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珞丹
我小學同桌,有一天跟我聊起太陽真好,隨手就拿鉛筆畫了一個正圓。真的,我后來用圓規(guī)測量過,釘在圓心劃一圈,一絲不差,就是正圓。這個事實像毒辣的日頭一樣震撼了我。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世界并不公平。比如,一些人天生能聽出細微的音高差別,恐怖的地方在于,他們能聽出來的節(jié)拍,我連概念都沒有。
我非常希望也有天賦,最好是舞蹈的天賦。6歲那年,第一次站在舞蹈室中央。媽媽送我進門,很用力地看我一眼。這一眼信息量非常龐大,包括了:孩子啊,你從小到大撒野撒得我本來都麻木了,但很快要上小學了,還是希望你最后一搏做個知書達理跳舞棒棒的好姑娘。媽媽愛你,你要是不好好跳,今天晚上你就跟你爸一塊兒吃素菜,看完《新聞聯(lián)播》就去睡覺,懂了嗎?
我懂了,所以當時的我腳步沉重。老師教我們平轉(zhuǎn),所有小朋友都能按照軌跡旋轉(zhuǎn),只有我轉(zhuǎn)得跟沒頭蒼蠅一樣,滿教室十來個同學,快笑彎了腰。這個“笑聲”砸碎了我對天賦的妄想。就這樣,從6歲起,我就明白了,一旦舞蹈,就會聽到鼓掌似的嘲笑聲。
那一年,我放棄了學習跳舞。17歲考上北京電影學院。藝考展示,大部分女同學都選擇了舞蹈。芭蕾、民族、古典,甚至爵士、街舞。我偏執(zhí)地唱了一首搖滾,那時覺得自己酷斃了。一次匯報演出,學姐在舞臺上跳了一段雙人舞《牛背搖籃》,魅力四射。
我不羨慕徒手畫正圓,不羨慕背誦《紅樓夢》,但我羨慕這些舞者,羨慕得貫穿整個青春。20多年過去了,別人眼中的我事業(yè)小成,可以盡情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滿挑戰(zhàn)。一次工作的機會,我又站在舞蹈排練廳。不是必須要做,是自己選擇。
我無法克服對舞蹈的渴望,即使我毫無天賦。試了試,果然還是不行,比想象中還要難。滿堂寂靜,笨拙的我站在訓練廳中間。自己沉重的呼吸,像鼓掌一樣告訴我表演結束。真的要結束嗎?我想跳舞。我喜歡跳舞。那么,再試試。動作依然不標準。
可是,汗水從臉龐滴下時,為什么比鎂光燈下穿著禮服的自己更開心?一個月的訓練,我自然地融入整個舞隊。你要問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像個專業(yè)舞蹈演員了嗎?并沒有,我還會有身體的不協(xié)調(diào),還會有跟不上節(jié)奏的時候。
但我和隊友一起笑,汗水從額角刺入眼睛,笑這個笨笨的很努力的自己。我終于可以不顧忌別人的眼光,勇敢站在舞群中秀出自己。這是最大的快樂。是,我沒有天賦。但,我也能更好。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別人。至少,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