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整理 圖/重慶市交委交通傳媒部提供
◇1913年,當湖南開始修筑中國第一條行駛汽車的馬路時,四川即有人倡議修筑成渝馬路,1927年公路始建,終因政局不定,戰(zhàn)亂頻繁,時修時停,費時9年,直至1933年才告修成440公里,時稱成渝馬路,后改稱成渝公路。
◇1934年,成渝公路沿線開始設立“轉(zhuǎn)彎危險”、“慢車”、“下坡危險”等彩色木牌,并在各場鎮(zhèn)、碼頭豎立地名標牌,這些都是四川公路上首次設置的道路標志。經(jīng)過1937年的整修,成渝公路縮短里程30公里,累經(jīng)不斷的維護改造,仍舊是彎多坡陡,狹窄難行。
◇1938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四川作為戰(zhàn)時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公路交通成為唯一可依賴的運輸手段,國民政府對公路交通實行戰(zhàn)時統(tǒng)制。
◇1939年,交通部撥款290萬元用以改善成渝公路的橋渡設施及重慶至青木關間的桐油路面工程。
◇1943年,國民政府又撥款300萬元,改善重慶至壁山段。
◇抗戰(zhàn)結束后,戰(zhàn)時行駛在成渝公路上的軍、公、商汽車相繼遷出四川,靠征收養(yǎng)路費來養(yǎng)護公路已入不敷出,公路養(yǎng)護工作一蹶不振,急劇地走向衰退。
◇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為阻止解放軍的追擊,對成渝公路曾濫施破壞,球溪河大橋(133公里處)、施濟大橋(284公里處)、太平鎮(zhèn)大橋(53公里處)、萬安橋(69公里處)、天馬橋(資中以西)、石經(jīng)寺橋(成都東南)等均被焚毀或炸毀,給四川公路交通造成嚴重的損壞。
1941年,成渝公路老橋。
1941年5月,成渝公路榮昌段。
1941年5月,成渝公路上行駛的車輛。
1941年5月,成渝公路四川公路局璧山車站。
1941年5月,成渝公路四川公路局簡陽車站。
1941年5月,成渝公路途中車渡。
1941年5月,成渝公路途中車站。
成渝公路的起點為重慶上清寺牛角沱,1941年5 月上清寺附近街道。
龍缸星月 攝影/解維民
相機型號:NIKON D700光圈值:f/4
曝光時間:1/633 秒
ISO:200
焦距:14毫米
拍攝時間:2015/8/20 23∶04拍攝地點: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