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哈尼族民間故事中的生態(tài)意識

2015-03-28 09:24:59
紅河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哈尼族布谷鳥民間故事

于 敏

(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昆明 650500)

論哈尼族民間故事中的生態(tài)意識

于敏

(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昆明 650500)

哈尼族民間故事包括神話故事、傳說故事、傳奇故事、動物故事等,這些故事不僅形象反映了哈尼族傳統(tǒng)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而且還蘊含著的豐富的生態(tài)意識。其神話傳說故事中蘊含著“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理念,傳奇故事中包含著“大地倫理”的生態(tài)寓意,動物故事中則蘊含著萬物平等的生態(tài)意識。

哈尼族;民間故事;生態(tài)意識

哈尼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的哀牢山、無量山等地,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哈尼族創(chuàng)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燦爛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民間口傳文學。其口傳文學中的民間故事不僅種類多樣,包括神話故事、傳說故事、傳奇故事、動物故事等,而且極富文化內涵。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哈尼族民間故事中蘊含的生態(tài)意識、生態(tài)倫理和生態(tài)智慧,和現(xiàn)代生態(tài)學的某些觀點不謀而合,顯示了傳統(tǒng)民間文化的現(xiàn)代性特征。深入挖掘民間故事中的生態(tài)意識,對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地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一 天人合一:哈尼族神話傳說故事中的生態(tài)意識

神話傳說故事是哈尼族民間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類故事大多表現(xiàn)為人和自然界的關系。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原始社會,哈尼族先民的生產(chǎn)生活受著變幻莫測的自然界極大的影響。面對不測的自然界,古老的哈尼族先民產(chǎn)生了解釋自然的迫切愿望,創(chuàng)造了大量極富想象力的神話傳說故事。這些故事雖然是虛幻的,但卻反映了哈尼族人民樸素的宇宙觀和自然觀,正如茅盾先生所指出的: “原始人的思想雖然簡單,卻喜歡攻擊那些巨大的問題,例如天地緣何而始,人類從何而來,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他們對于這些問題的答案便是開天辟地的神話,便是他們的原始的哲學,他們的宇宙觀”。[1]哈尼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故事和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即是其宇宙觀和哲學思想的感性顯現(xiàn),在深層次上蘊含著“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意識。

創(chuàng)世故事《天、地、人的傳說》中說:(“遠古時代,世間空蕩蕩,只有茫茫一片霧在無聲無息地翻騰。不知過了多少年月,這霧變成了極目無際的汪洋大海,生出了一條看不清收尾的大魚。又不知過了多少年月,那大魚把右鰭往上一甩,變成了天;把左鰭向下一甩,變成了地;把身子一擺,從脊背里送出來七對神和一對人種。世間這才有了天、地,有了神、人。”;“當塔婆把留下的牛送給神們時,神們十分高興,但是他們并沒有把牛殺了,而是用它的眼光變成閃電,用它的皮變成響雷,用它的眼淚變成露珠,用它的鼻涕變成雨水,用它噴出的氣變成云,用它的血變成彩霞,用它的左眼變成太陽,用它的右眼變成月亮,用它的 兩顆尖牙變成啟明星和北斗星,用它的其他牙齒變成滿天星斗,用它的四腿變成東南西北的頂天柱。從此,天地間才有了萬物,才分了晝夜。人類也才迅速敷衍起來?!保?]

在這個神話故事中,大魚變成了天、地、神、人,牛的身體變成了宇宙萬物。這個故事看起來和廣為人知的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很相像,但卻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在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中,是盤古,也即是人類的肉體變成自然界萬物。而在哈尼族的創(chuàng)世故事中,是自然物(大魚)變成了人類,是自然物(牛)變成了日月星辰。前者更多地彰顯了人類對自然界的征服,人是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宰,而后者則強調自然是人類的起源,自然化育人類。盡管兩者都包含著“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即大自然與人的和諧統(tǒng)一、緊密相連的關系,但哈尼族創(chuàng)世故事中體現(xiàn)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具有更鮮明的生態(tài)意識和生態(tài)寓意: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雖然客觀上揭示大自然與人密不可分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但在二者的關系中,人是中心,是人開天辟地創(chuàng)造了大自然,因而暗含著人類中心主義的傾向。而在哈尼族的創(chuàng)世故事中,是大自然生成和養(yǎng)育了人類,大自然是主體,這種人與自然之間主體位置關系的改變,會使人類更尊重自然、崇拜自然,與將自然視為被征服和改造對象的人類中心主義的天人合一觀相比,哈尼族的創(chuàng)世故事在對待大自然的態(tài)度上,沒有人類對大自然居高臨下的俯視態(tài)度,而是更具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意識。

在《兄妹傳人種》的傳說故事中:(卡波寨的人竭澤而漁,惹怒了龍王,他怒吼道:“你們吃了我的子孫,害了我的水族,我要讓你們遭水災,我要你們償命”,寨子里的人磕頭求饒也無濟于事,龍王還是發(fā)了洪水,一寨人都難逃厄運,只有一對兄妹鉆進葫蘆里,才幸免于難。為了傳下人種,在女天神奧瑪?shù)膭裾f下,兄妹倆聽從命運的安排成了親,但妹妹懷孕產(chǎn)下的卻是個葫蘆,他們非常氣憤,想要摔葫蘆時,被天神奧瑪阻止了。她說“葫蘆救了人類,人類生個葫蘆,有什么不好。告訴你們,這葫蘆里培育著千百萬人類的后代,你們每天得給葫蘆澆一次水,曬一次太陽。等你倆都年滿三十歲了,你們把葫蘆挖一個孔,那時,就有千百萬生靈來到人間?!毙置脗z謹遵天神的教誨,年滿三十歲的時候將葫蘆挖了一個孔,葫蘆里鉆出幾十對男女,哈尼族得以繁衍。哀牢山哈尼族人也從此有了“年不滿三十,不準破葫蘆”的規(guī)矩。)[2]9

在這個傳說故事中,同樣包含著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意識。首先,卡波寨的人不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愛護自然,竭澤而漁,因而惹怒龍王,遭受洪災,人種幾近滅絕。這其中的生態(tài)寓意是鮮明的,即人類應保護自然環(huán)境,遵循自然規(guī)律,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第二,洪水滔天,人類面臨滅頂之災,兄妹倆鉆進葫蘆,得以生存,之后兄妹為保存人種而結婚,生下了葫蘆,葫蘆里又鉆出幾十對男女人種,哈尼族得以繁衍。葫蘆救了人類,人類生了葫蘆,葫蘆又培育出人類,人類(哈尼族)從此遵循“年不滿三十,不準破葫蘆”的規(guī)矩。這其中蘊含著一元化的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意識,即“天”“人”不是相對的二元,而是相互轉化彼此依存的一元,天人互變,人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人。大自然拯救了之類,人類敬畏愛護自然,自然和人類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二 大地倫理:哈尼族傳奇故事中的生態(tài)意識

哈尼族的傳奇故事也是很豐富多彩的,和神話傳說故事相比,傳奇故事的特點是都有比較完整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和鮮明可感的人物形象,寫實成分明顯增強,與哈尼族先民生活的現(xiàn)實更接近。耐人尋味的是這類傳奇故事,不僅貼近哈尼族先民的生產(chǎn)生活現(xiàn)實,而且還包含著與現(xiàn)代的大地倫理學不謀而合的生態(tài)意識。

“大地倫理”是由美國哲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在他的著作《沙鄉(xiāng)年鑒》一書中首次倡導的生態(tài)思想,“大地”是指土壤、水、植物和動物。他主張把倫理學的領域擴展到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提出了“大地共同體”的概念,認為人類在自然界的地位,不是一個征服者的角色,而是作為大地(自然界)共同體中一個好公民的角色。人要把良心和義務擴大到關心和保護自然界,建立人和自然親密的“伙伴關系”,像對待兄弟姐妹一樣地對待自然。

在哈尼族的傳奇故事中有很多是表現(xiàn)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映人類生產(chǎn)生活發(fā)展的情況,體現(xiàn)了哈尼族先民樸素的大地倫理思想。如《阿扎》中英雄阿扎為了給哈尼族帶來火種,力盡千辛萬苦,斬妖除魔,付出生命的代價給鄉(xiāng)親們帶來溫暖和光明。哈尼族為了紀念阿扎,就把火叫阿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哈尼族先民在生產(chǎn)生活中充分認識到火種的重要性,他們敬畏自然的同時也憑借勇敢和智慧去利用自然,讓自然為己所用,自然與人類是互相依存的伙伴關系。

《阿羅找布谷鳥》中有關于農(nóng)事活動開始和興起的有趣描述。先民們最初不懂得如何分四季、不懂得該何時從事農(nóng)事活動:(“有一個小伙子阿羅,聽說有一種布谷鳥,會報日子,會分四季,會告訴人過年和栽秧的時間,他便天天去找布谷鳥。”)[2]47-49卻一直沒找到,后來他求助天神阿牛,像他祈求說:(“我們哈尼族住在高山上,成天在田里做活計,生活苦,不會過日子。天神啊,發(fā)出布谷鳥吧,讓它給我們分分四季,報報日子,讓我們哈尼族好好的過日子吧”)[2]47-49天神被他感動了,就放出了布谷鳥,不同的月份,布谷鳥都會提醒哈尼族該做什么適合時令的農(nóng)事活動:(“布谷鳥給我們分了四季,有春天,有夏天,有秋天,有冬天。它說:‘有了谷子,不怕五荒六月;有了綿羊皮,不怕天寒地凍?!瘡拇嗣磕瓴脊萨B都來叫,告訴人們種田和過年的時間”)[2]47-49。在這個有趣的故事中,阿扎是善良的為族人著想的,天神是有人情味的,布谷鳥是可愛的,對人類充滿友愛的,展現(xiàn)了人類與自然親如兄弟的大地倫理觀念。此外,《小飛馬》《奇異的鵝卵石》《木盆的故事》等傳奇故事,也是反映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展現(xiàn)了人類在向自然界索取物質資料的過程中,希望獲得自然界豐富饋贈的美好愿望。

哈尼族的傳奇故事充分展示了哈尼族先民豐富的想象力,這些故事展示了哈尼族先民和他們的英雄們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自然倫理觀念,他們依靠自然界生存,也運用自己的智慧讓自然更好的為自己服務,人與自然相互依存,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體。

三 人格化的他者:哈尼族動物故事中的生態(tài)意識

哈尼族的動物故事,是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是在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資料的過程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哈尼族是一個山居民族,雄偉的哀牢山,植被豐富,百獸出沒,人們長期在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自然對各種各樣的動物習性了如指掌。動植物或給他們帶來好處,或使他們受到傷害,哈尼族在與動物的接觸中,形成了對它們的善惡感。同時認為動物也是有思想感情的,也是有個性特征的。他們將這種感情灌注到民間故事中,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充滿人性化和人格化的動物形象——相對于人類的“他者”。

哈尼族的動物故事中,關于動物報恩主題的故事,大都表現(xiàn)人類對動物的善待,動物也極為人性化,懂得感恩,回報人類?!陡蝮∮懴眿D》中無兒無女的老夫妻揀到一個碗大的蛤蟆,蛤蟆甘心給他們當兒子,(“老夫妻不嫌蛤蟆丑陋,也不認為蛤蟆難看,他們把蛤蟆抱在懷里,你抱過去,我抱過來”)[2]173-176。老夫妻善待蛤蟆,蛤蟆更是知恩圖報,他要討媳婦,來侍候老夫妻,讓他們享清福,最終蛤蟆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地娶到了國王的女兒。(“從此小兩口恩恩愛愛,共同敬奉老人,過著美滿的日子”)[2]173-176;《鵝姑娘》里,善良的小伙子嘎成救了一只被獵狗追趕的小麂子,小麂子為了報恩,讓他找到了鵝姑娘,噶成和鵝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在這些故事中,動物的形象生動,富有人情味,他們既有動物的習性,更有人的情感,也體現(xiàn)了哈尼族的一種生態(tài)意識:動物和人一樣,是有感情的,人類只有尊重善待動物,才能有好報。

還有一類動物故事是把動物世界社會化,將人的情感移情于動物,以動物世界來反映人間社會,動物世界成了人類社會的縮影,以此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如說明以弱勝強的《小雞報仇》《青蛙與老虎》,小雞和青蛙用智慧戰(zhàn)勝了強大的對手——野貓和老虎,字里行間包含著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它們智慧的贊賞?!栋W哥哭媽媽》《愚蠢的老熊》則歌頌那些誠實善良、熱愛勞動和謙遜的美德,嘲諷那些自私貪婪、忘恩負義、驕傲自大的行為。這類動物故事的內容是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曲折反映,饒有趣味又寓意深刻。那些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像人類一樣真實,有美德也有弱點,是人類將之人格化的他者,也間接反映了眾生平等的理念,與現(xiàn)代的生態(tài)意識遙相呼應。

哈尼族沒有文字,本民族的歷史以及文化都保存在民間故事等口傳文學里。哈尼族在與自然相互斗爭又相互依存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態(tài)知識和生態(tài)智慧,而這些又以形象的方式反映在民間故事中。經(jīng)由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現(xiàn)代人得以了解這個古老民族的生態(tài)文化和生態(tài)意識,哈尼族的生態(tài)意識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度惡化的現(xiàn)代社會,極富借鑒意義。

[1]茅盾.茅盾評論文集:下[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1:274- 275.

[2]《哈尼族民間故事》編寫組.哈尼族民間故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 龍倮貴]

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in Hani Folk Stories

YU Mi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Hani folk stories include myths,legends,legend story,animals,etc.,these stories not only reflect the Hani traditional material and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but also contain rich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The myths and legends in the story contains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nature and humanity",the legendary story contains "land ethic" ecological moral,animal stories,contains 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equality of all things.

the Hani nationality;Folk tales;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C912.5

A

1008-9128(2015)02-0001-03

2014-09-02

云南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生態(tài)文化視域下的云南特少民族民間故事研究(QN2014059)

于敏(1976—),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間文學與少數(shù)民族文學。

猜你喜歡
哈尼族布谷鳥民間故事
我畫民間故事
光明少年(2024年2期)2024-04-29 00:44:03
布谷鳥讀信
布谷鳥讀信
說說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為什么感動人
噓!布谷鳥來了
大灰狼(2019年4期)2019-05-14 16:38:38
漫話民間故事
幽默大師(2019年4期)2019-04-17 05:04:48
布谷鳥叫醒的清晨
劍南文學(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18
哈尼族色彩審美文化芻議
哈尼族“老關工”白文達二三事
中國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7:01
方正县| 牡丹江市| 双桥区| 栾川县| 乌海市| 昌黎县| 皮山县| 巴中市| 武义县| 阿图什市| 丽江市| 德州市| 佳木斯市| 兴文县| 吉水县| 东兰县| 苗栗市| 朝阳区| 无棣县| 普洱| 加查县| 安多县| 大厂| 石嘴山市| 麻栗坡县| 德阳市| 德化县| 军事| 祁连县| 伊川县| 杭锦后旗| 道孚县| 麻江县| 漳平市| 水城县| 卢龙县| 乐山市| 永德县| 平利县| 陕西省| 华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