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香
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班主任工作要充分結合實際,一方面,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較強,另一方面,小學生心智逐漸成熟,能夠辨別簡單的是非好壞,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針對這一特點,班主任工作要“嚴”“慈”并用,并把握好“嚴”“慈”的度,促進班主任工作發(fā)揮實效。
一、班主任工作的“嚴”
古人常說,嚴師出高徒,嚴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嚴格管理,讓學生能夠在嚴格的管理下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嚴是需要的,因為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育還不太成熟,很容易犯錯,只有依靠嚴格的管理和訓練機制才能讓學生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朝著良好的方向前進。此外,因為嚴厲的教師可以給學生形成一種威懾力,當學生提出要求之后,學生不會當成耳旁風,而是認真思考與傾聽,這就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那么,小學班主任的“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1)嚴需要長時間地訓練,需要教師慢慢地糾正和引導,如學生愛說臟話、上課開小差等需要教師慢慢地訓練。(2)嚴是需要因人而異的,一些小事很容易在某些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全面把握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性格特征等,以便針對性地進行嚴格教育,防止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
二、班主任工作的“慈”
當然,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只有嚴,很多學生只會“畏”,而沒有“敬”,這時學生表面聽話背后又任意妄為。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認識到學生也是有感情的,也需要受到別人的關心和愛護,要充分發(fā)揮“慈”的作用,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教師要給予學生學習上的幫助,在幫助的過程中要有耐心,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以學生的興趣點為抓手,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樹立良好的學習觀。(2)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生活上的關心,針對學生生活上的困難,教師要力所能及地幫助,針對學生生活上造成的陰影,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問題,慢慢消除不良影響。例如,很多學生因為家庭和交友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教師要循循善誘,從關心學生的生活出發(fā),長時期鼓勵,多與學生父母聯(lián)系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總之,在小學班主任教學中,要“嚴”“慈”并濟,把握好“嚴”“慈”的度,不僅讓學生理解教師,還要讓學生尊敬教師,這才是真正的教書育人的方法。
參考文獻:
陶尕愛.“三心二意”帶好班[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