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岳
近期剛好接觸了幾個在暑期參加了實習的學生,有的孩子我很陌生,有的熟悉。據我所知,實習工作并不難找,他們都是憑自己發(fā)郵件、遞簡歷得到的,有禮貌、手腳勤快,別人的公司一般不會拒絕,師傅也愿意順便教你一點東西,資質出色,工作說不定就順便解決了。
不可否認,在同等條件下,有關系,有長輩關照的人,自然會得到多一點的機會。正如在同等條件下,漂亮的人總會得到更多愛。這是人類社會的特征之一,無法更改。這類“不公平”幾乎每個人在某種時候都會遇上,最好的應對是,你只能接受它,然后盡可能證明你比另一個受優(yōu)待的人做得更好,至少不更差。
種種關照,或先發(fā)優(yōu)勢,只能起到順水推舟的作用,有起點高,也一直出色的人,也有叔伯扶上馬,卻始終坐不穩(wěn)的人,像堆爛泥,一松手就往下滑,這種逆水行舟的忙,親爹親媽也幫不了多久。我有個朋友,花大人情,為摯友的孩子找到工作機會,可這孩子架子大到要公司的人事主管主動致電,話語中還各種嫌累嫌麻煩,結局就是各種人情資源用完,大家行禮如儀,表示“給過面子”,不成器的人依舊沒有任何改觀。
那些抱怨自己沒個好爹的家伙,有些沮喪可以理解,全靠自己,確實辛苦一點。但不會克制這種沮喪的人,在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與情緒控制能力上,全出了大問題。先說邏輯,如果一定要個好爹,人生才能成功,那么,第一代成功者永遠都不會出現(xiàn)。再說觀察,無論條件多么艱難,任何人身邊,都可以看到白手起家的成功者,他們不僅沒有好爹,有的還有壞爹拖后腿。
人經歷的事件,有其獨特之處,它不像公式和機器那么精密,九九八十一,答八十二不因為比較接近標準答案,能比答四十的,多拿幾分,全是錯,零分。事件都能找到特例,抽煙折壽,你卻可以找到抽煙長壽的例子。這類總是不承認常識的對話模式能夠貫穿一切場景,為自己的無能、懶惰和絕望找到借口。
這類人,是人群的毒素,簡稱為“毒人”:有什么意思呢?有什么用呢?全是騙人的!最后都差不多!雖然你說得對,但是我很特殊……這是他們的標準句式。
一切都沒勁,一切都是注定的,一切都是別人沒做好,我爹媽不夠好,我學校不夠好,我不夠帥,我女朋友不夠好,我兒子不夠有出息……人嘛,不就混口飯吃,想那么多做什么!
和這種人接觸久了,你會疲憊、厭倦,甚至也覺得自己變絕望了。人的情緒像病菌一樣,也會傳染,一個“毒人”丈夫會毀掉妻子,一個“毒人”媽媽會毀掉孩子。一個人的能量有限,如果被身邊的情緒漏洞不停吸走,那么,它自然不能用來做更有趣的事。同樣一段時光,你用來哭泣,就無法用來快樂。
不加克制,放縱地哀怨,難免成為神憎鬼厭的“毒人”,變成污染源,我們不要變成這樣的人。在一切關系中,一旦判斷出對方是個“毒人”,那么,也得小心,是時候問問自己:如果不遠離,是否會被他吸走能量?是否會像他一樣變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