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趙 錚
北京胡同老胡同的新問題
文_趙 錚
“胡同”,這兩個字原是蒙古語的譯音。《析津志》載稱“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襲下來的,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所以,北京胡同是久遠歷史的產物,它反映了北京歷史的面貌,是有豐富內容的。
熱衷品牌:豐田、大眾、馬自達
熱衷車型:馬自達3、豐田卡羅拉、大眾速騰
車文化亮點:緊湊型車和小型車的天下
是否有限購:有限購
用車成本:三年6萬公里40000-50000元
北京的胡同絕不僅僅是城市的脈絡,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所,京城歷史文化發(fā)展演化的重要舞臺。它記下了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風貌,并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風情的博物館,烙下了人們各種社會生活的印記。
據史料記載,明末北京有胡同600多條,清朝時有978條,到20世紀中葉,北京城區(qū)叫“胡同”的小巷有1330條。老北京流行一句話:有名的胡同三千六,無名的胡同賽牛毛。據《北京日報》刊載,截止至2014年6月,北京現存有名稱的胡同共計400余條,大都分布在東、西兩城區(qū)。值得注意的的是,胡同的常住居民中既有土生土長的老北京,同時還有很大一部分外地來京打工及經營小生意的城市新移民。這導致了北京胡同里的汽車也呈現出多元化的形態(tài),既有滿足家庭用車需求的私家車,也有經營需要的貨車、客貨兩用車等。但不管是什么車型,北京胡同里的汽車都離不開一個字,小。北京胡同產生的時代,注定其更適于步行或騾馬通行。所以北京的胡同基本上是緊湊型汽車和微型車的天下。北京胡同汽車形態(tài)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外來車輛較少。北京的胡同形態(tài)各異,內部結構也較為復雜,一般不熟悉情況的外來車輛很少貿然進入。
伴隨著汽車進入每一個普通家庭,汽車這個現代文明的產物與代表著傳統(tǒng)和歷史的胡同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這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胡同的停車問題。在北京往往一條不很寬的胡同卻居住著幾百戶人家,生活在胡同中的有車一族為了給自己的愛車找到棲身之所,使出各種高招,安地鎖、堆雜物,甚至破椅子等都派上了用場。三角形、半圓形、鐵鏈式、桌椅式,各式各樣的地鎖讓本就狹窄的胡同更顯擁擠和雜亂。亂停亂放,私占車位不但影響了居民通行,給老人兒童帶來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同時還極易引發(fā)鄰里矛盾??上驳氖?,為解決胡同停車難問題,北京市各級街道、社區(qū)都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啟動胡同停車居民自治,錯時停車,設置管理員,興建立體停車樓,開放周邊寫字樓商場地下車庫等措施初見成效。但要徹底解決胡同停車難的問題,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古老的胡同與現代的汽車自相遇的那天開始,恐怕就充滿了矛盾。這一切皆因為在胡同誕生之時絕沒有想到汽車的行車需要。我倒是以為,現代城市中通行十分方便,地鐵、公交線路非常密集,公共交通完全能滿足日常出行需要。如果我們效仿國外很多古城區(qū)禁止車輛通行的先例,胡同居民不將車開入胡同其實并非不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