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的意義及實施策略

2015-03-30 22:23侯麗君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5年9期
關鍵詞:理論課思政體系

摘 要:專題式教學是新形勢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有效方式之一,采用專題式教學,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增強課程的實效性。在專題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具體的實施策略,一般應當包括確定專題、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考核改革、管理協(xié)調(diào)等方面。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5)09-0117-03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9.036 ①

收稿日期:20150324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2012-GX-070);重慶文理學院教學改革項目(2012年)

作者簡介:侯麗君(1975-),女,四川旺蒼人,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所謂專題式教學,是指依據(jù)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摒棄按章節(jié)授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按照課程內(nèi)容的內(nèi)在思想聯(lián)系和邏輯關系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提煉、整合,形成既先后連接又相對獨立的系列專題,由對某專題學有專長或者深厚學科背景的教師備課和授課,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方式于教學中,由若干教師共同完成該門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的意義

1.1 有利于真正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

教材體系往往在科學性、完整性、系統(tǒng)性方面見長,但也因此容易出現(xiàn)體系龐大、面面俱到的弊端,對學生實際情況以及當下社會生活實際的觀照不夠。同時,目前普通本科高校所開設的4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大都存在課程內(nèi)容繁多與實際課時偏少的矛盾。若完全按教材體系講授,大多數(shù)教師都無法在規(guī)定學時內(nèi)完成課程內(nèi)容,這也是長期困擾一線教師的問題。專題式教學的顯著特點是有利于突出重點,避免交叉重復,并可根據(jù)學生實際和生活實際靈活設置專題??梢愿钊爰氈碌刂v述社會熱點問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更好地增加思政課的實效性和吸引力。只有真正將理論性強的教材體系轉化成針對性更強的教學體系,也才可能真正解決課程內(nèi)容多與課時少的矛盾。

1.2 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在現(xiàn)行教學模式下,一門課由一位教師講完,這就要求每位教師不僅要有全面的知識結構,還要對知識點有精深的研究,這對工作量本就較重的思政課教師而言要求過高。往往就可能出現(xiàn)教師疲于搜集大量資料備課卻還差強人意,課堂上面面俱到卻又淺嘗輒止等情況,難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采用專題教學模式,讓不同的老師選擇自己研究得最深入也最感興趣的專題進行高水平的備課,既能深化對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的認識和分析,又能促使各位教師提高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和水平。備課成果再讓各位老師分享,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1.3 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專題式教學的突出之點不僅在于將紛繁的教學體系轉化為結構明晰的教學專題,也不僅在于教師分專題充分備課,更在于一門課將由幾位老師共同講授完成。我校目前采取每門課都由2位教師共同講授的方式。2位教師面對的是同一批學生,學生會不自覺地對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效果進行比較,客觀上對教師改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1.4 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課程實效性

長期以來,高校思政課課堂上學生的到課率、“抬頭率”不高為大家所詬病。傳統(tǒng)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堂堂課都精彩,都能牢牢抓住學生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在專題式教學模式下,教師一方面能從大量的備課活動中解放出來,潛心研究自己學有專長的領域,取得豐富學術成果,成為專家型教師;另一方面,突出自己的個人風格,在課堂上打造屬于自己的“精品專題”。同時,學生在一學期的學習中能感受到不同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思維風格,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增強課程的實效性。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專題式教學改革看似只是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實則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選題、備課、教學、考核、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思政課專題式教學改革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并優(yōu)化以下環(huán)節(jié):

2.1 確定專題—貼近學生、貼近實際,形成教學體系

教材體系是課程目標和內(nèi)容的載體,是為實現(xiàn)課程標準服務的。但它的作用和功能是潛在的,它本身不能自發(fā)地實現(xiàn)作用和功能。教材體系的作用和功能必須依靠教學體系來發(fā)揮。教學體系是師生深入解讀、理解教材體系的基本途徑和方式 [1]。思政課采用專題式教學的一大好處就是能幫助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在確定專題時,以教材的知識體系為基礎,結合社會熱點問題以及學生關注的問題,并注意避免與其他課程知識的重復與交叉。我校在改革過程中,為使每個專題講授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獨立性,一般將一個專題的內(nèi)容安排為一次課講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為例,教材內(nèi)容共有八章,在確定專題時,結合該課程為一學期48學時,每周3學時的特點,最后確定了16個專題。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處于基礎性地位,而且該部分內(nèi)容也是學生反映最抽象、最難學的部分,因此這部分內(nèi)容設定了8個專題。而科學社會主義部分的內(nèi)容與另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有一定的相關性和重合性。因此在確定選題時只保留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相關介紹以及對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展望,定為一個專題。這樣的專題安排,既在結合學生實際的基礎上突出了重難點,又剔除了一些重復性的內(nèi)容,同時在時間安排上也更符合課堂講授的需要。

2.2 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發(fā)揮專長,整合優(yōu)勢資源

采用專題式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更大限度地整合優(yōu)秀教學資源,這在集體備課過程中更是有突出的體現(xiàn)。我校的做法是以高校4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基礎,將所有思政課教師分為4個教學團隊,以教學團隊為單位開展集體備課。首先,在各教學團隊所有成員共同討論的基礎上決定教學專題的設置,對有疑義的專題設置進行多次討論、修改,最終達到每個專題設置既觀照教材體系又照應學生實際;其次,根據(jù)每個教師的學科背景和專業(yè)特長確定專題負責人,一般而言,每個教師負責2至3個專題的教案編寫、課件制作、案例搜集等;第三,教師制作出各專題的基本教學資料后,由每門課程的負責人統(tǒng)一審核,提出修改意見,之后統(tǒng)一發(fā)布,供每位思政課教師使用。

2.3 課堂教學—案例為主、博采眾長,建設多彩課堂

專題教學法要解決的不是教師能不能講一門課問題,而是怎樣才能使學生通過一門課的學習得到最好的教育,切實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2]。案例教學是通過對含有問題在內(nèi)的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展開課堂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從本質(zhì)上來說,它是一種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3]。在專題式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厥褂冒咐粌H能將零散的知識集中化、系統(tǒng)化,更能體現(xiàn)出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自己得出結論,從而能更好地達到思政課的教育目標——讓大學生產(chǎn)生思想共鳴和價值認同。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學不同于“舉例子”教學。在傳統(tǒng)的思政課課堂上,教師往往也會注意“舉例子”,但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是先給出基本理論,再加以例證證明該理論的正確性。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這種方式不能完全適應專題式教學的要求。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備課教師充分利用網(wǎng)絡信息資源,選取既符合本專題學習目標又能引起大學生共鳴的案例,進行深度加工提煉,精心設置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就完全可以以該案例為主線,將本專題主要知識點一一串起,并在課堂上充分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自然得出結論,產(chǎn)生思想共鳴和價值認同。

2.4 考核改革—分散考核、集中測試,創(chuàng)新評價體系

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方式重知識的“灌輸”,輕知識的“內(nèi)化”和價值認同。長期以來,在考核方式上形成了輕平時表現(xiàn),重期末考試成績,在期末考試試卷中又著重考察概念、特征、條件、意義和基本原理等知識的記憶,忽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這種考核方式實際上與思政課的教學目標不相符合。思政課的教學不是為了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為了讓大學生產(chǎn)生思想共鳴和價值認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追求公平正義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態(tài)度 [5]。在采用專題式教學模式的同時也必須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較大的改革。首先,考核方式上,平時考核與集中測試相結合,更加注重過程性考核。我校的具體做法是:改革學期綜合成績構成比例,平時成績占40%,期中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30%。平時成績由學生出勤情況、課堂表現(xiàn)、課堂作業(yè)等構成,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均采取筆試;其次,在考試題型上做了大膽的嘗試和改革。結合以案例教學為主的課堂教學形式,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均采取案例分析的形式。采取以上考核方式改革以來,學生的到課率,課堂發(fā)言積極性都有較大程度提升。同時,由于課堂教學中以及考試時案例分析方法的充分運用,使得學生在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等方面也有較大進步。

2.5 管理協(xié)調(diào)—統(tǒng)籌安排、分工負責,完善教學保障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一門課由一位教師講完并全程負責學生考核及成績評定,在排課及管理方面也比較簡單易行。實施專題式教學,勢必帶來教務排課、學生管理、成績評定等多方面的問題。在專題式教學改革過程中,我校曾經(jīng)采用過一門課由3至4位教師共同授課的形式,每位教師負責講授3至4個專題,但這樣安排的結果是不僅在排課時花費大量精力而且學生反映教師更換頻繁不利于課程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經(jīng)過逐步探索和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排課及管理方式。我校開設的4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均分為上半學期和下半學期由2位教師共同講授完成。2位教師都是該課程的主講教師,同時根據(jù)教師課時量的具體情況,確定每個教學班的主管教師,每個主管教師不僅要完成課堂講授任務,還要負責3至4個教學班的成績評定及其他有關管理工作。如此一來,較好地避免了實施專題式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專題主講教師只管課堂教學、課后無人為學生輔導與答疑、甚至教師之間互相推諉的不良后果。

實踐證明,沒有能“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模式。只有緊跟時代步伐,結合學生實際,積極探索,才可能在提升教學質(zhì)量,增強教學實效性方面有所進步。

猜你喜歡
理論課思政體系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chuàng)新
“721”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醫(yī)學院?;A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
新課標下中職體育與健康理論課有效教學策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