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林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彼裕覀円獙⒁陨鸀楸镜慕虒W理念與教學方法的選擇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以確保歷史課程價值得以最大化實現(xiàn)。
一、倡導探究模式,凸顯學生主體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探究模式的倡導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而且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立足于歷史教材,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以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進而,在凸顯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也為高質量歷史課堂的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也為了有效地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新中國剛成立時,美國對中國什么態(tài)度?(2)周總理為什么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起到了什么作用?(3)為什么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4)“求同存異”中“異”和“同”分別指什么?……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對上述的問題進行獨立解決,提高效率,而且,在這樣過程中,學生還能在成功解決問題中重拾探究的興趣。
二、實施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性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下的三大學習方法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從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fā),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進而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例如,在教學《貞觀之治》時,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本節(jié)課中實施自主學習模式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而且還能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認識,進而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評價李世民,能夠掌握貞觀之治的相關內容。因此,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帶著本節(jié)課的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在小組內討論“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進而,在實現(xiàn)高質量的歷史課堂的同時,也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有效地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最終,在實現(xiàn)高效歷史課堂的同時,也確保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獲得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徐向丹.以生為本,構建靈動有效歷史課堂[J].快樂閱讀,2013(22).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