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明
等到聽歌的人和唱歌的人一起變老,我只記得我過了而立,卻不記得歌者也有了歲月的痕跡。
奶茶劉若英45歲了,聽到這個消息時很是驚詫。網(wǎng)易娛樂新聞的頭條推送里,她的孕肚照置頂在前,評論里則盡是感嘆之聲。那個少女小漁,倏忽之間就邁過了不惑的門檻。而網(wǎng)易云音樂也把她的歌曲做成了首頁專輯,供熟悉她的歌迷們傾聽。
我想,網(wǎng)易的那個做專題的編輯應(yīng)該不是“90后”吧!記得很多年以前,班級里的女生在K歌時最常點《后來》,五音不全的我記住了那個MV里表情靦腆,音色卻特別的女孩兒。而歌詞,也偷偷地回去抄在了本子上,直到背下來。
直到很久以后,在我熟練地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工具后,才把她的歌都下載在MP3里聽,而我聽到最多的,就是“遺憾”兩個字,就像“后來我們終于學(xué)會了如何去愛”和“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那樣的遺憾。
最近朋友圈盛傳《牡丹亭下》,演唱者是陳升,自自然然地聯(lián)想到劉若英。記得那一年,陳升和劉若英以師徒的身份作客侯佩岑主持的《桃色蛋白質(zhì)》節(jié)目,回顧師徒之間的提攜與成長,愛慕與冷漠,隔閡與距離……,陳升是那個正派、正直的師傅,奶茶是那個簡單、真性情的奶茶。節(jié)目的中段,陳升為徒弟唱起《風(fēng)箏》,奶茶哭得稀里嘩啦,侯佩岑也哭掉了眼線,那種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矯揉造作的真情流露,是陳升和劉若英留給觀眾們的美好而又悲情的記憶。
以前愛聽的歌里,陳升和劉若英都是最愛。當(dāng)處在關(guān)心娛樂新聞勝過社會新聞的年齡時,最愛看那些花邊,關(guān)注明星和明星之間微妙的情感,就像和自己有多大關(guān)系似的。作為一個冷漠的旁觀者,至今還積攢著那些聚光燈下的群體的過往。
一次在理發(fā)店里隨手拿起一本《知音》,恰巧看到的就是寫奶茶和陳升的故事。故事里寫的是徒弟對師父的愛,渲染的則是兩個人沒有結(jié)成連理的種種遺憾,讀到結(jié)尾時竟有些流淚的沖動。那時候年輕,特容易熱淚盈眶。
盡管早就知道“知音體”的夸張與渲染,但這兩個極其不令人討厭的藝人,還是讓我這樣的歌迷甘心情愿地送上那種特別的祝福。
曾經(jīng)有樂評人說,在偌大的華語樂壇,陳升和李宗盛,是樂壇僅有的能把不押韻的歌詞唱得讓聽歌的人無法抗拒的歌手。原因大概是因為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吧。李宗盛在樂壇有大哥之名,捧誰誰紅,簽誰誰火,而夾雜在音樂事業(yè)中的情感糾葛,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而陳升,卻被人冠之以灑脫和“專一”,對音樂的執(zhí)著,對情感的堅守,雖讓歌迷們遺憾,卻把完美留給了世人。
有故事的音樂人在他們的黃金時代,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膾炙人口的作品,伴隨著聽歌的人度過了一個時代。對于歌者,后者只是群體。對于聽歌的人,前者不過是一種涵蓋了叫做“過去”的印記,也許不會永遠(yuǎn)記得,更難以稱之為永恒。
陳升在《牡丹亭下》里唱的“寫歌的人假正經(jīng),聽歌的人最無情”,也許就是最恰當(dāng)?shù)淖⒔?。等到聽歌的人和唱歌的人一起變老,我只記得我過了而立,卻不記得我那些年最愛聽的歌者,也有了歲月的痕跡。
小學(xué)同學(xué)剛剛建立了一個群,我在群里說起當(dāng)年每個人的趣事,一個曾經(jīng)幫助我很多的同桌說:“你記得那么多不累嗎?”我竟無言以對。記得的人和不記得的人去回憶往事,面對的,似乎只能是“聽歌的人最無情”這樣的尷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