識層面,卻依然涌動著愛欲乃至性欲的潮汐。于是外部舉止的“莊嚴”、“老成”、常變得“不太自然”。顯然,出于八駿們?nèi)酥灸艿膼塾?,性欲沖動,由于受到上述屬于意識層面的社會道德的、思想的或觀念的壓抑而轉(zhuǎn)入下意識層面。雖轉(zhuǎn)入下意識層面,卻又常常以不由自主的方式流露出來,從而造成人物言行、表里的嚴重分裂。
在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中,下意識心理描寫并不止于都是人生。在他的以鄉(xiāng)土為題材的作品中,下意識心理描寫也屢見不鮮,諸如《邊城》里翠翠的少女懷春心理。《貴生》中貴生在喝金鳳喜筵時的內(nèi)心憤懣,《丈夫》里的丈夫在河船上產(chǎn)生的內(nèi)心寂寞感、屈辱感等等?!墩煞颉穱@著鄉(xiāng)下丈夫去河船上探望賣淫的妻子、一日夜的經(jīng)歷展開敘述。在意識層面,丈夫?qū)ψ约赫煞虻纳矸荽_認不疑,還大量有機會與妻子親熱親熱。然而,河船上的嚴酷現(xiàn)實將他做丈夫的權(quán)利剝奪殆盡,這使他內(nèi)心感受到了人的尊嚴的喪失。但由于在丈夫的意識層面,按當?shù)亓晳T,妻子外出賣淫只不過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情”——理性的缺失使丈夫內(nèi)心感受到的人生屈辱無從上升到意識層面,于是導致了他的去——留選擇。丈夫的意識及水保、老鴇請他吃酒席、看大戲的許諾,使他愿意繼續(xù)留在河船上,而親身感受到的屈辱又使他萌生離開河船、返回鄉(xiāng)下的念頭。去——留,構(gòu)成小說敘述的內(nèi)在張力。而丈夫意識與下意識的沖突則賦予去——留具體的社會心理內(nèi)容。
由此可見,沈從文無論是對都市病態(tài)人生的刻畫,還是對湘西世界生命形式的探索,都見出他與弗洛依德心理學的淵源,只有全面理解沈從文及其創(chuàng)作與西方現(xiàn)代心理學的這種關系,才能對沈從文的人生觀——生命觀及其創(chuàng)作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2.2 西方浪漫主義的影響
沈從文不僅受西方心理學說的影響,而且也接受西方浪漫主義思想的影響。西方浪漫主義思潮源自盧梭《論科學與藝術》一文,其批判苗頭指向了正在興起的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及促成這一文明的科學與文化。正如浪漫主義思想家馬丁·亨克爾寫道:“浪漫派那一代人實在無法忍受不斷加劇的整個世界對神的褻瀆,無法忍受越來越多的機械式的說明,無法忍受生活的詩的喪失。所以把浪漫主義概括為‘現(xiàn)代性’的第一次自我批判?!痹诂F(xiàn)代性的沖擊下,感性與理性分裂、自然與文明分離,人的自我與本我、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與平衡被打破了,導致人性異化、道德淪喪、生存詩性逐漸淪落、喪失、面對這一趨勢,以盧梭為源端,歷經(jīng)康德、尼采、直至海德格爾、馬爾庫塞等,發(fā)展起來的浪漫主義哲學、美學思想,展開了對現(xiàn)代性的批判,對人的生存價值的確立,對現(xiàn)代人類精神的救贖。沈從文從心靈深處契合了這一美學思潮,從而有意識的以“一個鄉(xiāng)下人”自居站在都市回望鄉(xiāng)村,進行了對現(xiàn)代性的批判,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代表了浪漫主義的最高成就,從都市到鄉(xiāng)村,沈從文為我們披露了一幅被現(xiàn)代文明污染、扭曲的丑惡景象。在二、三十年代,沈從文表現(xiàn)出對文明的恐懼、焦慮和批判,對由文明所帶來的人們道德的滑落和人性的扭曲給予深刻的揭示,顯示了其眼光的深邃和思想的獨立。
西方浪漫主義企圖通過“詩意人生”、“本真情感”、“人與自然諧和”這三個途徑,來對抗現(xiàn)代文明帶來的人生的散文化、精神的工具理想化和人的無家可歸感,實現(xiàn)審美的救贖?!皩徝?、詩,就成了設定這個世界的根據(jù),審美的世界成為現(xiàn)實世界的樣版”。在對現(xiàn)代性所扭曲、變形、人性已被異化了的現(xiàn)代中國人進行拯救的方式上,沈從文借鑒了這種西方式的浪漫主義者的審美救贖。“人生應當還有個較高尚的表針,至少還容許在文學和藝術上創(chuàng)造幾個標準。”沈從文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的標準,那便是“湘西世界”。在“湘西世界”里,他實現(xiàn)了人生的詩意化、情感的純化和人與自然的同化,實現(xiàn)了審美人生對現(xiàn)實人生的超越與救贖。
西方浪漫主義思潮面對社會日益功利化、人生庸俗的散文化,提倡人生超功利的審美的詩化?!跋嫖魇澜纭崩锏娜松窃娨饣松??!艾F(xiàn)實生活世界的中心是人,生活著的人,詩意化的世界,實質(zhì)上應該是詩意化的人;人的詩意化,世界才能最終審美化?!薄跋嫖魇澜纭崩锶松脑娨饣峭ㄟ^人的詩意化來表現(xiàn)的。一個個典型人物向我們展示了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詩意的人生形式。
《邊城》中的人物個個都是詩意化的?!斑@些可愛的人,各自有一個厚道而簡單的靈魂,生息在田野晨陽的空氣。他們心口相應,行為思想一致。他們是壯實的,沖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掙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對于生活沒有過分的奢望,他們的心力全用在別人身上:成人之美,……無不先有人而后自己。這些人都有一顆偉大的心”。邊城人個個都正直、善良、純樸、淳厚、誠摯、關心他人勝于自己,他們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更不唯利是圖,一片玉潔冰清。升華在這樣的人群中,思想會得到凈化,靈魂會得到升華,心底也會如他們一樣純凈得不含一點渣滓。
由于沈從文讀書范圍異常廣泛,中西貫通,所以大量閱讀的外國書籍潛移默化影響著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他本人的性格和對世界的見解。例如,他對西方浪漫主義很入迷,指名提到的有盧梭的《懺悔錄》。另外,沈從文的作品中,能見到小仲馬和歌德作品的影子。例如長詩《曙》中,講述一個人對一個妓女的忠實愛情,這跟小仲馬《茶花女》中亞芒的情婦瑪格麗特有些相似,也跟歌德的少年維特異曲同工。沈從文不僅文學創(chuàng)作受外國文化的影響,他本人的思想、內(nèi)心世界也受外國文化的影響。
3.1 《圣經(jīng)》對沈從文的影響
沈從文喜愛閱讀《圣經(jīng)》,早期他從湖南來北京隨身帶了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圣經(jīng)》。雖然沈從文曾明確表示“ 我并不迷信宗教”,但作為文學化、情感化和思想化的基督教精神與典籍,卻又被他所接受。沈從文從圣經(jīng)中不僅吸收各種修辭手法,更是在讀《圣經(jīng)》的過程保存他那份純真和悲天憫人的“博愛”的情懷。
一九五七年沈從文說過,他年輕時讀《圣經(jīng)》,是由于深受《圣經(jīng)》抒情氣味的感染。他的早期作品從《舊約·雅歌》中學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另外《圣經(jīng)》“那接近口語的譯文”和“部分充滿抒情詩的篇章”,并從“反復閱讀中”,“得到極多有益啟發(fā),學會了敘事抒情的基本知識”[5]67。在創(chuàng)作中他借用《圣經(jīng)》的諸多手法;在生活中,他也從圣經(jīng)中獲取精神力量,沈從文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仍然每天讀《圣經(jīng)》。雖然他沒有把《圣經(jīng)》當做宗教教條來讀,但在沈從文早期生活窮愁潦倒、文學理想屢受挫折、精神極度壓抑苦悶時,《圣經(jīng)》所蘊涵的仁愛、善良、憐憫成為他精神的寄托與支柱之一,他從中找到了精神安慰,支撐他戰(zhàn)勝一切困難與挫折。
3.2 從西方吸取生命元氣與個體生命力
沈從文提倡自然人性,呼喚理想生命,張揚生命元氣與個體生命力,這都可以在西方找到其深層理論根源。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現(xiàn)代生命哲學的代表人物叔本華、尼采等人的學說在中國流播甚廣,沈從文置身于當時的文化環(huán)境中,由此而受到西方現(xiàn)代生命哲學的影響是必然的。西方現(xiàn)代生命哲學是應合現(xiàn)代社會需要而出現(xiàn)的、圍繞著人的“生命”展開的一股非理性哲學思潮。它以潛在的方式影響了中國現(xiàn)代作家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
沈從文也一再感嘆“人生可憫”,生命中的“情感”與“偶然”往往越出“理性”與“意志”的控制,由此造成人生的無常與悲劇,沈從文的這種生命悲憫意識與叔本華具有精神上的聯(lián)系。 沈從文作品中所變現(xiàn)出來的原始生命意識與自然性,他所竭力標舉的自然率真的生命品格和雄強健康的生命氣魄,在精神實質(zhì)上與尼采的“超人”意識不無相似之處,都是旨在激發(fā)人的生命活力與創(chuàng)造精神,其指向是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生命隨日月交替而有新陳代謝現(xiàn)象,有變化,有移易。生命者,只前進,不后退,能邁進,難靜止?!盵6]
除了從西方哲學家吸取文化營養(yǎng),沈從文在文化層次上與西方近現(xiàn)一大批文學創(chuàng)作者相呼應,主要涉及到盧梭、??思{、勞倫斯、契訶夫、屠格涅夫、莫泊桑?!拔鞣轿幕瘜λ挠绊懖皇菧\層型的,而是滲透型的;在不知不覺的‘多’而雜的滲透型的‘總得影響’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與盧梭的審美情感相通——都同樣把美德看作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崇尚自然的人性,同自由舒展的生命形式與附庸風雅,矯揉造作的貴族、紳士、太太們的感情方式相抗衡”[7]47。在與勞倫斯比較中,他說:“我們卻清晰可尋地看到他與勞倫斯在精神上的某種深刻聯(lián)姻——都同樣表現(xiàn)著以自然性愛來抗衡‘文明’帶來的人性的殘害和扭曲,他們都企圖通過未被文明污染的自然生命力甚至原始生命力,來取代‘文明’蝕育下的人性淪落”[7]50。在與莫泊桑的比較中,趙學勇認為,兩位作家筆下的小人物有諸多相似,“尤其是莫泊桑那種對資產(chǎn)階級文明所造成的社會道德風尚——自私虛榮的偽善感情、裝模作樣的體面人生、卑劣勢利的倫理觀念的無情揭露和批判,更與沈從文遙相輝映”[7]53。以上的觀點從沈從文生命觀出發(fā)追尋到叔本華、尼采“生命哲學”的影響,以“滲透型”來把握沈從文所受西方文化影響,注意到沈從文與勞倫斯、莫泊桑的相通并進行初步的分析。
形式與技巧的淵源是指在文學接受者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尋求放送者的影響因素,揭示接受者作品中形式與技巧上的外來因素,對其進行跨國影響淵源的實證性追溯研究[1]78。
沈從文從他所閱讀的外國作品中,借鑒新的創(chuàng)作形式和技巧。他處于“五四”運動結(jié)束后的時期,“五四”時期的文學理念也直接影響到他。他認為現(xiàn)代文學作品就是武器,新文學要挖掉舊文學的墻基,用它優(yōu)越邏輯性與美感力來證明,因此,大量吸收外國的一些新的文學形式和技巧,他認為是有必要的,同時,在他作品中也體現(xiàn)了他這種想法。
4.1 模仿《圣經(jīng)》書寫形式與技巧
沈從文作品形式與技巧一方面受《圣經(jīng)》影響,另一方面,西方眾多作家,如斯威夫特、伏爾泰、歌德、斯特恩、契訶夫、屠格涅夫、托爾斯泰、果戈理、高爾基、莫泊桑、都德、法朗士、福樓拜、紀德、易卜生、王爾德和安徒生等作家的各種各樣的寫作方式和技巧也影響著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
沈從文在《圣經(jīng)》的接受方面,對其藝術手法的借鑒主要表現(xiàn)在意象、人物形象塑造、話語方式等方面。第一,沈從文直接借用《圣經(jīng)》的意象。例如玫瑰、羔羊、百合花、鴿子、小鹿、十字架等。在《呈小莎》的一首小詩中寫道:“你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光明跟隨在你身邊:男人在你跟前默默無言,好像到上帝前虔誠一片——在你后邊舉十字架的那個人,默默看著十字架腐朽霉爛”[8]?!笆旨堋笔潜硎究嚯y、贖罪和虔誠的意思,放在這首小詩中,增加愛的濃烈程度,更見男人對愛的忠貞與堅守。其次,在任務形象塑造方面,男主人公儺佑(《月下小景》)、龍朱(《龍朱》)、神巫(《神巫之愛》)等都如所羅門一樣是“神之子”,有著“完美的身體與高尚的靈魂”,他們“美麗強壯像獅子,溫和謙馴如小羊”,是“權(quán)威”、“力”、“光”的化身,沈從文對他們的贊美與歌頌大量運用《圣經(jīng)》的意象,或化用《圣經(jīng)》句式,有的甚至直接引用《圣經(jīng)》原文。如散文《月下》開篇就說“求你將我放在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并點明“我念誦著雅歌來希望你,我的好人”。這引用的就是《圣經(jīng)·舊約·雅歌》第6首。第三,在話語方面,《圣經(jīng)》的獨特話語有敘事模式的罪孽與懺悔、墮落與拯救、受難與皈依等,抒情方式的祈禱、贊美、呼告等。沈從文在《遙夜》之二中假托歌女之口唱了一首歌,歌中第一節(jié)即以“可憐的小鳥兒!你不必再歌了吧!”呼告方式開篇,第三節(jié)又以“可憐的鳥兒?。∧悴槐亍埬悴槐卦俑枇税?!”加深呼告力度,最后全篇再一次以呼告結(jié)尾:“可憐的鳥兒??!為月,為星,為玫瑰,為水仙,為我,為一切,為愛而莫再歌了吧!”[5]21這種用呼告的書寫方式明顯受到了《圣經(jīng)》的影響。
4.2 借用西方文學形式與技巧
沈從文從西方文學中借用多樣體裁,包括話劇、自由詩,寫信體。在傳統(tǒng)的中國體裁上,他又不拘泥于傳統(tǒng)書寫方式,在文體上創(chuàng)新。一九二五至一九二六年,沈從文開始創(chuàng)作話劇,例如《盲人》、《霄神》、《羊羔》等。在作詩方面,他放棄了傳統(tǒng)的格律詩,偏愛創(chuàng)作不押韻的自由詩,例如《鄉(xiāng)間的夏》、《初戀》、《余燼》等,這種非常獨特的詩體曾經(jīng)震動當時詩壇。在他的散文里,詞采橫溢,如江河奔瀉。在小說中展開場景,介紹人物時往往離開主題,玄思默想,甚至狂熱議論,把正在展開的情節(jié)一下子沖淡,完全破壞了對傳統(tǒng)情節(jié)構(gòu)思的預期設想。作品內(nèi)容大膽而又不失優(yōu)美。借用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寫法,創(chuàng)作了《信》(一九二八)寫了一個姑娘給愛人寫信,按年月次序排起來,成為一部小說。每封信本身就是一首散文詩,表達了姑娘虔誠愛戀,自我譴責心情的全部過程。
由于沈從文大量閱讀的是外國文學的中文翻譯版本,因此他的作品呈現(xiàn)出歐化風格。這體現(xiàn)在人物名字、對話等方面。例如他的作品中人物名字出現(xiàn)杰克、彼得、塔塔木等,密司特和密司等西方名字和稱呼。另外,他在作品中運用帶分析性的歐化敘述方法,例如敘述故事如話家常,不但用大白話,而是用對話口氣,伴隨著大段大段模仿真人的演說,中間夾插些片言只字,甚至細微到演說用的感嘆詞。沈從文作品中人物說起話來,常常是長篇大論,滔滔不絕,中間常常自己打斷、改正,甚至改變了獨白話題,他的敘述句里最后才點明語意的冗長句法,這種方法類似翻譯西文作品中常見的翻譯腔。小說中的說故事人口氣,同西方熟悉的那種第一人稱寫法完全一樣,非常富有戲劇性,只不過作者有意地把它寫得有聲有色,使讀者讀起來像在聽他講故事。正如《用A字記下來的故事》小說中那位說故事人一樣。說故事者就是作者本人,里面關于“小物件”的稱呼,是直接從都德的小說“小物件”里借用而來。
綜上所述,沈從文在大量的創(chuàng)作中,大膽吸收和借用外國文化的書寫方式和題材,他的作品不僅有明顯的外國文化痕跡,他本人的氣質(zhì)、品格及世界觀也深受外國文化影響。因此,在進行沈從文作品追根溯源的時候,外國文化對其的影響,不可小覷。詳盡的分析沈從文與外國文學的淵源關系,是更深層次理解沈從文的一個重要方面。
[1] 曹順慶.比較文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王珞.沈從文評論八十年[C].中國華僑出版社,2004.
[3] 沈從文.月下小景,沈從文全集(第9卷)[M].山西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217.
[4] 沈從文.沈從文選集(第五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5] 沈從文.沈從文文集(第十一卷)[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4.
[6]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十二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9:33.
[7] 趙學勇.沈從文與東西文化[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0:47.
[8] 金介甫.鳳凰之子:沈從文傳[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9:168.
The Orig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n Congwen’s Works and Foreign Culture
JIANG Yumei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
Shen Congwen, a famous Chinese writer, owns many works in his life. The subject, the theme, the idea of his works , and his personality as well have received influence from foreign culture to some exte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orig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n Congwen’s literary works and foreign culture by the method of origin study which belongs to influence stud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hen Congwen; Origin study; The Bible
I06
A
1672-0318(2015)04-0035-06
10.13899/j.cnki.szptxb.2015.04.006
2015-02-28
江玉梅(1984-),女,江西九江人,文學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華裔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