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運
江西有座三清山,是中國第七個入選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的風景勝地。它坐落在江西省東北部,地跨玉山、德興兩縣,是座平面呈荷葉形的闊達220平方公里的大山,自古道家就把它作為煉丹之所,稱其為“洞天福地、東方蓬萊”,但直到改革開放初期,有兩名攝影記者入山,拍攝的兩張照片傳出,才一鳴驚人地震撼了全國。這座以花崗巖為主體的大山,它的美是獨特的,既不同于泰山以崇高雄偉取勝,又不似黃山以氣勢恢宏拔籌,它的美,美在詭異神奇,美在峻拔靈秀,美在幽秘深邃。它多峰林峰叢、峰柱峰墻,多姿多態(tài)的峰不是突兀拔起,就是垂疊錯裂交割,絕對高差高出了氣勢,高出了凌險,高出了奇詭,也高出了自己的與世隔絕。為發(fā)展旅游,架了纜車,修了凌崖懸空棧道,才解了難攀之困,給了人們親近它的機會。
高空懸崖棧道
游三清山,西海岸、三清宮、東海岸這幾個地方你必須走到,否則你會悔青了腸子。
三清山不臨海,何來西海岸、東海岸?上了三清山你就會知道,海,云海之謂也;岸,指的是棧道。
西海岸長達3600米,架在海拔1600米的崖壁上,懸空凌云。有恐高癥的不必憂心,它很平,平得能騎自行車。它寬2米,是高空纏山的云帶,又是觀景賞景的條臺,云霧起時,云海涌浪,瓊島凌波是想躲也躲不開的景,云不在山中時,疊山崇嶺千溝萬壑盡在腳下,俯視、遠眺,峰峰嶺嶺的真面目赤裸展陳,坦蕩無虞,那是大氣魄大景觀的立體畫卷,視野開闊,且隨岸隨步推陳出新,萬種神姿多態(tài)變化盡在眸中。人在畫中行,人為畫中人,人是畫中畫。西海岸畔,植物物種的豐盈,色彩的絢麗在春夏秋三季讓人醉眼迷離,冬季也不單調(diào),海拔高,物種垂直分布的特色造就的景觀,在峰群瓊島奇峽秀壑的大畫境中,讓你覺得,想象力再豐富技法再高超的山水畫大師,在它面前也顯得平庸、乏智。巖崖峰貌,在地質(zhì)學家的眼里,也許只是節(jié)理控制帶、垂直斷裂帶這等枯澀的分類,在游人的眼里卻是奇形導態(tài)任由揣摩解讀的峰巖博物館,峰柱、峰墻、峰林、峰叢、峰巒、峰壑、奇巖異石峻中有峻,詭中生詭,秀與險,幽與崢相借互生,加上日月云霞的不甘寂寞,更是洋洋大觀。我和同伴走完了西海岸,逛罷三清觀,趕在日落時,又折回了西海岸,望著西天的疊疊群峰,不動位,半個多小時內(nèi),落日和晚霞魔術(shù)大師似的不知變換了多少奇魄之景給我們看。日月同輝的異象,落霞宏浩的輝煌都一一上演了,到了霞光盡收為灰為墨后,本該終場,卻突然地,云海又開始燃燒起來,先是遠天的一角一個云團燒紅,燒成火團,火色漸次放大,向兩邊分扯,扯出兩條斜縱鋪展的霞幔,逆向地朝著我們站立的方向鋪,鋪到我們頭頂上時,天空的云又向一起聚合,聚合成一片紅沙灘,一片醬赤的湖,天際,醬赤之湖中游弋著蛋青色的孤島,重彩中一抹空靈淡雅的留白似的。灘、湖是被殘陽鍍?nèi)玖说脑茽睿@云便是俗稱的火燒云吧?云吸紅成霞,吸得貪婪了,便憋青了臉,臉朝暮黑腫脹,直到把霞彩脹縮成遠天一條騎巒的赤帶,大山和云都隨之蒼黑了,遠遠近近的峰嶺成了剪影。至此,知道頭生高海拔處鑒賞到的這出氣象華彩大戲的大幕已落,落到了邊際,怏怏地向回走,剛移動了幾步,移到棧道旁一片老松挺聳的地方,又意外地見一道輝煌從殘留的赤霞噴放,與松構(gòu)成異景。驚艷!驚艷的同時也深感到太陽的留戀與深情。它借峰巒的層疊錯落幾度揮光綻華,讓你心中牢牢銘刻。
很快,月光接替了日光鋪灑在懸空棧道上。比較日光的熱烈,它的含情脈脈讓人憂傷。
不老的神女、神龍
住在了山腰的客棧。一大早起來,同伴去東海岸尋“東方神女”,我則在客棧周圍逛風景。
一定意義上說,是當年記者拍的“東方神女”的照片使三清山走出了深閣的。我沮喪我只見了同伴拍回的神女照片。有當?shù)刈骷颐枥L“東方神女”:面孔清秀,秀發(fā)披肩,豐滿莊重,胸部隆起,凝神端坐,楚楚動人,連撲閃撲閃的長睫毛都看得清清楚楚,其裝束,發(fā)型,神態(tài),肌膚,舉止,活脫脫地像一個純情美麗的山姑。而在我看來,那“東方神女”就是江南女子,一頭齊肩的短發(fā),不像從遠古走來,而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勞動婦女生在了遠古,成了跨越時空,萬年不朽的雕塑。
三清山是花崗巖剝蝕地貌,幾億年中在海浸中沉默,1.8億年前的造山運動中生成構(gòu)景的地質(zhì)基礎(chǔ),借二三萬年前的喜馬拉雅新構(gòu)造運動大幅抬升,在水力浸蝕作用強烈下切,重力崩解,垂向斷層節(jié)理發(fā)育中經(jīng)長期的風化侵蝕,被大自然雕塑為山體高低落差懸殊、谷陷深淵、峰插云天的絕世精品。它是西瑪拉雅山地貌的姐妹體,卻又與西瑪拉雅山地貌很不相同,巖基是紅色的,峰林隆聳,聳得奇俏多姿,奇巖怪石也來湊熱鬧,聚集在一起成為峰巖谷壑盡展神姿的大觀園。玉女抱子、雙乳巖在西海岸看到。我怎么也認可不了當?shù)厝苏f的是神猴形象,總覺得那是一尊碩鼠的巨巖也在西海岸畔熠熠生輝。東海岸的東方神女我未能一睹真容,可同伴們不是也沒看到巨蟒出山的奇觀嗎!那是我的一個意外收獲。在刻有天下第一仙山字樣的一線天式小峽谷處我貪婪地欣賞過曙光照峰墻的精彩、象形峰巖孑立的美景之后,看到窄峽下有階臺,信步拾階而下,眼前竟是一片新天地,不過百尺之余就如同從崇峰之腰到了陸地。世外桃源般的村舍、店鋪讓人親切、塌實。有路蜿蜒,下到路上,不遠就看到了“巨蟒出山”。那是一座孤峰,柱形,巨粗,峰頂弧圓,長著松。此峰峰型不奇,奇在其身附著一條巨蟒,那條巨蟒從峰根而上,爬到頭和一截身子已占了峰頂?shù)囊话肓耍渲鬈|則還在峰壁上附吊著,一直垂到峰腳還難見其尾。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條蟒更大的蟒了,有心人測量,它身長128米,頭部直徑20米,頸脖與頭部相接處直徑不足7米,長細比是18:1,粗細比是3:1。三角形蛇頭粗大而扁平。是條石蟒,本是峰的一部分,卻醆肖到誰也不會不認其為蟒蛇,而且恍惚中覺得它依然在爬,要爬到松樹與松熱吻。
當?shù)厝税堰@蟒叫神龍。
我穿田登坡走到了神龍峰峰腳,峰腳簇生著一叢翠竹,與峰體相接的蟒尾是假了包換的一根彎曲石柱,它也像一棵長不直的竹筍。
大自然是怎樣造化出這等人間奇跡的?
神龍峰的一側(cè)是懸崖,山在這里重新崇巍峻險起來,奪人心魄。我抑制著緊張的心跳向崖底和周邊峰群望去,山風中,似聽到一曲曠時越世的長歌,幽茫而渾蒼。
在刻有天下第一仙山字樣的一線天式小峽谷處我貪婪地欣賞過曙光照峰墻的精彩、象形峰巖孑立的美景之后,看到窄峽下有階臺,信步拾階而下,眼前竟是一片新天地,不過百尺之余就如同從崇峰之腰到了陸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