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飛
摘 要: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忽略了學生的認知個性和音樂體驗,不能有效激活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很難喚起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與學習需求。結合一線教學實際,對如何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有針對性地設置開放、靈動的教學活動,對提升課堂效率進行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初中音樂;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多媒體;改進評價
音樂是一門充滿靈性的藝術學科,初中音樂教學就是要初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在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的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學生養(yǎng)成終身喜愛音樂、科學學習音樂的良好音樂素養(yǎng)。但是,傳統(tǒng)的初中音樂教學往往被看作副科而不受重視,課堂上老師象征性地引導學生模擬幾個唱和,不但不能讓學生感受到參與音樂的魔力,還往往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鑒于此,筆者學習新課改精神,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大膽引進開放性教學的嘗試和探索,為讓音樂課堂變得靈動、高效進行如下分析與探索。
一、通過活動體驗,開放教學模式
音樂需要感受,音樂也需要表達,但是,無論感受還是表達,都需要先通過學習和體驗來完善技能。因此,我們一定要學習新課改“以人為本”的教育新理念,根據(jù)初中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整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趣味靈動的教學活動,在充分激活學生體驗欲望的基礎上強化練習。只有這樣,才能讓抽象的樂理解說變成形象的音樂體驗,才能激活課堂,提高效率。
比如,我針對學生普遍對節(jié)奏和節(jié)拍教學枯燥的反饋,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設定了巧妙感知節(jié)拍的活動:當大家對音值、節(jié)奏型以及重拍音等知識有一定理解后,我們就通過“拍皮球”游戲,讓學生以拍皮球的動作節(jié)拍來體驗、感受和比較2/4、3/4、4/4等節(jié)拍的不同。在活動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成A、B兩組面向站立,然后分別以下面三種方式來拍平皮球:(1)2/4(××/拍接):第一拍A組學生重拍,第二拍讓B組輕接,接著第一拍B組同學重拍,A組再輕接,如此循環(huán)下去;(2)3/4(××/拍擊接)第一拍A組學生重拍,第二拍B組則輕擊,第三拍A組同學再輕接,以此循環(huán)開展;(3)4/4(××/拍擊扔接)第一拍A組同學重拍,第二拍B組輕接,第三拍B組重扔,第四拍A組輕接。然后,我們趁熱打鐵,分別演奏2/4、3/4、4/4拍的樂曲,在演奏過程中突出節(jié)拍特點,便于讓學生隨著音樂的拍子拍皮球;最后,我們再將三種拍子的音樂交替演奏,每次變換拍子之前,在前段音樂的最后一拍發(fā)出數(shù)字口令,“2”表示2/4拍,“3”表示3/4拍,學生聽到口令,迅速變換拍球的動作,做到與音樂的拍子吻合。
二、打造氛圍情境,豐滿音樂感知
音樂是靈動的、是感性的,其作品情緒和格調特別受創(chuàng)作背景的影響,也特別能渲染當前的情感氣氛。不同的情境氛圍,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不同的音樂感知。這就要求我們在音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音樂的人文特性,從學生的認知情緒出發(fā),進行渲染、引導和啟發(fā),這樣才能讓整個課堂沐浴在靈動的音樂氛圍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被音樂感染、融化。
1.故事情境引導,渲染音樂情感
初中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對故事性的東西特別感興趣。音樂是感性的,它的自身格調個情趣里往往埋藏著豐富多彩的故事。所以,在音樂教學中,為了能引導學生充分體會音樂的情感與格調,我們就可以結合音樂創(chuàng)作的背景故事來進行引導和渲染,以便通過故事虛擬的情感來體驗,將學生融入音樂氛圍中來。比如,針對《和平的花環(huán)》這樣有特殊故事背景的音樂作品,教學時,我們就可以采用情境引導法,通過給大家用沉重的語調講述那一場場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故事,全面烘托課堂氣氛,驅使他們去感受和捕捉音樂,激發(fā)學生對前一輩革命者的無比敬仰和懷念之情。
故事情境引導,能引領學生盡快融入音樂情感氛圍中來,是激發(fā)學生音樂興趣、牽引音樂情感、驅動深入學習的有效手段。
2.想象情境啟發(fā),發(fā)散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币魳肥歉行缘膭?chuàng)作結晶,感性的表達決定了開放性的欣賞。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有豐富的想象力,音樂想象能力是由音響感知與感情體驗所引起的。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想象情境設置來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去欣賞和聯(lián)想。
如,在欣賞《空山鳥語》時,可讓學生用閉目想象的方法,把學生帶入一種詩情畫意的情境中,領略深山幽谷群鳥鳴的美麗景色,發(fā)掘教材的內在美,激發(fā)學生對自然風光美的熱愛之情。再如,在《雨打芭蕉》的欣賞教學中,讓學生邊聽音樂,邊想象音樂、描繪畫面,一般的學生會說,看到雨點滴滴地打落在樹葉或芭蕉上,在時大時小的雨點中搖搖擺擺,像跳舞般得意;有的說,仿佛像一個姑娘在樓臺上觀賞落雨和芭蕉起舞的情境。
通過想象情境啟發(fā),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從而進一步深入理解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涵和外延、意境與情趣,對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借助現(xiàn)代媒體,優(yōu)化音樂體驗
多媒體具有集聲影一體的優(yōu)勢,它可以彌補學生音樂體驗的缺失與不足,可以幫助我們以形象的方式掌握抽象的音樂知識和概念,還可以幫助我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
1.巧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作為一門感性學科,音樂是一種由抽象聽覺到形象感受的過程,它的許多知識學習、情感渲染可能都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學生遇到這樣那樣的理解困難和訓練障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巧妙地整合難點知識,將其以靈動、形象的方式用多媒體展現(xiàn)給學生,就能完成抽象的樂理知識到形象視聽學習的轉化,就會讓音樂學習變得直觀、有吸引力,更好地突破難點。
比如,民族器樂是初中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囿于物質條件限制,我們可能無法進行實際的民族樂器表演來滿足學生的形象認知,只靠我們紙上談兵,一堂課講下來也不能讓學生體驗各種樂器的音色。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的方式給大家展現(xiàn)不同風格的民族樂曲,利用聲畫同步技術,讓學生感受每一件樂器的發(fā)音特點和效果,視覺能力和聽覺能力互補結合,增加了學生分辨和記憶能力,避免教師費時費力空談樂器的形狀、音色以及學生對知識點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
2.借助多媒體,調動音樂情感
情感是音樂的靈魂,音樂教學也需要調動學生的音樂情感。課堂上只憑借一張口、一本教材很難打造適當?shù)囊魳繁尘胺諊?,很難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認知。這時,如果我們借助多媒體,就能成功展現(xiàn)具體的音樂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交融中感受音樂,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比如,在學習《漁舟唱晚》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夕陽、黃昏、湖面、漁舟、音樂響起的資料和視頻,讓學生通過形象的質感畫面全面感知音樂的背景和情感,不知不覺地進入意境,加深他們的情感體驗,把真實情感激發(fā)出來。
四、打造展現(xiàn)平臺,改進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學習的重要方式。初中音樂新課標要求我們在評價過程中不但要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還要全面了解他們對音樂的情感反應、參與態(tài)度和程度。這就要求我們務必要給學生打造展示的平臺,然后輔助以科學的評價來鼓勵和指導他們提升音樂技能。
1.課前五分鐘
音樂教學中為了充分利用時間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也為了我們能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我們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鐘開展自主獻唱活動。鼓勵學生展現(xiàn)自己所學的音樂知識和技能,然后進行個人才藝表演及相關知識與能力的評價。學生可自主地準備好的節(jié)目在上課時自愿上臺表演與展示。由全體學生共同參與評價,然后積極提出表演者的長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啟發(fā),從而全面提升音樂素養(yǎng)。
2.召開音樂會
“班級音樂會”是讓一種學生自主組織、參與和表演的開放性的音樂課堂形式。音樂會的設置方案要能從“生成過程”“創(chuàng)作過程”及“教學評價”三個關鍵節(jié)點來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突出自身的音樂素質。我們要盡可能地以學生自導、自編、自演、自評等活潑、靈動、開放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舞臺,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展現(xiàn)才華,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激勵他們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的主動性。
總之,音樂是感性、靈動的,需要更多的主觀體驗和感受才能從形象的音樂現(xiàn)象中參悟出抽象的音樂知識。所以,音樂教學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一唱一和,而是要通過恰當?shù)慕虒W方法引導學生全面參與到音樂活動和體驗中,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激活音樂課堂,才能樂隨心動,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美清.打造初中音樂高效課堂的設想與嘗試[J].音樂時空,2013(04).
[2]李曉.初中音樂教師如何打造高效課堂[J].成功:教育,2012(04).
[3]魏娟.新形勢下初中音樂教師如何打造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3(20).
編輯 黃 龍