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冬棗為試材,從發(fā)病的冬棗上提取出病原菌,并進行分離純化和鑒定,明確導(dǎo)致冬棗發(fā)病的病原菌主要為酵母菌和根霉菌。使用濾紙片法測定5種植物精油(羅勒精油、松紅梅精油、薰衣草精油、紅百里香精油、迷迭香精油)對酵母菌和根霉菌的抑菌活性,結(jié)果表明:紅百里香精油對酵母菌和根霉菌都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徑為(22.43±0.06) mm和(23.48±0.06) mm。另外,采用試管濃度稀釋法對5種植物精油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低殺菌濃度(MBC)進行了測定,得知紅百里香精油對酵母菌的MIC值是0.625 μL/mL,MBC值是1.25 μL/mL;對根霉菌的MIC是0.625 μL/mL,MBC值是2.5 μL/mL。
關(guān)鍵詞:植物精油;病原菌;抑菌圈;抑菌濃度;殺菌濃度
文章編號:1005345X(2015)01000104中圖分類號:S436.65文獻標識碼:B
果蔬產(chǎn)品在采后會發(fā)生一系列生理病理的變化,冬棗在貯藏后期隨著果實的成熟衰老,其抗病性也逐漸降低,腐爛率也大大增加。傳統(tǒng)的冬棗保鮮所采用的都是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效果顯著的化學(xué)殺菌劑,但是大規(guī)模地使用化學(xué)殺菌劑不僅會導(dǎo)致病原菌產(chǎn)生抗藥性,還會造成果蔬的農(nóng)藥殘留和污染環(huán)境[1],這與現(xiàn)如今人們所追求的綠色、環(huán)保以及吃健康食品的觀念背道而馳。因此研究開發(fā)無毒、高效的天然防腐保鮮劑已成為一項極為迫切的任務(wù)。
近年來,植物精油以其顯著的抑菌活性和廣泛的抗菌譜范圍,以及與化學(xué)抑菌劑相比副作用和殘留毒性小的獨特優(yōu)勢,在抑菌研究方面得到了廣泛的關(guān)注,被認為是開發(fā)天然防腐保鮮劑的重要原料[2,3]。目前植物精油對冬棗主要采后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較少,冬棗精油天然防腐保鮮劑的開發(fā)也鮮見報道。本實驗以陜西地區(qū)冬棗采后貯藏中分離鑒定的病原菌作為供試菌種,對5種天然植物精油(羅勒精油、薰衣草精油、紅百里香精油、松紅梅精油、迷迭香精油)進行抑菌試驗,篩選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植物精油,為冬棗采后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冬棗為陜西渭南市售的在半紅期采摘的果實,挑選無病蟲害和機械傷的鮮果用流動水沖洗,表面自然瀝干,置于室溫進行貯藏,讓其在貯藏的過程中病變。
植物精油羅勒精油、薰衣草精油、紅百里香精油、松紅梅精油和迷迭香精油均購自上海雅琪實業(yè)有限公司,試驗前置于低溫(4 ℃)避光環(huán)境下保存。
1.2 方法
1.2.1 病原菌分離與純化 采用常規(guī)方法,在PDA培養(yǎng)基中分離病原菌,待產(chǎn)孢后對病原菌孢子進行濃度梯度稀釋,涂于平皿,并在28 ℃培養(yǎng)2 d后于倒置顯微鏡下挑取單孢子,移入另一裝有PDA的平皿,28 ℃培養(yǎng),待菌絲長出后,即得純化菌株。
1.2.2 標準菌懸液的制備 挑取各菌落接種到平皿上,進行培養(yǎng), 然后用無菌生理鹽水洗
山西果樹 SHANXI FRUITS 2015(1)
脫,分別制成含菌約為1 mL 106個菌的菌懸液,備用。霉菌、酵母菌使用顯微鏡直接計數(shù)法測菌體個數(shù)[4,5]。
1.2.3 濾紙片法測定抑菌圈 選擇吸水性強的定性濾紙,用打孔器打成若干直徑為6 mm的圓形濾紙片,放入電熱干燥箱中經(jīng)160 ℃干熱滅菌2 h后,把滅好菌的濾紙片放入植物精油中浸漬4 h,取出濾紙片放在無菌的條件下瀝干備用。將活化并調(diào)整好菌液濃度的酵母菌菌懸液0.1 mL加入已經(jīng)倒好的YPD培養(yǎng)基平皿中,根霉菌倒入察氏培養(yǎng)基平皿上,并涂布均勻。取浸泡過精油的濾紙片貼在含菌平皿上,每皿平行做3片,每種菌平行做3個皿。然后用相應(yīng)的提取溶劑作陰性對照,用青霉素G作陽性對照。酵母菌、根霉菌置培養(yǎng)箱中28 ℃恒溫培養(yǎng)48 h。選取抑菌圈比較明顯的平板,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生長的直徑,結(jié)果取3次重復(fù)試驗的平均值[68]。
1.2.4 最低抑菌濃度(MIC)的測定 在無菌條件下,將植物精油稀釋成下列不同濃度梯度:200、100、50、25、12.5、6.25 μL/mL。吸取各濃度稀釋液1 mL,分別加到已滅菌的9 mL PDA培養(yǎng)基中制成帶藥的平皿,編號后吸取待測菌種的懸浮液100 μL于平皿表面,涂布均勻,酵母菌、根霉菌置于恒溫箱28 ℃下培養(yǎng)48 h,以完全沒有菌生長的最低濃度作為該精油的最低抑菌濃度(MIC)[9,10]。
1.2.5 最低殺菌濃度(MBC)的測定 將在測定最低抑菌濃度(MIC)試驗中沒有長菌的平皿繼續(xù)培養(yǎng)48 h后取出觀察,以完全無菌生長的為最低殺菌濃度(MBC)[11]。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冬棗病原菌鑒定
從貯藏的冬棗果實上分離出兩種病原菌,挑取各菌落少許到載玻片上,用顯微鏡觀察、測量,根據(jù)各病原菌的形態(tài)特征對其進行鑒定。經(jīng)過鑒定冬棗上分離出的兩種病原菌是酵母菌和根霉菌。
酵母菌菌落呈現(xiàn)乳白色,少數(shù)為紅色,表面光滑濕潤,質(zhì)地柔軟不透明,菌落直徑為1~2 mm。孢子為圓形,單生或成串。
根霉菌菌落呈圓形,初形成時為灰白色和黃白色,成熟后變?yōu)楹谏?,匍匐菌絲弧形,無色,向四周蔓延。孢子囊剛出現(xiàn)時為黃白色,成熟后變?yōu)楹谏?/p>
2.2 5種植物精油對冬棗病原菌抑制效果
2.2.1 抑菌圈的大小 5種植物精油、無菌生理鹽水和青霉素G對冬棗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如表1。參照李春美等[12]抑菌實驗判定標準(抑菌圈直徑大于15 mm為最敏感,10~15 mm時為中度敏感,7~9 mm為低度敏感,無抑菌圈者不敏感),認為5種植物精油中紅百里香精油對兩種病原菌表現(xiàn)出了最強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徑均大于20 mm,屬最敏感;羅勒精油對根霉菌的抑制作用僅次于紅百里香精油,也屬最敏感,而對酵母菌屬于中度敏感;薰衣草精油、松紅梅精油對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徑介于7~9 mm,屬低度敏感,而這兩種精油對根霉菌屬中度敏感;迷迭香精油對酵母菌屬低度敏感,而對根霉菌屬中度敏感。綜合比較來看,5種精油對根霉菌的抑制作用要強于對酵母菌的抑制作用。
2.2.2 5種植物精油MIC的測定 表2列出了供試菌種在不同精油濃度下生長狀況和MIC值,精油的MIC值越小,說明精油抑制作用越強。從表3中可以看出,酵母菌和根霉菌在不同濃度的精油作用下,生長狀況差異明顯,試驗所得到的MIC值與濾紙片法所得到的結(jié)
宋姝婧等:幾種植物精油對冬季病原菌的抑菌試驗
果是基本一致的。紅百里香精油對酵母菌和根霉菌都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濃度均為0.625 μL/mL;而羅勒精油對根霉菌表現(xiàn)出的抑制作用遠遠大于對酵母菌所表現(xiàn)的抑制作用,對酵母菌的MIC是10 μL/mL,對根霉菌的MIC是1.25 μL/mL ;松紅梅精油和迷迭香精油對根霉菌抑菌作用較弱,而對于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極小,超出了實驗所設(shè)的濃度梯次范圍;迷迭香精油對根霉菌的MIC為20 μL/mL;薰衣草精油對酵母菌和根霉菌也都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酵母菌的MIC為20 μL/mL,對根霉菌的MIC為10 μL/mL。
2.2.3 5種植物精油MBC的測定 表3列出
了供試菌種在不同精油濃度下生長狀況和MBC值。從表3中可以看出,紅百里香精油對酵母菌和根霉菌都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殺菌能力,紅百里香精油對酵母菌和根霉菌的MBC值分別是1.25 μL/mL和2.5 μL/mL,為5種植物精油中最低的殺菌濃度;相對酵母菌,羅勒精油對根霉菌表現(xiàn)出了更強的殺菌能力,MBC值分別為20 μL/mL和5 μL/mL;其余幾種精油對供試菌的殺菌能力都比較弱。
3 結(jié)論
對貯藏的病變冬棗上的病原菌進行分離、提純、鑒定,結(jié)果表明導(dǎo)致冬棗病變的主要病原菌為酵母菌和根霉菌。5種植物精油均對酵母菌、根霉菌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其中紅百里香精油對酵母菌和根霉菌有著最強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徑分別為(22.43±0.06) mm、(23.48±0.06) mm。紅百里香精油對酵母菌的MIC值是0.625 μL/mL,MBC值是1.25 μL/mL,對根霉菌的MIC是0.625 μL/mL,MBC值是2.5 μL/mL。另外,5種植物精油均表現(xiàn)出對根霉菌的抑制效果強于酵母菌的特點,其作用機理尚需進一步研究。綜上,紅百里香精油對冬棗采后病原菌有很強的抑制能力,可作為開發(fā)冬棗天然防腐保鮮劑的重要原料,關(guān)于其對冬棗的保鮮防腐效果尚需具體研究,使其更具實際應(yīng)用性。
參考文獻
[1]Pramila Tripathi, NK Dubey.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as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to control postharvest fungal rotting of fruit and vegetables[J]. India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03, 32(3):235245.
[2]胡林峰, 許明錄, 朱紅霞.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進展[J].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1, 23(2):384391.
[3]陳建煙, 李永裕, 吳少華. 植物精油生物活性作用機理研究進展[J].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2, 24(9):1 3121 318.
[4]李春美, 杜 靖, 謝筆鈞. 柚皮提取物的抑菌作用[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04, 30(1): 3841.
[5]Soylu E Mine,Soylu Sksoner,Kurt Sene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e essential oils of various plants against tomato late blight disease agent Phytophthora infestans[J]. Mycopathologia, 2006, 161(2):119128.
山西果樹 SHANXI FRUITS 2015(1)
[6]謝宗波, 姜國芳, 黃德娟. 大蒜油的提取及抗菌活性研究[J]. 食品科技, 2007(8): 130132.
[7]SOKOVIC M D, BRKIC D D, DAMIC A M,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Salvia desoleana Atzei & Picci essential oil and its major components[J]. Flavour Fragr J, 2009, 24: 8387.
[8]顧仁勇, 張石峰, 劉瑩瑩, 等. 五種香辛料精油抑菌及抗氧化性能研究[J]. 食品科學(xué), 2008, 29(3): 106109.
[9]關(guān)文強, 李淑芬. 丁香精油對果蔬采后病原菌抑制效應(yīng)研究[J]. 食品科學(xué), 2005, 26(12): 227230.
[10]陳林林,米 強,辛嘉英. 柑橘皮精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J]. 食品科學(xué), 2010, 31(17): 2528.
[11]付振喜. 丁香等天然物質(zhì)的抑菌成分在果蔬保鮮中的應(yīng)用研究[D]. 天津:天津科技大學(xué), 2010.
[12]李春美, 杜 靖, 謝筆鈞. 柚皮提取物的抑菌作用[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04(1):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