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茹
民國三十年臘月二十七晚,下了一場大雪,足有尺八厚。
第二天,祖父早起,戴上氈帽,站在門外看雪景,“瑞雪啊,兆豐年!”他嘟囔了一句。
年,說到就到……還有兩天。
祖父忽然想起還欠鐘樓“中盛館”飯店一年的飯錢,于是轉身回屋,從柜子里拿出十幾塊大洋,揣進棉袍里。
“我去中盛館還賬?!彼麃G給大祖母一句,就走出了大門。
今天是討債還錢的關鍵日子,也是最后期限,人稱鬼門關;過了大年初一,吃完餃子,就不能再逼著要賬了,所以人們把初一的餃子叫救命餃子。因為祖父與中盛館的老掌柜交情好,所以人家沒來討賬。
當祖父走到鐘樓時,發(fā)現(xiàn)一個人斜躺在門洞里。祖父走過去,推了推那個人,那人已凍得不醒人事。祖父急忙將他背起來,往中盛館的后院走,看見一個伙計,就說:“趕緊叫你家掌柜來?!?/p>
祖父把那人放到后面暖屋。中盛館的王掌柜也來了。
“這人凍僵了,我把他背到了你這。”祖父說。
“哦,要緊嗎?”
“先暖暖,看看情況。”
半個小時后,那人漸漸蘇醒過來。
王掌柜急忙出去,吩咐伙計弄點熱粥來。
祖父一問,才知細情。原來此人姓柏,叫柏良,是灤河西柏店子村人,四十一歲。柏良是個擺船的,以在灤河上擺渡為生,家有父母,膝下有四女一兒,一家八口,只靠柏良一人擺船過活,由于母親體弱多病,常年服藥,所以欠債累累,無力償還。正遇年終鬼門關,逼債之人接踵而至,一家老小叫苦連天。柏良為了躲債,逃到了城里,由于沒錢吃飯沒錢住店,又舉目無親,晚上只好在鐘樓門洞過夜了,不成想,昨晚又下了大雪……
祖父叫柏良喝下熱粥。柏良喝下熱粥,身子暖了,人也有了精神。
“你年輕力壯,兒女成群,又有父母二老,且莫悲傷,一定要堅強,好好活下去!”祖父勸柏良。柏良感激地點頭。
祖父又問他:“總共欠多少債?。俊?/p>
柏良說:“總共銅錢八十多吊,合銀元約五元?!?/p>
祖父當即拿出五塊大洋給柏良:“趕快回家還清債務,免得全家掛念!”
柏良急忙趴地叩頭,感動得淚下如雨:“恩人!恩人啊!”
祖父將柏良扶起,見他身上的衣衫很薄,就說:“你先等等,我回家一趟”。
祖父回家。
一會兒,祖父取來一身舊棉衣,叫柏良換上,然后催他趕緊回家。柏良含淚而去。
當時祖父有五個女兒,七口之家,只靠祖父一人在縣衙當差,收入不多,也不富裕。祖父相信積德行善會有好報,所以只要力所能及,盡量幫助別人。
“扶危濟困,且施惠無念?!边@是后來祖父經常說的一句話。
三年之后,祖父升為縣學督學。
夏日,一天,祖父去灤河西岸視察。中午要返回時,正遇暴雨。后來雨雖小了,但灤河水勢猛漲,河面也寬了,風也很大。本來可以晚些回去,但家里捎信來,說大祖母病重,祖父只好迅速返回。
祖父騎著毛驢來到渡口,一看,河水波濤滾滾,渡口根本沒有渡船。祖父內心十分焦急。
這時不知從哪里走來一人,突然站在祖父面前。那人面容似曾相識,一看祖父,不覺呀然一聲,大呼:“這不是我的大恩人嗎?”
祖父定睛一看,原來是那個凍僵在鐘樓門洞的柏良,二人一陣歡喜。
柏良說:“恩人啊,您千萬不要過河,水大風急,太危險?!?/p>
祖父說:“有急事,必須趕回城去。”
柏良說:“既是這樣,您等我一會兒,我去找只大船,多找?guī)讉€年輕力壯的水手船夫,保證萬無一失送您老過河。”
一會兒工夫,柏良就和幾個年輕人駕著一只大木船來了。
祖父坐到船中位置,抱住一根粗粗的纜繩,只聽水聲如雷,兩眼一片白茫茫。祖父嚇得閉上眼睛……
一會兒,船到對岸。祖父和柏良告別,騎上毛驢順利回了家。
第二天,祖父去縣學回稟察學之事。在廊外,祖父碰見同事沈行,說起昨日灤河之險,遇柏良之幸,感慨了幾句。
沈行是河西人,假日常坐船回家,聽了祖父敘說,非常疑惑,他問祖父:
“你是說那個擺船的柏良?柏店子村的柏良?”
“是?。【褪撬?!”祖父說。
沈行說:“真是見鬼……柏良在一年前就死了?!?/p>
祖父不信。但沈行是個不茍言笑的人,不會用這事開玩笑的。難道柏良化鬼不忘報恩……祖父心存疑惑。
后來祖父又去了一趟河西。經證實,柏良確實在一年前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