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但開風(fēng)氣,不為人師”
——再論胡適的自傳觀

2015-04-10 05:58王余鵑
關(guān)鍵詞:傳記文學(xué)札記年譜

王余鵑

(華中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9)

“但開風(fēng)氣,不為人師”
——再論胡適的自傳觀

王余鵑

(華中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9)

胡適對傳記的考察是立足于現(xiàn)實、著眼于未來的研究。胡適首先對中國傳統(tǒng)傳記文學(xué)給予全盤否定,試圖切斷傳記與歷史傳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將眾人的視線拉向現(xiàn)實,并結(jié)合本土資源,以此為基點,試圖打開“傳記/自傳寫作”的風(fēng)氣。為了推廣自傳寫作,胡適在內(nèi)涵上有意忽略自傳所具有的文學(xué)性,強調(diào)自傳的史料價值;另外,試圖從外延上擴大自傳范圍,將自傳年譜、日記、札記納入傳記文學(xué)。中國20世紀30年代中期“自傳熱”的出現(xiàn),胡適實有開拓和推廣之功。

胡適;自傳觀;外延;內(nèi)涵

迄今為止,胡適在中國現(xiàn)代自傳/傳記文學(xué)發(fā)展中的地位和貢獻已得到了學(xué)界的充分肯定,其自傳/傳記觀“重史輕文”的特點也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研究者都傾向于對胡適自傳觀作靜態(tài)的觀察和宏觀的解讀,且關(guān)注點主要集中在胡適自傳觀的價值、影響及意義這幾個方面。筆者認為任何思想觀點的形成都有一個過程,胡適的自傳觀也不例外。若以動態(tài)、微觀的視角來對胡適自傳觀進行考察,無疑將加深我們對胡適自傳觀的認識和理解,甚至?xí)a(chǎn)生截然不同的看法,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這正是本文的立足點。

正是基于以上的觀察視角,筆者傾向于認為胡適自傳觀“重史輕文”并不是來自于他自身認識的局限,而是他的一種選擇。這種選擇既是基于現(xiàn)實,也是基于未來。同時,筆者認為胡適的自傳觀并不是橫空出世的,它有一個修正變化的過程,而修正的標(biāo)準(zhǔn)則是下文中將會反復(fù)提及的“現(xiàn)實”和“未來”。另外,從胡適自傳觀的形成過程來看,其“國民導(dǎo)師”的身份顯露無遺。換言之,胡適意在“自傳”,卻又不在“自傳”;意在“現(xiàn)實”,而又不止于“現(xiàn)實”;意在“開風(fēng)氣”,而不在“為人師”。筆者將從如下幾個部分展開討論。

早在美國留學(xué)時期,胡適在1914年9月23日的日記中即比較分析了東西方傳記體例的長短。通過比較分析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中國沒有類似西方的自傳及傳記作品,他說:“布魯達克(Plutarch)之《英雄傳》,稍類東方傳記。若近世如巴司威爾之《約翰生傳》,洛楷之《司各得傳》,穆勒之《自傳》,斯賓塞之《自傳》,皆東方所未有也”[1]492。接著,他又重點比較了東西方自傳,認為“東方無長篇自傳。余所知之自傳,惟司馬遷之《自敘》,王充之《自紀篇》,江淹之《自敘》。中惟王充《自紀篇》最長,凡四千五百字,而議論居十之八,以視弗蘭克林之《自傳》尚不可得,無論三巨冊之斯賓塞矣……”[1]492從根本上否定了中國自傳傳記與西方自傳傳記的可比性。正是意識到了中西傳記與自傳之間的差距所在,回國以后,胡適在很多場合都屢屢提到,中國最缺乏的是傳記文學(xué)。在1929年,為《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所寫的序言中,他強調(diào)“傳記是中國文學(xué)里最不發(fā)達的一門”“二千年來,幾乎沒有一篇可讀的傳記”[2]201。在1936年亞東版《四十自述》的序言中,他又指出“中國最缺乏傳記的文學(xué)”[3]5。既然東方根本沒有類似西方的傳記及自傳,那么,虛心向西方國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造新的傳記及自傳則是理所當(dāng)然。

有意思的是,若將胡適與梁啟超對中國傳記發(fā)展現(xiàn)況的認識進行比較,我們會發(fā)現(xiàn),胡適遠比梁啟超悲觀。與胡適不同,梁啟超認為自傳在中國古代并不少,他說,“本人做自傳,歐洲、美洲很多,中國比較的少;但中國也不過近代才不多,古代卻不少”[4]225。他指出:“《太史公自序》便是司馬遷的自傳;《漢書敘傳》便是班固的自傳;《論衡自紀》《史通自敘》便是王充、劉知幾的自傳;《漢書·司馬相如傳·揚雄傳》所采的本文,便是司馬相如、揚雄的自傳?!盵4]225并由此得出“自傳在中國古代已很發(fā)達了”[4]225的結(jié)論。顯然,中國古代具有自傳性質(zhì)的文章,如古代文人的自序、自敘、自紀等都被梁啟超歸為自傳。而對于傳記,梁啟超則認為,“此種專傳,從前很少。新近有這種專傳出現(xiàn),大致是受外國傳記的影響,可惜有精采的作品還不多”[4]195。這里的“專傳”是指他的“理想專傳”,相當(dāng)于西方傳記。

胡適和梁啟超對當(dāng)時中國傳記發(fā)展現(xiàn)狀的把握究竟誰更客觀,我們暫且不論,但他“二千年來,幾乎沒有一篇可讀的傳記?!盵2]201的論斷顯然有失公允。首先,將以司馬遷《史記》為代表的二十四史排除在傳記文學(xué)的范圍之外,就有失公正。僅以《史記》為例,其所具有的價值,在史學(xué)界至今還未有人能超越,魯迅在《漢文學(xué)史綱要》一書中,曾贊其“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5]59。即便是郁達夫,在對中國傳記文學(xué)進行評價時,也未曾否定過《史記》,他認為“中國的傳記文學(xué)要求其始祖,只能推司馬遷氏為之嚆矢”[6]283。同樣深受中國古典文學(xué)浸潤的胡適,不可能不知道《史記》在文學(xué)上的獨特魅力,但從他提倡傳記文學(xué)的伊始,便將《史記》排除在外,這是為何?筆者認為,之所以如此,是胡適有意在拉開傳記與歷史傳統(tǒng)的距離。換言之,胡適無意于為自傳傳記在中國尋找歷史的淵源,而試圖將眾人視線拉向現(xiàn)實。就此而言,在對傳記文學(xué)的認識上,梁啟超更像是一名學(xué)者,他是以學(xué)者的身份在進行傳記研究,而胡適更像是一位改革家,他的傳記研究更多的是基于現(xiàn)實,或進一步言之,他所希望的是打開自傳傳記寫作的風(fēng)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對中國傳記發(fā)展現(xiàn)狀的認識上,胡適雖比梁啟超悲觀,但在那條日記的末尾又留下了一個光明的尾巴,他說:“吾國人自作年譜、日記者頗多。年譜尤近西人之自傳矣”[1]493??梢钥吹?,胡適在否定了中國自傳傳記的可比性之后,從本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找到了在體例上最類似于西方自傳的作品,那即是“年譜”與“日記”?;貒蟮暮m一直對年譜、日記青睞有加,在此也可以找到緣由,不難看到,這種偏愛也是基于現(xiàn)實的一種考慮和選擇。

那么,具體而言,胡適是如何打開自傳書寫風(fēng)氣的呢?筆者認為,胡適最起碼做了如下兩件事情:其一,在內(nèi)涵上故意忽略自傳所具有的文學(xué)性,強調(diào)自傳的史料價值;其二,在外延上試圖擴大自傳范圍,將“年譜”“日記”“札記”納入自傳范疇。

(一)消解對自傳文學(xué)性的要求

胡適在提出傳記文學(xué)的概念時,其實是強調(diào)“傳記”兼有文學(xué)性和史學(xué)性的。他認為傳記最要緊的是能寫出傳主的“實在身份,實在神情,實在口吻”[2]203,能讓讀者如見其人,能讓讀者感覺真可以與傳主為友。他認為作傳之人應(yīng)該用“寫生傳神的大手筆”[2]204來記載傳主的生平,用“繡花針的細密工夫”[2]204來搜求考證傳主的事實,用“大刀闊斧的遠大識見”[2]204來評判在傳主在歷史上的地位。他認為日記也屬于傳記文學(xué),理由是日記“能描寫作者的性情人格”[7]499,所有這些都是對傳記文學(xué)性的要求。

但讓人頗覺矛盾的是,胡適雖將自傳納入傳記文學(xué)的范疇,卻自始至終沒有特意強調(diào)過自傳所具有的文學(xué)性。他說自傳寫作可以“給史家做材料,給文學(xué)開生路”[3]7。但對于如何給文學(xué)開生路,卻未給予明確的解釋。胡適對自傳“史學(xué)性”的偏愛,突出表現(xiàn)在他對“年譜”的定位上。他將“自撰年譜”視為最好的自傳,認為汪輝祖的自傳《病榻夢痕錄》可稱為“最好的自撰年譜”[2]207,因為通過閱讀這部作品,讀者不但可以對當(dāng)時的司法制度、法律應(yīng)用情況有所了解,還可以從中窺探到當(dāng)時的宗教信仰和經(jīng)濟生活。他將《羅壯勇公年譜》譽為自傳中“第一流作品”[2]213,他視《葉天寥年譜》為“一部好的自傳”[2]210。這些所強調(diào)的都是自傳所具有的史料性。如此看來,胡適似乎都有意在消解自傳所具有的文學(xué)性,從而降低自傳寫作的難度。

自傳難以推廣,除了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以外,便是對文學(xué)性和史學(xué)性的雙重要求,文學(xué)性要求自傳具有可讀性,史學(xué)性則是對自傳真實性所作的要求。五四“人”的覺醒雖然基本上掃除了自傳觀念的束縛,但自傳寫作該如何兼顧“文學(xué)性”和“史學(xué)性”的雙重要求,仍然是一難題。自傳史學(xué)性與文學(xué)性的難以兼顧,最明顯的表現(xiàn)便是,胡適自己在創(chuàng)作《四十自述》時,僅前面第一章使用了小說筆法,后面則轉(zhuǎn)向了史學(xué)筆法。最后,他雖然以“我究竟是—個受史學(xué)訓(xùn)練深于文學(xué)訓(xùn)練的人”[3]7為自己開脫辯護,這種轉(zhuǎn)向其實也正表明了自傳寫作之不易。

一直以來,很多研究者都因胡適自傳寫作及推廣“重史輕文”而對其有所非議,筆者認為這種非議有失一定的公正性。若翻看30年代的自傳書寫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不僅是胡適,其他的自傳寫作者面對自傳這種文類,所著重強調(diào)的也只是自傳的真實性,對于如何把握自傳的文學(xué)性,尚無定論。例如,謝冰瑩認為,“傳記,百分之百要真實才有價值”[8]4,“只有絕對忠實,才有價值”[8]4。郁達夫認為,“新的傳記”不僅要寫出所傳之人的“美點”,也要寫出他的“缺點和特點”;不僅要寫出所傳之人“外面的起伏事實”[6]283,也要寫出“內(nèi)心的變革過程”[6]283;不僅要寫出所傳之人的“長處”,也要寫出他的“短處”;不僅要寫出所傳之人的“公生活”,也要寫出他的“私生活”,甚至于他的“一顰一笑,一死一生”[6]283也要盡量寫出來。這些都是對自傳/傳記寫作提出的具體要求,至于該如何寫出所傳之人的“外在起伏事實”與“內(nèi)心變革過程”,郁達夫也沒再做過多的說明。即便是自傳寫作較早的郭沫若,在對自傳文學(xué)性與史學(xué)性進行權(quán)衡時,他所選擇的還是真實性。據(jù)他所言,在寫作《北伐途次》的時候,因為所寫的事情時間間隔較為久遠,許多記憶已經(jīng)很模糊,起初也想加些想象進去,借此將全部的事件客觀化起來,但又覺得這樣做可能會“減少事實的真實性”[9]310,所以才最終采用了回想錄的形式來敘述這段經(jīng)歷?!侗狈ネ敬巍穼懽饔?936年,在此之前,郭沫若已經(jīng)發(fā)表過數(shù)篇自傳作品,包括:《我的童年》《反正前后》《黑貓》《初出夔門》等等,可以說累積了大量的自傳寫作經(jīng)驗,連這樣一位作家在對自傳文學(xué)性及真實性(史學(xué)性)進行選擇時,所強調(diào)的也是自傳的真實性,可見胡適傳記/自傳理論的“重史輕文”在當(dāng)時并不是特例?;蛟S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中國傳記傳統(tǒng)對傳記真實性孜孜不怠的追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傳記的史學(xué)品質(zhì),但在另一方面也束縛了傳記的發(fā)展。

至此,對于胡適傳記/自傳理論及實踐“重史輕文”的特點,或許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的解釋:這是胡適在對自傳/傳記這一文類進行深入考察后,結(jié)合中國的本土實際情況,所做的一種現(xiàn)實的選擇——回避了當(dāng)前自傳寫作的難點,有意消解了對自傳文學(xué)性的要求??梢钥吹?,對自傳文學(xué)性的有意消解,其最大的好處便是在無形中降低了自傳書寫的難度,有利于自傳寫作的推廣,使得自傳成為人人皆可上手的一種文類。

(二)從外延上擴大自傳的范圍

胡適不僅有意消解掉了自傳所具有的文學(xué)性,還從外延上擴大了自傳的范圍,這突出表現(xiàn)在他對年譜、日記認識的變化。

1.將年譜納入傳記文學(xué)

在意識到年譜是在體例上最接近于西方自傳的傳記類型之后,回國后的胡適對中國舊有年譜進行了改寫以及創(chuàng)新,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章實齋年譜》(1921年)。在這部作品中,胡適首先指出“年譜乃是中國傳記體的一大進化”[10]2,拉開了“年譜”與其他傳統(tǒng)傳記類型的距離。另外,對舊有的章實齋年譜進行了改寫,他對《內(nèi)藤譜》所做的最大改動是“不但記載他一生的事跡,還要寫出他的學(xué)問思想的歷史”[10]2??梢哉f,“年譜”這一傳統(tǒng)傳記體例在胡適那里得到了空前的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胡適回國后對“年譜”青睞有加,它也被胡適視為最類似于西方自傳的體例,但在胡適眼中,“年譜”仍不能等同于“傳記”。在1925年6月21日的《黃谷仙論文審查報告》中,胡適非常明確地指出,年譜還不是“傳記”,他說,“中國傳記舊體,以‘年譜’為最詳。其實‘年譜’只是編排材料時的分檔草稿,還不是‘傳記’”[2]218。不僅如此,就他看來,“年譜”與“傳記”之間的差別還很大。具體而言,編年譜的時候,凡是有年代可以考證的材料,不論大小、重要與否,都不能舍棄。作傳記則不然,傳記當(dāng)注重剪裁,當(dāng)抓住傳主“最大事業(yè)”[2]218“最要主張”[2]218“最熱鬧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2]218,凡是沒有描寫或渲染“傳主”功用的材料都應(yīng)該被舍棄。正是以上的區(qū)分,在點評黃谷仙的論文時,胡適才指出該文雖可以作為乙種論文,但仍需要進行大的修改,才能成為真正“可讀”的傳記。

但十年之后,胡適的言論又有所變化。在1935年北京大學(xué)的講演中(見1935年12月26日的《胡適日記》),胡適正式將“年譜”納入了“他人做的傳記”的范疇,認為“年譜”是“中國傳記最發(fā)達的體裁”。另外,又強調(diào)指出,“專傳”與“小傳”“史傳”不同,近于“年譜”,并著重指出《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便是新式專傳。不惟如此,胡適還將“自撰年譜”視為自傳中最發(fā)達的體裁,多次強調(diào)汪輝祖的《病榻夢痕錄》為最好的自撰年譜。不難看到,此時的胡適有意強調(diào)的是“年譜”與“專傳”(傳記)的相似點,“自傳年譜”與“自傳”的相同點,并將“年譜”納入了“他傳”,將“自傳年譜”歸入了“自傳”。這種觀點的變化,很難不引起人的注意。

將“年譜”納入“他傳”,將“自撰年譜”納入“自傳”,將“年譜”和“自傳年譜”整體納入“傳記文學(xué)”的范疇,其重要意義在于,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自傳以及傳記文學(xué)的范圍。何以言之?據(jù)學(xué)者馮爾康的考察,“年譜”在晚清是一種非常流行、大眾化以及常見的文類。顯然,將“年譜”納入“傳記文學(xué)”的范疇,無疑擴大了“傳記文學(xué)”這一概念的外延,而一再強調(diào)“自撰年譜”是最好的自傳,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本土的現(xiàn)有資源,有利于人們對自傳這一文類的接受。畢竟“自傳”比較少見,“自撰年譜”卻是頗為常見之物。

不僅如此,“年譜”作為傳記體例中比較特殊的一類,其寫作要求與“傳記”是不同的。具體而言,做年譜的要求相對較低。梁啟超就曾指出:“做傳不僅須要史學(xué),還要有相當(dāng)?shù)奈恼录夹g(shù);做年譜卻有史學(xué)便夠了。因為年譜分年,上年和下年不必連串;年譜分段,上段和下段不必連串;所以即使作者的文章并不優(yōu)美,只要通順,便綽綽有余了”[4]250。由此可見,“年譜”只是資料的編排,只需史學(xué)便夠了,“傳記”則不僅須要史學(xué),還要有相當(dāng)?shù)奈恼录夹g(shù),即文學(xué)性的要求。比較而言,“年譜”的要求較低,更具可操作性。因此,將“年譜”“自撰年譜”納入“傳記文學(xué)”及“自傳”不僅直接擴大了自傳的外延,也間接降低了自傳寫作的難度,有利于自傳的進一步推廣。

2.日記、札記被納入傳記文學(xué)

不僅是對“年譜”,胡適對日記的認識也是有所變化的。早在第一次留美時期,于1913年4月間日記的卷首,他曾這樣寫道:“吾作日記數(shù)年,今不幸中輟,已無可復(fù)補;今以札記代之:有事則記,有所感則記,有所著述亦記之,讀書有所得亦記之,有所游觀亦略述之”[1]199。可見,此時的胡適對“日記”和“札記”是有所區(qū)分的。隨后,在1914年7月5日的日記中,他再次將日記和札記加以區(qū)分,并提到了自傳和回憶錄的區(qū)別,他說:“英文亦有日記札記之別:逐日記曰Diary,或曰Jour-nal。札記曰Memoir。述往事曰Reminiscences。自傳曰Autobiography”[1]320。如上所述種種跡象都表明,至少在美國留學(xué)時期,胡適對“日記”和“札記”是有所區(qū)分,并加以區(qū)別對待的。

值得注意的是,胡適留學(xué)時期所寫的日記,最早是在民國初年,由他的朋友許怡蓀摘抄部分,并以《藏暉室札記》為標(biāo)題發(fā)表在《新青年》上的。至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正式由上海亞東圖書館排印發(fā)行時,據(jù)他所言,為了紀念老友許怡蓀,仍沿用了舊名。但在亞東版胡適留學(xué)日記中,胡適的思想已開始有所變化,在自序(寫于1936年)中他明確表示,札記是自己思想的記錄,札記是自己絕好的自傳,因為它記錄著自己的思想演變。在此,我們不難看到,札記因可以記錄思想,已被胡適納入了自傳的范圍。至1947年,該日記由商務(wù)印書館再版時,胡適干脆將《藏暉室札記》改名為《胡適留學(xué)日記》。至此,札記已被完全等同于日記,札記、日記、自傳這三種不同的文類被胡適不加區(qū)別的完全混為一團。

和“年譜”一樣,日記作為一種大眾文類被納入自傳范圍,其意義在于,進一步降低了自傳寫作的標(biāo)準(zhǔn),擴大了自傳的書寫范圍,有利于自傳的被接受以及進一步推廣。如此看來,20世紀30、40年代,社會各個階層,各種身份的人出版?zhèn)€人自傳、日記,不能不說沒有受到胡適的影響。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胡適對傳記的考察完全是立足于現(xiàn)實,著眼于未來的研究。胡適首先對中國傳統(tǒng)傳記文學(xué)給予全盤否定,試圖切斷傳記與傳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將眾人的視線拉向現(xiàn)實,并結(jié)合本土資源(日記、年譜),以此為基點,試圖打開“傳記/自傳寫作”的風(fēng)氣。

具體而言,回國后的胡適從20年代起便開始嘗試對中國傳統(tǒng)年譜進行革新,并倡導(dǎo)周圍人寫作自傳。在倡導(dǎo)自傳寫作無果的情況下,從30年代起他開始轉(zhuǎn)變策略,試圖進一步推廣自傳寫作。這種轉(zhuǎn)變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兩個方面:其一,在內(nèi)涵上故意忽略自傳所具有的文學(xué)性,強調(diào)自傳所具有的史料價值。他勸導(dǎo)周圍人寫作自傳,是為了給后人的傳記寫作提供材料。如他自己所言,他所希望的是,自傳能為中國文學(xué)增添出無數(shù)的“可讀而又可信”[3]7的傳記。由此可見,胡適提倡自傳寫作最后的著眼點仍在“傳記”、在“中國文學(xué)”以及“未來”。不惟如此,對于自傳的真實性,胡適也有意進行了消解,認為寫作自傳的人盡管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寫,因為“有訓(xùn)練的史家自有防弊的方法”[3]6。其二,試圖從外延上擴大自傳的范圍。“年譜”在胡適那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被納入傳記文學(xué),自傳年譜、日記、札記則被納入自傳范疇。

最終,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內(nèi)涵上有意消解自傳的文學(xué)性,還是外延上的擴大自傳范圍,將日記、札記、自撰年譜納入自傳,都在客觀上降低了自傳寫作的難度,有利于自傳這一文類的被接受?;蛟S可以這樣認為,胡適對推廣傳記自傳的方法,跟他推廣白話詩的方法如出一轍。因此,他的傳記研究并不是要為“人師”,而僅僅是“開風(fēng)氣”??梢哉f,中國20世紀30年代自傳書寫盛況的出現(xiàn),胡適的首推之功是不可埋沒的。

[1] 胡 適.胡適日記全編:1910—1914[M]. 曹伯言,整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

[2] 耿云志,李國彤. 胡適傳記作品全編:第4卷[M].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1999.

[3] 胡 適. 胡適全集:第18卷[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4] 梁啟超. 中國歷史研究法[M].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6.

[5] 魯 迅. 漢文學(xué)史綱要[M].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73.

[6] 郁達夫. 郁達夫文集:第6卷[M]. 廣州:花城出版社, 1983.

[7] 黃保定,李維龍. 胡適書評序跋集[M]. 長沙: 岳麓書社, 1987.

[8] 謝冰瑩.謝冰瑩文集:上[M]. 合肥: 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9] 蕭關(guān)鴻. 中國百年傳記經(jīng)典:第2卷[M].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2002.

[10] 耿云志,李國彤. 胡適傳記作品全編:第2卷[M].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1999.

[責(zé)任編輯 袁培堯]

“Open the Atmosphere up, not for theMaster”: The Discussion on Hu Shi's Viewpoint about Autobiography

WANG Yujuan

(HumanitiesSchool,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Hu Shi’s study on biography is based on reality, but focus on the future. Hu Shi gave a total repudiation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biographical literature firstly, trying to cut off the links between the biography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 pull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reality,then combining the local resources as a basis, trying to open the atmosphere of biography/auto-biography writing up. In order to promote autobiography writing, Hu Shi ignored the literariness of autobiography in connotation deliberately, emphasizing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autobiography. Then attempted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autobiography inextension, including the autobiography chronicles, diaries,notes into the biography. In the mid thirty's twentieth Century, the emergence of the “autobiography fever” in China, Hu Shi has the developing and promotion of the work.

Hu Shi; idea of Biography; connotation; extension

2015-09-09

王余鵑(1985- ),女,湖北荊門人,華中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代傳記、自傳文學(xué)研究。

I206.2

A

1671-8127(2015)06-0069-05

猜你喜歡
傳記文學(xué)札記年譜
證肇經(jīng)先生年譜(續(xù)8)
護理札記
詩人寫詩人的長篇傳記文學(xué)《峭巖傳——青銅的天空》出版
韶關(guān)札記
叩問 輕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閱讀札記
58年前朱東潤先生的預(yù)見
異彩紛呈:傳記文學(xué)研究70年
讀《郭沫若年譜長編》的幾點思考
朱彝尊年譜新考
旅日札記
桑日县| 佛教| 克什克腾旗| 益阳市| 清丰县| 无棣县| 秦皇岛市| 阿克陶县| 远安县| 简阳市| 盖州市| 昭平县| 资中县| 都匀市| 定西市| 通道| 晋中市| 建阳市| 灵璧县| 盘锦市| 遵化市| 湄潭县| 阜阳市| 大名县| 汉川市| 邢台县| 桐柏县| 康乐县| 新干县| 镇原县| 偃师市| 秦皇岛市| 汝州市| 色达县| 墨玉县| 瓦房店市| 樟树市| 大洼县| 邢台县| 汉中市|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