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和友人去美國游玩,偶經(jīng)紐約州的愛瑪拉鎮(zhèn),得知文學(xué)巨匠馬克·吐溫沉睡在這里,出于對其著作的喜愛及人格的尊重,我們決定去參觀一下這位“幽默大師”的歸處。
驅(qū)車去往馬克·吐溫墓地的時候,《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一些片段在我腦海閃現(xiàn),我想這么一位有冒險精神、幽默細(xì)胞的文學(xué)巨匠,他的墓地該是怎樣的得天獨厚,墓碑也一定別具一格,在眾多灰暗的墓碑中散發(fā)著光芒。
然而事實大相徑庭,行走在伍德蘭公墓中,每一座墓地都是凝重而安詳,一眼望去幾乎看不出區(qū)別,我和友人只好在公墓中慢慢行走,尋找馬克·吐溫的墓地。走了大約四十分鐘,我們才找到了馬克·吐溫,這位幽默睿智的大文豪的最終歸處。
馬克·吐溫的墓地十分普通,幾簇不知名的植物,一棵緊靠墓碑的老樹,粗石的地面已經(jīng)稍稍有些裂紋,上面飄散了一些落葉,頓時讓人覺得有些凄涼。墓碑刻得更是簡單,除了姓名和生卒年再也無他,難以想象這樣一位文壇巨匠的墓地居然這樣簡單普通。令我有些驚訝的是,這座墓地帶給我強烈的厚重感,同時又讓我感覺十分滑稽,也許是因為這里埋葬著馬克·吐溫,一位幽默的偉人。
活著的馬克·吐溫是一個不甘平庸的人,一個敢說敢做的人,一個幽默風(fēng)趣的人。馬克·吐溫用筆桿抨擊最黑暗的現(xiàn)實邊角,《百萬英鎊》揮灑的淋漓盡致,將拜金主義諷刺得毫無容身之處;《康涅狄克》鞭撻了階級壓迫,鼓舞了人們反抗壓迫的信心。馬克·吐溫用幽默歡樂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在某一個愚人節(jié),紐約的一家報紙登出馬克·吐溫去世的消息,引起了一片嘩然,人們紛紛趕到馬克·吐溫家里吊唁,但他們發(fā)現(xiàn)馬克·吐溫還活著,正在桌案上專心創(chuàng)作,人們都十分憤怒,責(zé)罵那家報社造謠生事,而馬克·吐溫卻呵呵一笑:“那家報紙并沒有造謠,報道我死是千真萬確的,只不過時間提前了點?!?/p>
就是一位這樣的人,現(xiàn)在卻沉睡在這樣一座普通的墓地中,活得精彩,死得平靜。也許馬克·吐溫太累了,和現(xiàn)實周旋了一輩子,現(xiàn)在終于可以返璞歸真,好好歇著了。想到這里我又想起了馬克·吐溫的幽默人生,站在這座墓前,我突然想問他一句:“嘿,馬克,你死得還好嗎?”
我想他一定會回答說:“挺好的,但是活著也許更好?!?/p>
摘自《華西都市報》2014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