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會結構視角下青年階層固化問題探析

2015-03-28 09:20:57
懷化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階層流動教育

(安徽大學 社會與政治學院,安徽 合肥230601)

與20世紀80年代的社會狀況相比,90年代中期以來的中國社會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市場機制逐漸取代再分配機制成為社會資源和社會地位分配的重要機制[1]。受轉型期社會體制和政策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各階層之間社會流動加劇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階層固化的現(xiàn)象,尤其是青年階層的固化。青年階層的生活狀態(tài)和發(fā)展前景是評價社會良性運行的重要指標,保證青年階層的正常合理的社會流動是持續(xù)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因此,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青年階層的固化問題,尤其是社會結構轉型以后的青年階層固化問題尤為值得關注。

一、青年階層固化的表現(xiàn)及成因

1.階層固化的定義

說到階層固化,就不得不提到與之密切相關的另一個概念——社會流動,我們應從社會流動的視角來認識階層固化。所謂社會流動是指社會成員從一種社會地位轉移到另外一種社會地位的現(xiàn)象[2]。它既表現(xiàn)為個人社會地位的變更,又表現(xiàn)為個人社會角色的轉換,同時也表現(xiàn)為個人社會關系的改變。社會流動的合理化代表了社會結構的正常化,一個社會的穩(wěn)定與其社會流動有著密切的關系。

階層固化與社會流動相對,是社會流動的一種特殊狀態(tài)或非正常狀態(tài)。階層固化可以說是一種復制式社會流動,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指不同階層之間的流動受阻,弱勢群體向上流動的通道被堵塞,尤其是青年群體,其社會階層地位往往受其父輩地位的影響。目前學術界對階層固化的評論各不相同,有學者認為,階層固化即階層結構定型化,指對于社會階層以及階層之間的關系愈來愈趨于穩(wěn)定的現(xiàn)象[3];另有學者認為所謂的階層固化就是指子女的階層地位取決于父母的階層地位,社會階層結構代際繼承與復制嚴重,從而使得底層人士向上流動的渠道被阻斷[4];也有學者持這種觀點,階層固化指的就是代際流動和代內流動趨于停滯,尤其在代際流動上極為緩慢,使得社會呈現(xiàn)出封閉性[5]。雖然以上學者的觀點并未具體涉及階層固化的對象,但實際上階層固化的研究對象就是青年群體。階層固化表明代際流動率非常低,下一代繼承了上一代的職業(yè)和社會地位,社會上層使其晚輩承襲自身的較高的職業(yè)和社會地位,出身于社會下層則很難通過自身努力改變自身的弱勢地位實現(xiàn)向上流動[6]。近年來流行的“官二代”、“富二代”、“窮二代”就是對階層固化的一種最直觀的認識。

2.青年階層固化的表現(xiàn)

(1)代際間繼承性越來越強,上等階層出現(xiàn)“世襲化”

代際流動是指同一家庭中上下兩代人之間社會地位的變動。決定一個人社會地位的因素無非有兩種;先賦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先賦性因素取決于父輩的身份地位,后致性因素取決于個人自身的努力程度。如果在一個社會中,先賦性因素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那么我們認為這個社會的流動性較差,繼承性較強,反之亦然。

意大利的社會學家莫斯卡說,精英群體要從底層吸收精英才能保持活力[7]。但我國傳統(tǒng)社會實行官員世襲制,秉承 “子承父業(yè)”的觀念,在現(xiàn)代社會這種 “世襲化”的觀念依舊無法改變。世襲化即社會的代際繼承和復制,就是指上一代的社會資源或職業(yè)傳遞給下一代,具有政治、經濟資源優(yōu)勢的上層精英總希望將自己的各種資源優(yōu)勢傳承給自己的子女,由此出現(xiàn)了 “蘿卜招聘”、“拼爹、拼人脈、拼關系”等現(xiàn)象,使上層社會的繼承性逐漸增強。2004年中國社科院的《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報告中顯示:干部子女成為干部的機會,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多,“官二代”、“富二代”在包括公務員在內的各種考試中都占有優(yōu)勢,即使資質平平,也能通過人際關系找到體面且收入高的工作,相比而言,貧窮家庭出身的大學生卻因缺乏關系而被拒之門外。現(xiàn)在社會上流行的俗語 “學好數(shù)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也從某個角度證明了青年階層固化現(xiàn)象日趨明顯。前幾年網絡上曾引起過人們共鳴的那篇文章《我用了18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描述的就是家庭較窮的人努力多年才達到和出身富裕者一樣的生活水平。與此同時,底層青年的發(fā)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尤其是機會的缺失,使部分優(yōu)秀的青年有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但卻沒有好的工作機會。這樣一來,來自底層的精英分子無法獲得向上流動的渠道,更沒有機會躋身于上層社會中,形成 “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局面。

(2)代內間以水平流動為主,中下階層 “向下流動化”

代內流動指個人所經歷的職業(yè)地位或階級階層位置的變化情況,雖說傳統(tǒng)的社會流動研究往往是以代際流動作為分析途徑,但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影響青年群體社會流動的因素日益多樣化,僅僅從家庭因素等代際流動方面分析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在分析青年階層的社會流動方面,代內流動分析比代際流動分析更有價值。

當前,我國中下青年階層的代內流動以水平流動為主,垂直流動性不明顯。對于中間階層來說,不僅因為稅負成為調節(jié)貧富差距的犧牲品,而且面臨的生活壓力也在越來越大,住房、教育、醫(yī)療已經成為壓在中間階層身上的三座大山,種種制度性機制阻礙了中間階層向上流動。就目前情況來看,中下階層向下流動的風險在日益加大:第一,中間階層,特別是那些靠自身努力工作謀生的青年群體,基本都是稅收調節(jié)的主要對象??孔陨砼Λ@得收入的中間青年階層實際上獲得的收益極少,大部分社會財富(63%)集中在少數(shù)(10%)富有的家庭[8]。第二,底層青年階層面臨機會缺失和社會歧視的困境。以新生農民工為例,他們向往城市生活。與老一代農民工的單獨謀生和養(yǎng)家糊口相比,新生代農民工更加注重自身發(fā)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然而他們但卻因戶籍身份等各種因素被排擠在城市大門之外,此外教育機會、就業(yè)機會、創(chuàng)業(yè)機會等門檻越來越高,使他們無法在城市中找到體面的工作,只能日復一日的從事與父輩一樣的體力勞動,生活狀態(tài)和社會地位基本不會發(fā)生改變。畢業(yè)后到社會上打拼的大學生很難通過自身努力得到晉升和提拔的機會,“鯉魚躍龍門”對他們來說就是遙不可及。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處于社會底層的青年早已放棄或正在放棄打拼的意愿,對他們而言,向上流動趨勢緩慢,并且隨時面臨著向下流動的危機。

(3)階層邊界強化,群體差距愈發(fā)明顯

青年階層間由于收入和社會地位的差距,導致階層之間的邊界強化,不斷出現(xiàn)隔閡和摩擦,甚至產生敵意。如 “藥家鑫”案,藥家鑫和張妙并沒有私人恩怨,開車撞了張妙,本能反應不是先送被撞者上醫(yī)院,而是想著農村人難纏,把她殺了。不同階層間的防備,造成社會仇恨、緊張。不僅如此,“窮二代”們因為缺乏資本和一些制度性障礙,很難進入“富二代”們的圈子,因此在生活方式、價值觀等方面形成強烈的反差邊界越來越清晰化。許多社會事件的發(fā)生都與此有關,并且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例如現(xiàn)在網絡上一出現(xiàn) “打人”、“車撞人”事件,大家首先習慣性聯(lián)想到的就是 “富二代”、“官二代”的行為,并對此嗤之以鼻。許多底層青年奮斗多年卻始終無法實現(xiàn)向上流動的訴求,繼而開始轉戰(zhàn)網絡,通過微博,發(fā)帖子來抒發(fā)自己的壓力和不滿情緒,甚至開始抱怨生活的不公,作出那些“砍殺幼兒”等報復社會的行為,長此以往,青年階層之間的差距會越發(fā)明顯。

階層間的流動率停滯不前,使各個階層間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顯著性的差異,屬于社會上層人士的高級俱樂部、頂級聚會都是底層青年從未接觸過也無法融入的世界,各個階層的青年都開始形成自己的生活模式、交際圈和文化格局,以此來維護屬于自己階層的社會空間。長此以往,社會流動更加停滯不前,而這種階層間的差距也會更加明顯。

3.青年階層固化的成因

(1)教育不公平阻止 “窮二代”向上流動

楊繼繩教授在采訪時曾說過:“教育是提高人們社會地位的重要階梯?!苯逃瑯右彩菍崿F(xiàn)社會人群向上流動的重要支撐和根本保證。對于出身農村的青年階層來說,相對于參軍、婚嫁、創(chuàng)業(yè)等流動方式,上大學是他們能走出農門的最好方式。但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我國教育資源分布很不均等,農村和城市,市區(qū)和郊區(qū),東部和西部,教育資源差別很大,處于西部的或者農村的孩子很難受到好的教育,在城市里的邊緣,也受不到很好的教育。近年來,大學來自農村的生源減少,來自城市的生源增加。以重點大學的錄取率為例,中國重點大學中農村學生的比例自20世紀90年代起不斷滑落。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地區(qū)之間也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現(xiàn)象,根據新浪微博的統(tǒng)計數(shù)據,北京、天津、上海三地2014年高考重點大學的錄取率分別為24.81%、24.25%和21.92%,而錄取率最低的四川省僅為5.46%①,如此巨大的差別讓中西部尤其是農村地區(qū)的青年感到莫大的壓力。從綜合情況看,高等階層的子女比低等階層的子女有更多的受教育機會和更優(yōu)越的受教育條件。弱勢階層的子女獲得教育機會要少得多,受教育的條件要惡劣得多。即使能夠考上大學,但由于社會資本的缺失,農村大學生在畢業(yè)后也很難找到進入高階層的工作。教育不公平使得低階層的下一代很難向上流動,使社會不平等向下一代延續(xù)和發(fā)展,形成了青年階層的固化現(xiàn)象,繼而產生了 “窮二代”這一帶有諷刺意味的稱呼。

(2)先賦性因素在社會流動中的作用逐漸加強

中國人一直秉承著 “子承父業(yè)”的傳統(tǒng)觀念,子女繼承父母的身份、地位、職業(yè)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對青年個人而言,要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地位,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夢想,只能求諸于家族,這也就使 “子承父業(yè)”的傳統(tǒng)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同時也使先賦性因素越來越成為塑造青年群體身份地位的關鍵性因素。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流動很快,主要原因在于個人努力的作用大于家庭背景的作用,寒門子女可以通過讀書或其他途徑來改變命運。然而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先賦性因素加強,后致性因素減弱,上層社會繼承性加強,而底層社會的年輕人逐漸很難通過個人努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先賦性因素在社會流動中的作用加強直接導致社會資源占有的代際復制越來越嚴重,加之其他一些制度性和體制性的限制,使得試圖通過自己奮斗來獲得向上流動的上升渠道被阻斷了,在這種情況下,對于那些家庭背景不好的子女而言,他們步入社會后向社會上層流動的可能性就會減少,而對于出身優(yōu)越的子女來說,在就業(yè)方面包括個人升遷上就要簡單、容易得多。

二、青年階層固化的社會影響及危害

1978年以前的中國社會結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兩個階級一個階層”,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生于社會成員被統(tǒng)一歸為社會閑雜人員。由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這種社會結構在30年的改革發(fā)展中一直在不斷地分化調整,產生了以前從未出現(xiàn)過的新興職業(yè),進而產生了一些新的社會階層。與此同時青年階層固化現(xiàn)象日趨嚴重,產生了諸多社會影響和危害。

1.青年階層固化使社會流動陷入凝滯化

與改革開放之前相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流動的開放程度有很顯著的提升。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社會流動率較高,社會弱勢群體通過自身努力完全可以改變其所處社會地位,如前文所述,此時的后致性因素在社會流動中起決定性作用,其影響遠大于先賦性因素。但近些年我國社會結構越來越脫離了橄欖球形的發(fā)展模式,主導青年階層的社會流動機制發(fā)生了變化,先賦性因素在社會流動中的作用又開始強化,后致性因素逐漸被削弱,個人通過自身努力很難改變社會地位,尤其是青年社會階層處于固化狀態(tài)。社會流動受阻會產生階層固化,同樣青年階層固化也會導致社會流動陷入凝滯狀態(tài),長久下去使社會失去活力甚至出現(xiàn)斷裂。中國社會學界對階層固化做了許多研究,目前基本形成了三種論斷,即以陸學藝為代表的“層化論”,以李強為代表的“碎片論”和以孫立平為代表的“斷裂論”。無論是那種論斷,都表明了我國社會流動逐漸趨于定型化,社會階層發(fā)展成固化狀態(tài)。這種階層固化表現(xiàn)為在社會流動中,底層以水平流動為主;上層以“精英再生產”為主;中層以上社會地位較封閉,流動多發(fā)生在鄰近階層的特點[9]。

2.青年階層固化弱化了底層青年的教育動力

社會學中的沖突理論認為教育不僅作為一種決定社會地位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具有再生產社會結構的傾向[9]。然而上層青年通過其教育優(yōu)勢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目標,復制原有的社會結構,而底層青年由于所接受的教育質量較差,很難進入較好的大學接受教育,與上層青年相比,他們處于劣勢地位。

后致性因素作用下降所產生的階層固化使底層青年通過受教育改變自身社會地位的機會越來越小,當“靠個人努力不能改變生活狀況”成為常識時,就失去了對社會最基本信心,致使更多的底層青年對通過受教育實現(xiàn)社會流動的信念發(fā)生了改變,他們自愿或不自愿地放棄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即使有些來自社會底層的青年通過各種努力成為大學生,但由于各種資源都比較缺乏,在競爭激烈的就業(yè)市場中仍舊處于劣勢地位。他們中很多人難以在城市找到待遇好又穩(wěn)定的工作,成為了 “蝸居”“蟻族”甚至是 “校漂族”,甚至不少大學生面臨畢業(yè)即失業(yè)的問題,有的農村大學生畢業(yè)后只好回到農村從事與其父輩一樣的農業(yè)生產??梢姡逃谏鐣讓忧嗄陮崿F(xiàn)社會流動中的作用正在減弱或消失。而這種教育的分流主要就是來自于階層固化。

3.青年階層固化使社會情緒日益激化

社會流動通暢使處于底層的民眾有進入上層的機會,因而能化解階層矛盾,有利于社會和諧。如果下層的人們看不到上升的希望,不滿情緒就會增加,就會產生一種社會張力,張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社會震蕩。換言之,一個有合理階層流動的社會是有彈性的社會,一旦固化,社會就失去了彈性。階層固化的社會是容易破碎的社會,是不能經受震動的社會。階層固化的后果就是使社會情緒日益激化,產生諸多社會矛盾。當前社會上出現(xiàn)的“仇官”、“仇富”心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民眾對階層固化所表現(xiàn)的不滿情緒?!白映懈笜I(yè)”、“火箭提拔”等事件之所以引發(fā)如此強烈的民粹化情緒,也是下層民眾對官員選拔制度和社會流動渠道長期以來的不滿的表達。

三、破除青年階層固化格局的路徑分析

青年階層固化問題影響了社會的正常運轉和合理發(fā)展,也是打破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重要因素,其影響不容小覷。因此,在社會結構變遷的現(xiàn)代社會,社會各界要提高對此問題的關注度,防止這種現(xiàn)象的加劇,盡量避免先賦性因素在青年群體的社會流動中起決定性作用,而是更多地強調后致性因素的影響,破除正在形成的青年階層固化格局。為此,我們需要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1.促進社會公平,保證社會流動渠道的暢通有序

社會公平不僅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取向,也影響著未來的經濟發(fā)展。公平也是一個社會是否正義的表現(xiàn),是社會是否充滿活力的證明,青年階層固化的原因歸結起來就是社會不公平。政府應該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發(fā)揮作用:

第一,政府應促進教育公平。實現(xiàn)教育公平,首先應該保證全社會教育資源享用的公平性,就是要將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引進農村和中西部貧困地區(qū),使廣大中下層的青年也能獲得良好的教育,通過教育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獲得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社會地位,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其次,國家在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也需要增加公平性,取消高考的地域歧視,保證不同地域的人們獲得公平的受教育機會。讓教育成為下層社會改變命運的、實現(xiàn)社會流動的關鍵因素,讓“寒門出貴子”成為可能。

第二,政府應該促進就業(yè)機會公平。就業(yè)機會公平意味著就業(yè)過程中的選拔依能力而不依身份,不讓要家庭因素成為貧困青年在競爭中屢屢挫敗的理由。打破各種阻礙就業(yè)機會公平的體制壁壘,例如打破城鄉(xiāng)二元的戶籍制度,才能實現(xiàn)城鄉(xiāng)勞動力在同等條件下合理有序的競爭。最后,要用道德約束和法律手段消除就業(yè)中的“拼爹”、“拼人脈”、“蘿卜招聘”等不公現(xiàn)象,注重人才選拔、任用的程序公正和結果公平,讓品學兼優(yōu)的年輕人真正有施展抱負的空間和向上流動的可能。教育、就業(yè)就會的公平,意味著青年階層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流動,防止固化現(xiàn)象的發(fā)生。

2.構建橄欖型社會階層結構,防止青年群體兩極分化

一個穩(wěn)定的社會結構應該是橄欖型的,人的才能、收入呈正態(tài)分布,兩頭小中間大。在這個結構中,中間的大部分應該是教育、文化素養(yǎng)較高并且收入中等的中層青年,因為中層青年人群的增多,可以為上層的精英積聚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以保障上層精英代謝有序而防止出現(xiàn)滯化、腐化[10]。中層青年人群的增多意味著社會各階層的青年群體收入差距不會太大,因此暫時處于社會底層的青年不會產生過大的心理落差,也不會產生極端的情緒。

第一,就是完善分配制度,調節(jié)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是解決公平問題,因此政府在分配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公平,通過采取建立最低工資制度,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和高收入稅率,加強征稅力度等手段降低收入差距,多從社會底層青年群體的利益出發(fā),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讓他們在社會生活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第二,要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底層青年發(fā)展的環(huán)境,通過擴大就業(yè)、鼓勵創(chuàng)業(yè)、開辦就業(yè)技能培訓班等方式讓他們懂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勤勞致富,脫離貧困,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最后就是通過高等教育讓更多的居于社會底層的青年上升到精英階層,至少成為中間階層的一部分,化解階層固化。

3.化解階層矛盾,拓寬各階層表達意見的渠道

我國各階層邊界強化,群體差距愈發(fā)明顯,會讓生活在底層的人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不平衡感,當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對生活失去了希望的時候,這個社會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因此,政府應建立讓各階層的意見得到通暢表達的溝通渠道,減少不同階層的摩擦和碰撞。

第一,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及時地反饋不同的意見,允許各個階層暢所欲言,掌握不同階層的利益訴求,及時通過媒體報道了解不同的聲音,根據各階層的不同要求制定合理的政策,協(xié)調各階層利益,通過協(xié)商和妥協(xié)減少不同階層的摩擦和碰撞。

第二,社區(qū)或民間組織可定期舉辦座談會,邀請社會成員參加,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使不同階層的成員有機會聚在一起交流,互相感受對方的立場和生活狀態(tài),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階層固化的產生。

注釋:

①http://www.gaokao.com/e/20141216/548fd29a26829.shtml.

[1]鄭杭生.中國社會結構變化趨勢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00-101.

[2]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流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1-2.

[3]李強.轉型時期中國社會分層[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4:51.

[4]楊繼繩,張弘.正在固化的社會階層[J].社會科學論壇,2011(11):128-136.

[5]辛鳴,等.防止 “階層固化”促進社會流動[J].時事報告,2011(11):13-15.

[6]呂效華,呂煒.階層固化視角下教育對青年發(fā)展的影響[J].中國青年研究,2013(6):11.

[7]李強.社會分層十講[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303.

[8]孫立平.中國今天的貧富格局[N].商周刊,2011-04-11.

[9]呂效華,呂煒.階層固化視角下教育對青年發(fā)展的影響[J].中國青年研究,2013(6):14.

[10]敖成兵.“土豪”流行語背后的青年階層固化現(xiàn)象檢視[J].中國青年研究,2014(6):75.

猜你喜歡
階層流動教育
當“非遺”遇上“新階層”
華人時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00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流動的光
流動的畫
美國大學招生行賄丑聞凸顯其階層割裂
英語文摘(2019年7期)2019-09-23 02:23:24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大眾富裕階層如何理財
為什么海水會流動
仁怀市| 固始县| 阜城县| 廊坊市| 台湾省| 乌恰县| 怀集县| 集安市| 石门县| 綦江县| 乐东| 太和县| 开封县| 德庆县| 保康县| 汝南县| 高陵县| 蚌埠市| 高淳县| 集安市| 昌黎县| 大名县| 城固县| 淅川县| 垦利县| 祁连县| 商洛市| 平和县| 石泉县| 上饶市| 泽库县| 长葛市| 固安县| 婺源县| 牟定县| 区。| 盐山县| 克什克腾旗| 旬邑县| 龙陵县|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